8月28日,中國商務部、科技部發布調整之後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之後的《目錄》第二項限制出口部分第(十五)計算機服務業增加了「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30日,字節跳動表態將嚴格遵守《目錄》,處理關於技術出口的相關業務。權威專家和媒體普遍解讀稱,除非中國政府批准,否則TikTok無法出售有關業務。美「政府脅迫交易」行為機關算盡,最後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政府脅迫交易」行為主體不平等,方式具有歧視性,規則極為模糊,影響極其惡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美政府全面出擊,「脅迫交易」主體極不平等。這次涉及TikTok業務出售的「脅迫交易」行為,一方為美政府各部門,另一方為非美國企業,雙方主體地位相差懸殊。美政府將一己政治私利凌駕於市場原則之上,肆意動用情報和法律的大棒,無理蠻橫地打壓非美國企業。美政府立法、行政、司法等多部門聯合「下手」:川普總統籤署行政令,美國會出臺法案禁止美政府部門人員下載TikTok,美外國投資委員會對TikTok收購美企業實施安全審查,可謂步步緊逼,對企業布下「天羅地網」。這類美政府全面打壓企業經營行為違反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是對非美國企業赤裸裸地單方面經濟霸凌。
美政府蠻橫無理,「脅迫交易」方式極具歧視性。8月6日、14日,美總統川普針對TikTok籤署兩道行政令,強行規定其出售時間。川普更多次在公開場合威脅TikTok要麼被收購,要麼退出美市場。美政府相關行為動機惡劣,行事武斷,手法粗暴,充斥著謊言和污衊。他們患上無可救藥的「逢中必反症」,「脅迫交易」無正當程序,無合法理由,不符合給予外國投資者公平公正及非歧視待遇的國際通行做法。他們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圍獵」TikTok等非美國企業,搞極限施壓,這無異於欺行霸市、強取豪奪。這種「脅迫」加「強制」交易的政府行為蠻橫無理,是科技領域的「國別歧視」。
美政府無法可依,「脅迫交易」規則極其模糊。美政府在沒有任何實質證據及可依據法律的情況下強制中國企業出售,這簡直就是敲詐勒索。雖然TikTok採取各種措施改進併力爭實現美國「本地化」,拼盡全力想要「自證清白」,但仍被美方無視和拒絕。美依據的有關法律寬泛模糊,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相關企業既不對美構成「真實的」國家安全威脅,又無清晰法律可依,也不知如何滿足美法律要求。美以「莫須有」的證據打壓非美國企業,其「脅迫」行為無法可依,無證可查,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關於透明度等要求,是對國際規則的踐踏。
美政府是始作俑者,「脅迫交易」影響極其惡劣。美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特定的非美國企業,對其造成了嚴重的實質性損害,違反了保護財產所有權的國際通行做法。美「脅迫交易」做法影響惡劣之處不僅在於無理打壓一個在美國廣受歡迎的企業,更是在國際上開了一個不好的頭。美這一「強買強賣」名單上早已有法國阿爾斯通、日本東芝等公司,而名單正變得越來越長。美「政府脅迫」交易的行為也越來越沒有底線。國際社會對此深惡痛絕。
沒有政府強迫人們將TikTok安裝到自己手機上,卻有政府強迫將TikTok出售。這種無視規則的「政府脅迫交易」如不加以阻止,必將遺害無窮。(作者華松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