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殿堂,人才的搖籃」是著名畫家鄧林(鄧小平之女)視察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後發自肺腑的一句感慨。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創建於1965年,是鄭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的唯一一所具有藝術特色的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在「建靜雅校園,做儒雅教師,育優雅學生」辦學理念的引領下,秉承「博雅鼎新、盡善盡美」的校訓,一直致力於文化藝術類專業特色的培育及發展,並探索出多種美育教學新路徑。學校將非遺文化作為美育的載體,將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與美育相融合,以美育獨有的力量,給予孩子們蓬勃的朝氣與活力。
近年來,學校連續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校園文化藝術工作先進集體」「鄭州市美育示範學校」「鄭州市『戲曲進校園』十佳示範學校」等先進榮譽;在國家和省、市舉辦的教育藝術節、藝術展演等活動中多次獲得團體一等獎,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藝術人才,為中原經濟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非遺傳承的道路上,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立足藝術辦學特色,依託中原地域的非遺文化項目資源,甄選促進學校專業建設發展的非遺項目進校園,引入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木版年畫、烙畫、皮藝、陶藝等非遺項目,並建成了面積近3000平方米,設有年畫館、烙畫館、麵塑館、剪紙館、陶藝館、皮藝館、扎染館、國畫館和戲曲館等九個非遺場館的非遺傳承中心。
從2016年開始,學校引入非遺大師進校園,先後聘請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開封木版年畫傳承人任鶴林,河南省非遺項目麵塑傳承人劉玉偉,鄭州市非遺項目烙畫傳承人任更順,鄭州市非遺項目剪紙傳承人程玉霞、楊徵等非遺大師到學校進行帶徒授課。
在非遺大師的指導下,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教師結合非遺課程需要,研發了非遺課程系列校本教材,有《木版年畫技藝教材》《烙畫技藝教程》《麵塑技藝教程》《剪紙技藝教程》等九個非遺課程系列校本教材。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進行非遺傳承活動的開展。邀請非遺大師進校上課、講座和演出;「走出去」參觀非遺展覽,拓展非遺文化的教育平臺和開展形式。
多年來,學校非常重視校園非遺傳承師資的培養和儲備。學校時常組織教師到洛陽、三門峽考察陶藝和剪紙活動,到蘇州考察桃花塢年畫和到南京考察刻經版畫等,開闊了教師視野。同時積極開展多種交流活動,如2019年10月,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和臺灣雲林縣大成商工職業學校師生開展了密切的交流活動,對學校的非遺教師們來說受益匪淺。
通過「非遺進校園」文化傳承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非遺文化創新性的繼承和發展,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學校先後被評為鄭州市「非遺傳習基地」「鄭州市非遺成果展優秀組織獎」「鄭州市非遺示範展示傳習館」。學校將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和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相結合,樹立「抗疫精神」為根本的愛國主義和以改革為實質的中國工匠精神,從而致力於培養有技能、會合作、懂欣賞的新時代技能人才。
學校以「熟悉地方戲曲、弘揚傳統藝術、傳承特色文化、提高審美修養」為目標,積極組織開展「戲曲進校園」各項活動。通過組織學生普及戲曲基本知識,欣賞和學唱經典曲目唱段,讓學生學唱、會唱、愛唱戲曲,讓戲曲文化浸潤孩子們的心靈。通過開展活動、經驗交流、成果分享,以及戲曲教育校本研究,達到戲曲進校園活動量的擴大以及質的提升,促進中職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提升。
戲曲進校園活動以「演、教、展」三位一體,使「進校園」的內容更加多樣性、立體化。學校著眼「看戲、懂戲、愛戲」的藝術教育原則,根據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和專業特色加強活動開展的多樣性。學校先後數次邀請鄭州市豫劇院演員到學校進行演出,從而讓學生在校園裡過足了「戲癮」。這些演出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戲曲的聲腔魅力、精美的戲曲服飾和化妝臉譜道具,在板胡、鑼鼓、梆子的伴奏下,同學們深切感受到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戲曲劇種繁多,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學校立足藝術教育特色,充分利用音樂課堂的平臺大力推進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通過戲曲進課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戲曲演唱和欣賞學習活動,使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體驗戲曲文化的魅力。兼具眾美的河南傳統戲曲,綜合了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融會了雜技、武打、舞蹈、服飾等技術性動作和裝飾性藝術,這裡有我們熟悉並喜愛的豫劇、曲劇、越調,還有四平調、道情、河南墜子等。教師可以根據課時安排,每周上一節戲曲欣賞課,由教師帶領去聽,再學聽,而後學唱。
為充分調動學生戲曲學習積極性,學校先後成立了多個戲曲藝術社團,如戲曲表演社團、戲曲廣播操社團、戲曲臉譜繪畫社團、戲曲剪紙社團、戲曲麵塑社團、戲曲紙藝服飾社團等,以方便學校更有效展開戲曲教育活動,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戲曲愛好和個人表演特長來參加不同特色的戲曲社團,在社團裡通過教師的教授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戲曲的演唱、表演和繪畫。
在戲曲教育的內涵發展上,學校注重戲曲專家的引領指導、師資培養、學習借鑑、自主發展,先後選派有聲樂基礎的音樂教師和熱心戲曲教育的骨幹教師多人次赴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鄭州市豫劇院等院校和專業院團進行戲曲藝術的培訓和考察,老師們開闊了眼界,轉變了思想,增強了戲曲藝術教育教學發展的內驅力。兩年來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戲曲藝術教育成果豐碩,研發了戲曲校本教材《戲曲入門教程》《戲曲教學教案彙編》《戲曲成果畫冊》等,使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鑑於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戲曲工作的紮實開展,2018年學校獲得了由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評選的「鄭州市戲曲進校園十佳學校」的榮譽稱號。2019年11月,學校代表鄭州市向國家文化旅遊司相關領導匯報學校「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展的情況,學校編寫的《戲曲入門教程》作為與會優秀成果進行推廣展示,受到國家部委領導充分肯定。
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是國家職業教育美術協會成員單位,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音樂類教研中心主任單位,河南省工藝美術職業集團成員單位,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理事單位,鄭州市職業教育藝術集團總部單位,鄭州市音樂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
學校基礎設施完備,建有河南省、鄭州市中等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工作室和美術設計與製作專業技能工作室。有綜合排練廳兩座,設有演出舞臺和專業燈光、音響;鋼琴實訓樓一座,電鋼琴140部、鋼琴75部、舞蹈教室6個、專業繪畫室6個、各種繪畫靜物、石膏像630件,多媒體教室56個、微機400餘部。學校還有圖書館、閱覽室、食堂及住宿樓,開通有校園網,各個教室及宿舍均有冷暖空調,為學生學習及食宿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學校另有合唱、演出舞蹈服729套、禮儀服64套、幻燈片、教學錄像1100多套,各種圖書、刊物、資料460多種,總計可達5萬餘冊。
全校共有148名教師,專任教師本科學歷百分之百,中高級職稱佔72%。其中音樂類專業教師38名,美術類專業教師18名,3人被評為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名師,5人被評為鄭州市名教師,1人被評為鄭州市傑出教師。學校不斷深化機制改革,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贏得了社會更多的好評與讚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對塑造美好心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國哲學家席勒提出:「只有美才能賦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審美趣味才能把和諧帶入社會,因為它首先在個體身上建立起和諧。」藝術引領學生走向美好,藝術引領教師走向幸福,藝術引領學校走向和諧。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濃厚的藝術氛圍薰陶了學生,藝術特色專業培養了學生,辛勤的老師引領了學生,讓他們走向美好、走向自信、走向成功。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作為鄭州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以河南省職業教育特色院校和鄭州市美育工作示範學校持續建設為契機,放眼未來、腳踏實地、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鄭州美育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之精神,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根植於中原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將非遺文化作為學校美育培根鑄魂的載體,將戲曲文化作為學校美育引領風尚的旗幟,大力推進了學校的美育改革創新發展,並收穫了豐碩成果。未來,學校將繼續致力於美育在校園裡生根發芽,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