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緊張焦慮 耳鳴患者增多 醫生:面診具有不可替代性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原本只覺耳鳴耳悶,醫生檢查發現一側耳朵聽力幾近全失。耳鳴網上就診吃藥總不見好,面診發現耳屎堵住耳道所致。記者昨從武漢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獲悉,近來因為耳鳴就診的人數較多,跟新冠疫情引發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有一定關係,醫生提醒及時面診儘早治療,急性耳鳴尤其要排除突發性耳聾造成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傷。

武漢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姚琳莉近日坐診時,接待了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小夥主訴疫情期間突發耳鳴,先後在兩家醫院網上就診,根據症狀醫生考慮神經性耳鳴的可能性較大,按醫生開的藥吃了近2個月,感覺一點效果都沒有。姚琳莉醫生通過耳鏡為小夥檢查耳道,發現左邊耳道被耳屎堵住了,用工具將耳屎清理出來後,小夥當即感覺耳鳴好了很多。

姚醫生介紹,耳屎(學名耵聹)太多,堵住了外耳道也會出現耳鳴,外耳道通暢了,耳鳴也就好了。導致耳鳴的原因很多,像耳屎這種是面診很容易找到並且現場就可解決的問題。

姚琳莉醫生還接診了一位50多歲的男士,主訴耳悶、耳鳴一周多,並沒有感覺到聽力下降。為查找病因,姚醫生為其做了聽力檢測,發現其右耳聽力接近全聾,只因左耳聽力正常,導致其並沒有感受到聽力問題。男士為典型的突發性耳聾,所幸發病時間不太長,及時治療還有保住聽力的希望。

(姚琳莉坐診時為患者檢查耳道)

武漢新冠疫情嚴重時,姚琳莉醫生也曾坐診網際網路醫院,為患者提供網上問診,她發現一半就診者主訴為耳鳴。有老年男性因為焦慮失眠幾天後,感覺耳朵裡有蟬鳴聲,整夜不能入睡,要求開安眠藥。有20多歲的小夥子原本患有神經性耳鳴,疫情期間宅在老家耳鳴加重,感覺耳朵裡有蟬鳴聲,晚上睡不著。後來隨著疫情的好轉,諮詢耳鳴問題的患者相應減少。

武漢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醫師陳沛提醒,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生活的規律性被打破、身體疲勞狀態時,易出現或加重耳鳴,這時應調整工作節奏,放鬆情緒,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耳鳴如果像蟬鳴一樣響,並且持續存在,那可能是耳朵出現問題了,也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頸椎病、神經系統疾病甚至心理疾病造成的,需經過檢查找出病因。急性耳鳴尤其要排除突發性耳聾造成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傷,及時面診儘早治療是關鍵。(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緊張焦慮致耳鳴患者激增
    耳鳴耳悶網上問診吃藥總不見好,去醫院檢查發現一側耳朵聽力幾近全失。21日,記者從武漢市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獲悉,正常接診半個多月來,因耳鳴就診的患者不在少數。「近段時間耳鳴患者激增,跟新冠疫情引發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有一定關係。」
  • 試管嬰兒期間,緊張焦慮心態要不得
    ,還是會有很多女性陷入緊張焦慮的情緒中,甚至會愈發嚴重,我會不會沒有卵泡?因為焦慮抑鬱的負面情緒會降低卵子的質量。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健康的寶寶才會來臨。再者是長期不孕,造成緊張心理。甚至有些患者會病急亂投醫。越是這樣,心理壓力也會越來越嚴重。
  • 耳鳴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方法
    患者被要求使用特殊的符號,例如:X或○,在這條水平線段上與自身情況相符合的地方做出標記。通過這種方式,臨床醫生或研究者可以通過測量標記點到起點的距離來量化患者的情況。有研究評估了VASs用於慢性耳鳴患者的心理測量的適當性,顯示VASs在評估耳鳴的響度及惱人性方面具有良好的重測信度和聚合效度。儘管VASs是具有一定精度的測量方法,但患者答案的準確性和測量指標的精確度無法得到保證。
  • 科學防控——疫情期間耳鳴、耳疼怎麼辦?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近期部分人出現耳鳴、耳痛、眩暈等耳科方面的問題,北京友誼醫院主任醫師龔樹生進行了解答
  • 緊張焦慮、不知所措、親子衝突……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停課不停學」初期的不知所措、長期封閉環境造成的親子衝突……多種因素下,不少青少年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 非常時期,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學生都出現了哪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為什麼最親的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相處這麼難?學校、家長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直面問題、紓解壓力?一線心理教師在工作中應注意哪些細節?
  • 耳朵裡好像有一千隻蚊子 她讓患者與耳鳴和平共處
    據統計,我國至少有1億耳鳴患者,並且呈年輕化趨勢,耳鳴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健康問題。如果耳鳴頻繁出現,容易使人們產生煩躁、焦慮,抑鬱等情緒,影響晚上睡眠和日常生活。耳鳴病因是世界之謎,耳鳴治療是世界難題。優秀的醫生要指導患者對耳鳴的忽略、習慣、遺忘和適應,爭取與耳鳴和平共處。
  • 冬季突然聽不見的患者多了……醫生:聽力不是凍壞的是熬壞的
    很多人一覺醒來突然就聽不見了;或者是開始耳鳴,輕微頭暈,接下來感覺到聽力下降。為什麼季節交替會誘發突發性耳聾呢?醫生表示,這是因為季節變化會引起精神情緒改變、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液處於高凝狀態等身體變化,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疫情期間兩個重點,防感染,防復發!
    張衛茹教授介紹:「從目前官方公布的新冠肺炎的確診案例和死亡案例中,尚未明確紅斑狼瘡患者是否是高危人群,但如果患者病情穩定,我們還是建議疫情期間儘量不要到醫院來。當前,預防新冠肺炎感染是重中之重,因為感染也是導致紅斑狼瘡病情加重的危險因素之一,如果紅斑狼瘡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將使病情複雜,治療難度加大。
  • 神經性耳鳴是怎麼回事?神經性耳鳴要怎麼治療?可得好好應對
    現實生活中有部分人出現了神經性耳鳴這種情況。神經性耳鳴比較嚴重時,患者會感覺到耳內或者顱內有異常的聲音出現,對正常的生活造成影響,嚴重時還會導致睡眠質量降低。因此,發現了神經性耳鳴,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這樣才能防止神經性耳鳴越發嚴重的影響生活。
  • 長時間出現耳鳴,每天堅持2個小動作,幫你脫離耳鳴困擾
    在臨床上經常聽到醫生們提到耳鳴,有些人在腦海裡會覺得有這個症狀,都是一些非常年老的人群,其實在近幾年來年輕的群體也開始有了輕微的耳鳴現象。一、鍛鍊的動作對於一些症狀輕微的耳鳴,不需要太過焦慮,更不用發愁,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來進行鍛鍊,幫助症狀緩解。第一個方法就是推動胸鎖乳突肌,這個部位位於鎖骨頭的1/3處,最靠近上邊的部位。
  • 焦慮患者日趨增多,這些症狀有發生在你身上嗎?
    重度焦慮症與一般的重度焦慮情緒不同,其焦慮是毫無緣由的,且持續時間較長,如果不醫治的話很難痊癒。因此了解焦慮症的早期症狀,防止惡化至重度很有必要。患者常用「鬱鬱寡歡」、「悽涼」、「沉悶」、「空虛」、「孤獨」、「與他人好像隔了一堵牆」之類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情緒是低落的,即使期間有過幾天或1~2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鬱。儘管如此,患者抑鬱程度一般並不嚴重,情緒反應依然存在,幾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為笑。一場輕鬆的談話,能使之心情暫時好轉。
  • 耳鳴頻繁出現竟與慢性咽炎有關?
    患者病例: 小張今年30歲,患耳鳴近2年,曾去神經內科、耳鼻咽喉科就診檢測,檢查報告顯示一切正常,可耳鳴情況卻一直存在。近期,張大叔聽說咽炎也會導致耳鳴,因為有著10年吸菸史,張大叔患有嚴重的慢性咽炎,想請教專家,慢性咽炎有可能導致耳鳴嗎?
  • 「神經性耳鳴」如何治療?聽聽成都民生耳鼻喉醫生怎麼說
    成都民生耳鼻喉醫生:神經性耳鳴的原因1、耳部患有疾病:比如外耳道炎、外耳異物、鼓膜穿孔、聽神經瘤等疾病,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耳鳴的症狀出現。2、患有全身性疾病:比如植物神經紊亂、腦供血不足、營養不良、糖尿病等疾病,都會引起耳鳴。
  •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耳內科主任王明明:正確對待耳鳴症狀 與耳鳴和平...
    據統計,我國至少有1億耳鳴患者,並且呈年輕化趨勢,耳鳴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健康問題。如果耳鳴頻繁出現,容易使人們產生煩躁、焦慮,抑鬱等情緒,影響晚上睡眠和日常生活。耳鳴病因是世界之謎,耳鳴治療是世界難題。優秀的醫生要指導患者對耳鳴的忽略、習慣、遺忘和適應,爭取與耳鳴和平共處。
  • 疫情期間,緊張、焦慮、壓力大?心理諮詢師建議這麼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人們難免感到緊張、恐懼,甚至正常的生活狀態也會因此受到影響。疫情當前,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心態、紓解壓力?有了心理問題,又該怎樣應對?紅星新聞就此專訪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常務秘書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臨床腫瘤心理諮詢師杜洺君。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耳鳴?
    據估計,我國至少有1億耳鳴患者,並且患者年齡日趨年輕化。很多耳鳴患者自述,除了聽到聲音外,還會出現睡眠障礙、心煩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抑鬱等,進而導致生活質量和社交能力下降,甚至產生自殺傾向。【案例】張女士一直是個熱心、爽快的人,今年42歲,無論在單位還是家裡,無論是與同事還是鄰居,都有著良好的關係。
  • 「年關焦慮症」患者增多,專家:焦慮可提高工作!網友:更焦慮了
    「年關焦慮症」患者增多,專家:焦慮可提高工作!網友:更焦慮了到年底了,你有年關焦慮症麼?年關焦慮症對很多人是一個陌生病症,但其實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簡單的比如說過年了。那麼多朋友同學結婚聚會向你發來邀請,一想想就焦慮!還有回家又要被家裡逼問有沒有談戀愛,誰誰誰給介紹了一個對象,想想就焦慮慌了!最重要的是看著自己年齡又長大了一歲,還是一事無成,看看以前的老同學、朋友什麼的,一個個買車買房,自己還這個樣子,焦慮到崩潰!35歲女博士,為了逃避家裡相親,主動求加班!
  • 一直耳鳴怎麼辦?試一試這個方法!
    在耳鼻喉門診,醫生們經常聽到患者面帶痛苦,以求救的口吻開場。儘管耳鳴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也不是威脅生命的頑疾或急症,但從患者的求醫訴求來看,卻可能是致命的危害。因此,耳鳴的威脅不容小覷。
  • 各科醫生給出疫情期間最重要的100條醫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通風時謹防感冒 疫情期間居家需要每天開窗通風,腫瘤患者要特別注意通風期間的保暖,不要因通風著涼。 4.治療方式需尋求醫生建議 腫瘤治療情況很複雜,瘤種、分期、術前或術後、化療方式、患者身體狀態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 催眠抗焦慮藥物阿普唑侖,有哪些副作用?為何有成癮性,醫生還讓患者...
    阿普唑侖主要用於治療焦慮、緊張,激動,驚恐,也可用於催眠或焦慮的輔助用藥,並能緩解急性酒精戒斷症狀。服用時主要出現以下的副作用: (1)精神症狀 因為是催眠藥,服用之後肯定會有一些神經精神症狀,比如嗜睡、頭昏、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