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多元平臺 提升服務能力
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全國2020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創歷史新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增長放緩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面對新的就業形勢,晉中市人社局結合各階段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穩就業、保民生」決策部署,積極拓寬就業渠道、推進實施優惠政策,多措並舉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幫扶。
促進供求對接
加強政校合作
「為給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各類求職人員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晉中市人才服務中心組織市縣兩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依託人才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充分發揮全市崗位需求信息共享機制,有序開展『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活動』等專項網絡招聘會,共組織2000餘家企事業單位參與招聘,提供就業崗位3萬餘個,網絡瀏覽量達70餘萬次。」市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市人才服務中心還加強與駐地16家高校的緊密協作,通過會議座談、發函諮詢、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和意見建議進行調查了解,並形成書面材料上報市委、市政府,為上級決策提供了依據。
按照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今年「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由「線下」轉入「線上」,通過組織用人單位參加高校網絡招聘會、向高校就業部門線上推介復工復產企業信息、網上開闢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欄等形式,結合「網際網路+」不斷拓展服務高校畢業生新渠道。為積極響應政府服務山西農大、山西農谷號召,市人才服務中心深入山西農業大學開展「服務山西農大暨全市首場雲招聘活動啟動儀式」,通過「雲招聘」+「雲直播」 的形式,為高校畢業生在線宣講政策、推介崗位,累計觀看直播人數達2.2萬餘人次。
做好人事代理
落實政策優惠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個人、非國有企業等不允許保管人事檔案。高校畢業生離校後,應第一時間持派遣證將檔案存放到當地人才服務機構,由人才服務機構為其提供戶籍掛靠、職稱評定、證明出具、流動黨員管理等檔案管理服務,以及政策講解、求職登記、崗位信息等就業幫扶。個人檔案如果長期放任不管,很容易成為「死檔」,無法正常流動轉接,影響以後的就業和發展。
隨著畢業生陸續返鄉,如何做好人事檔案保管工作成為市人才服務中心的首要任務。該中心主動作為,積極聯繫市教育局和畢業生本人,為畢業生辦理人事代理業務。目前,市縣兩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已為2100餘名應屆畢業生辦理了人事代理業務。
為持續推進青年就業見習計劃,引導、鼓勵用人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晉中市為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未就業青年提供見習崗位1500個,將見習補貼標準從最低工資標準的50%提高到60%。同時,深入海玉園食品、吉利汽車等重點企業進行宣介,向企業宣講晉中市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補貼政策、青年就業見習政策等惠企政策措施。今年,市縣兩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共為364家就業見習單位發放就業見習補貼598.63萬元,惠及見習人員1300餘人次。晉中市2020至2021年度就業見習單位及崗位徵集、對接工作已於3月開始,分三批次徵集見習單位56家,縣級單位就業見習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中。
開展實名登記
開啟現場招聘
市人才服務中心積極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及服務工作。通過教育部門移交、主動摸排收集、窗口服務登記等渠道,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納入實名登記及服務範疇,組織市縣兩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通過電話調查、入戶走訪等形式,掌握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服務需求,及時開展政策講解、就業見習、崗位推薦、人事代理等就業幫扶。此外,該中心還將繼續為全市實名數據內地址詳細的高校畢業生郵寄一套就業服務資料冊,內容除涵蓋「四個一」服務外,還包括崗位需求信息、就業見習信息、全市人才就業機構清單等,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一站式」就業幫扶。
現場招聘會是促進高校畢業生供求對接的主渠道。7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以「2020年晉中市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為契機,市縣兩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開展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現場招聘會20餘場次,參會單位900餘家,提供就業崗位1萬餘個。此外,市人才市場也恢復每周六定期舉辦招聘會,有針對性地組織山西金科智慧城、伊甸創新創業基地等高新企業參會招才,為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搭建了對接平臺。下一步,市縣兩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還將組織開展「金秋招聘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招聘活動,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提供充足的崗位支持。(記者 王志敏 張文彥 通訊員 高學勤)
[編輯: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