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2021-02-13 榆林家長邦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並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

九州:這裡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遊自己。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

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

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1162年)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古詩賞析:

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遊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是一個通假字;「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悲哀、遺憾之情。

「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遊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朋友 

相關焦點

  • 背詩詞72 |《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兒》·陸遊sǐ qù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死去元知萬事空,dàn bēi bù jiàn jiǔ zhōu tóng但悲不見九州同。【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並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
  • 【中小學必背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遊《示兒》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悽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無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 爸爸講古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今天爸爸要講一首古詩,詩的題目叫《示兒》,作者是宋代詩人陸遊。
  • 「一位詩人三首詩」系列之三 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而其絕筆《示兒》,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愛國主義詩歌之一。/注釋/示兒:寫給兒子們看。元知:原本知道。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但:只是。九州:此處指宋代的中國。同:統一。王師:南宋朝廷的軍隊。北定:平定北方。家祭:祭祀家中已故先人。告:告訴。
  • 示兒 【宋】陸遊
    注釋:示兒:寫給兒子們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並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但:只是。
  • 陸遊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堪稱臨終遺囑的千古絕響
    然而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詩,既是詩人臨終前的遺囑,又是詩人創作生涯中的絕筆,接下來一起欣賞:《示兒》 南宋·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的題目為《示兒》,相當於作者的臨終遺囑,在短短二十八字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叮囑兒子。他那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讀之瞬間躍然紙上,給人以心底的震撼,情感的共鳴。在寫《示兒》的十一年前,詩人曾有過「死前恨不見中原」的感慨,他在熱烈地期盼著光復舊業,實現國家的大一統、大繁榮。
  • 所謂九州是哪九州,為何劉備稱豫州牧,而陶謙稱徐州刺史
    人們常說「一言九鼎」,而九鼎就是代表天下九州,在我們耳熟能詳的陸遊《示兒》中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的詩句,龔自珍己亥雜詩中也有"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的詩句,因當初夏王大禹將天下分成九州,所以這些詩句中的九州一般用來代指整個天下,那麼被人們反覆提到的「九州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三衢道中》《示兒》《春日》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三衢道中》《示兒》《春日》第一篇:《三衢道中》作者:「宋」曾幾全文: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第二篇:《示兒》作者:「宋」陸遊全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州」和「洲」啥區別,九州是哪九州?簡單兩個字,很多人分不清
    文明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文明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息息相關,不同國家或民族都有其別具一格的文明。 而擁有五千載的華夏文明,之所以始終屹立於世界之林,重點就在於華夏兒女的不斷積累,以及從未出現過文化斷層。 文明的範疇十分廣泛,包括家族、語言、文字、信仰等。
  • 但悲那年那事,又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八佰先烈,寫下遺書的那刻,其實都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他們一定有所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天,我們終於莊嚴的告慰先烈:八百勇士捍衛了中國的脊梁,中華兒女接力了國家的強盛!
  • 典籍中國,九州和神州的由來.
    為此,本公眾號將為大家奉上60餘篇,有關於教育,學習,成長,思維,歷史等方面的精彩文章,每日更新一篇,陪伴著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春節和茁壯成長的春天,把文章轉發起來,讓更多的炎黃子孫一起來讀書吧。 著名宋代愛國詩人陸遊,寫過一首叫《示兒》的詩。這首詞其中有兩句是這麼寫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這裡的九州,就是指中國的意思。 當年五胡亂華,胡人劉淵滅了西晉,中原大地變成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