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並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
九州:這裡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遊自己。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
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
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1162年)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古詩賞析:
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遊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是一個通假字;「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悲哀、遺憾之情。
「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遊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