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到今年最火熱的鞋款,sacai x Nike VaporWaffle絕對是許多人心中的最佳解答,然而經過我們上回的街頭訪問後,也間接確定了sacai的確為這近幾年縱橫潮流圈的重磅聯名,不論是喜愛流行的朋友亦或是許多名人,全都無法抵擋那股獨特的設計美學,紛紛上腳,體驗這席捲全球的日本設計師之作。
相信對於sacai x Nike VaporWaffle 或是LDWaffle 大家肯定都相當熟悉了,話題性滿點的因素,從設計到出身的文章、影片層出不窮,LDWaffle 是由Nike 經典的LDV 與Daybreak,運用阿部千登勢擅用的解構手法,將其分解再相互融合,而VaporWaffle 的原型顧名思義就是出自Vaporfly 和元年的Pegasus,今番就讓我們好好來聊聊這出現在各式球鞋上的經典元素吧!
看到這邊也差不多該進入我們今天球鞋相談室的主題啦~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既然sacai x Nike聯名的鞋款分別都是由上述兩雙所組成,但為何在名稱上都是大概輪廓的鞋款+「Waffle」命名?而這「Waffle」究竟又是什麼東西呢?
先前我們熟悉的大鞋頭周湯豪就有一部開箱sacai x Nike VaporWaffle 的影片,其中周湯豪就有提到「Waffle」 是一層層的鞋後跟,但經過旁人的提醒,大家才會想到「Waffle」其實就是Nike 最具歷史與代表性的大底外型。
是鬆餅還是球鞋大底?
如果是有在關注球鞋的朋友,一定對Nike Waffle Sole(瓦佛鬆餅大底)不陌生,即使至今已經問世五十年,但還是能在不少球鞋上看到它的身影。而Nike Waffle Sole 的來源,其實正如它的名字所言,真的就是扎紮實實用鬆餅機做出來的鞋底,當然發明者就是Nike 創辦人之一的Bill Bowerman 先生,就是用家中的鬆餅機實驗出這改變跑鞋世界的重要因子,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番,為什麼會用做食物的器具來製造球鞋?
▼以前的Nike Waffle Sole▼
Nike Waffle Sole的出身要回到美國60、70年代時期,Nike才剛創立還只是運動零售商的時候。1960年曾經是專業跑者運動員的Nike創辦人Phil Knight先生,在奧勒岡大學拿到商學院碩士學位後(奧勒岡也是Nike總部的位置),因為過去身為選手的經歷,便看中了美國的跑鞋市場,所以便向父親借錢,一人到日本談到當初叱吒風雲也是ASICS前身的Onitsuka Tiger代理權,而後續他也找來自己的田徑教練 Bill Bowerman合作,兩人便將Phil Knight家中的地下室成立藍帶體育公司,一步步壯大成今日的運動用品龍頭Nike。
▼Nike 創辦人Phil Knight 先生▼
然而成為運動鞋經銷商的藍帶體育公司,為何能蛻變成現在運動鞋龍頭?一切都是因為他們開始研發屬於自己的球鞋。據 Phil Knight 先生2016所出版的自傳Shoe Dog(跑出全世界的人)一書中,完整提到了Nike品牌成長的過程,其中對於Nike Waffle Sole的誕生也有完整提到。
時間來到1971年,我們熟悉的Swoosh還不是Nike Logo前,Phil Knight說在一次藍帶體育公司的例行會議中,本來原先還是一成不變的討論內容,但另一成員伍德爾提到運動鞋的大底已經半個世紀沒有突破,即使當年藍帶體育已經有深受跑者喜愛的科爾特鞋與波士頓鞋,且在中底緩震以及鞋面都有進步,不過大底大多還是波浪以及凹槽的設計,而這發言也讓整件事情得到了啟發。
雖然據 Phil Knight 所說,當初聽到這議題時,發明者 Bill Bowerman只是默默地做筆記,並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感覺,但其實他已經開始正視這項問題,正好那時有一位奧勒岡大學的校友,捐了一大筆錢給學校用於新建田徑跑道,而身為教練的 Bill Bowerman 卻開心不起來,因為他認為選手們沒有因為這富有彈性的聚氨酯跑道中,得到任何突破,他們的運動鞋抓地力仍然不好。
▼ Bill Bowerman ▼
這起事件自然也成為Nike Waffle Sole的研發契機,有一次周末,Bill Bowerman 在家中與妻子吃早餐的過程中,突然眼睛瞄到一旁的鬆餅烤模,而上面的顆粒狀紋路恰好與他心中想的相同,所以常被搭檔 Phil Knight 形容是「瘋狂科學家」的 Bill Bowerman,就再次開始他的瘋狂球鞋實驗。
他將鋪設跑道未用完的氨基甲酸乙脂倒入整個鬆餅烤模中,沒想到經過加熱後,因為 Bill Bowerman 忘記加脫模劑的關係,導致整個模具都被封死,但 Bill Bowerman 後續也沒有加入脫模劑,反而是又再買一臺鬆餅機,這次他換將石膏倒入機器中,得到一個鬆餅石膏模後,再將氨基甲酸乙脂倒入,但結果當然還是宣告失敗。
最後 Bill Bowerman 終於放棄了正規的鬆餅烤模,改用自製仿鬆餅顆粒的不鏽鋼模具,成功得到成品後,Bill Bowerman馬上給他底下的一位選手嘗試,沒想到穿上新科技Sample的跑者,竟然在速度上有極大幅度的成長,被他們形容快得就像一隻兔子一樣。
得到跨時代的研究成果後,Bill Bowerman 立刻將樣品交給 Phil Knight,而後者也激動地將樣品立刻送到日本橡膠公司。Phil Knight 先生在自傳中對於 Bill Bowerman 的形容,從最初的瘋狂科學家到後面稱他為門羅公園的愛迪生、佛羅倫斯的達文西、特斯拉等傳奇發明家,這項發明也的確改變了那時代的跑者,更改變了運動鞋未來的趨勢。
▼ 當年的原型跑鞋▼
而當年的那雙 Nike Waffle Sole 原型,就是2019 年以$437,500 美元天價,打破運動鞋拍賣金額紀錄的Moon Shoe,也間接證明了鬆餅外底對於球鞋文化的意義。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從不少經典鞋款中,看到 Nike Waffle Sole 的蹤跡,連阿部千登勢在創造sacai 聯名時,也不忘將 Waffle 設立為最招牌的名稱中。雖然阿部千登勢的設計思維一向都是透過解構,來賦予球鞋有別以往的全新面貌,但也不忘堅持她的核心價值,那就是在表達反叛、獨特的同時,儘量維持該雙鞋款的經典脈絡,所以不論是LDWaffle 或是VaporWaffle 都還是能看到原型的影子,而將Waffle Sole 作為貫穿兩系列的唯一設計,也象徵了sacai 對於這項經典科技的極大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