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電臺、移動聽書平臺扎堆出現的2012年,宋斌成立了懶人聽書。
和其他綜合內容平臺不同,懶人聽書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成有聲書的垂直平臺。做垂直市場是有代價的,要爭取業內最優質的版權,招募優質的主播,還要培育起用戶付費習慣來支撐投入,最終完成「版權 - 音頻生產 - 用戶 - 收聽場景」的內容消費閉環。
在培養用戶付費習慣上,懶人聽書CEO宋斌有自己的方法論。「首先是給用戶需要的內容,滿足他們在閒暇時間的休閒娛樂需求,養成一個聽書的習慣。在聽書習慣形成之後,從免費、限免、小範圍付費一直到完善的付費體系,慢慢培養起內容付費的習慣。」
對於娛樂內容付費和知識付費,懶人聽書分別採用了按章節付費和訂閱付費模式。因為以精品付費類書籍為主的娛樂內容付費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用戶可能是受到影視劇、朋友推薦和關聯書單推送的影響,才來找有聲書資源;而精品課、有聲電臺的用戶本來就有比較明確的學習或者情感需求,所以對訂閱付費的接受度更高。
高質量的內容保障了用戶的留存和付費,也反過來激勵了創作者,倒逼行業更加重視版權問題,在宋斌看來,有聲書行業已經走過了靠免費內容吸引用戶下載的漫長培育期。現在這個階段,用戶付費習慣已經養成,價格敏感程度降低,對音頻質量要求更高,所以,吸引用戶使用平臺並不是依靠有多少的免費內容,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平臺有是否有用戶真正需求的精品內容。而越是頭部的平臺,在獲得內容上也越有優勢,馬太效應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以下是格隆匯對宋斌的訪談實錄。
有聲書江湖,得版權者得用戶
1. 格隆匯:懶人聽書背靠閱文集團、安徽出版集團,能夠獲得較多的優質IP,但暢銷書籍各個平臺都會爭取,如何拿到獨家版權?
宋斌:早些時候平臺優勢沒那麼明顯,爭取獨家版權主要就靠價格競爭。但隨著行業成熟,平臺的身份更加多元,除了在版權引進中優勢出價,更多的是給版權方一些附加權益,比如好的品牌曝光和利益分成。越是頭部的平臺,在獲得內容上也越有優勢。
在有聲閱讀以及數字版權的產業鏈上,版權方的收入來源除了出售版權,還有後期分成,所以懶人聽書開發了不同的分成模式,讓版權方、作者、主播能參與到各個環節並且分享收益。
2. 格隆匯:懶人聽書成立的2012年是音頻產業剛出現的時候,似乎也不需要避開巨頭的鋒芒,為什麼要選擇有聲電子書細分市場?如今公司在有聲書市場是用戶使用時長和月活最高的平臺,這得益於哪些布局?
宋斌:懶人聽書成立的初衷是滿足大家業餘時間聽書的需求,我們又在早期獲得了閱文方的版權資源,選擇有聲書市場,其實是基於「我們能做什麼」和「市場需要什麼」進行判斷的結果。
用戶願意花時間在我們的平臺上,是因為懶人聽書在有聲書垂直領域裡有相對優勢。在行業初期,我們就已經看到了版權資源對內容行業的重要性,往上遊打通了內容供應,率先建立起「版權- 音頻生產 - 用戶 - 收聽場景」四個環節的內容消費閉環。
3. 格隆匯:有不少平臺因UGC內容的版權問題頻遭起訴,版權會否成為有聲書行業發展的掣肘?該如何破局?
宋斌:版權並不是行業發展的掣肘,解決了版權問題,行業才能向好的方向發展。打擊盜版、創造良性的版權環境,一直是行業共識,也需要全行業的參與,從技術上、商業模式上,各大平臺都在推進版權環境的建設。其實現在付費模式已經喚醒了用戶的版權意識,享受好的內容需要付費,這樣可以保護作者的權益,也可以激勵創作者,創作出更多好作品。
這不是一件難事,但是需要花精力、花時間去做,平臺需要嚴格執行版權保護措施,比如嚴格審查上架書籍的版權鏈和相關權益,積極檢查UGC內容的侵權行為。在版權引進階段也有可以做很多安排,確保引進的內容版權清晰、合同流程規範,主動做好權利聲明,還有開設版權投訴和下架通道,及時溝通處理第三方版權訴求。解決版權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一過程中會給行業帶來新的機會,最終利好行業發展。
4. 格隆匯:優質的IP內容往往會伴生一些內容衍生品,電影有圖解、影評,書籍有拆書筆記、有聲書,您怎麼看待這樣的內容衍生品市場前景?依託有聲書,還可能出現哪些衍生產品?
宋斌:這個問題其實說到了有聲書市場的內容創新,內容衍生品開發本身就是內容創新一個重要路徑。有聲書市場是對傳統閱讀市場的補充,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三個市場,各自都擁有一批不同的粉絲,至於未來哪個市場更大,還要看用戶偏好的變化。
有聲書比較有代表性的衍生產品是廣播劇,由多人演播,再搭配場景、音效和後期配樂,製作非常精良,未來繼續衍生,可能會出現一些差異化的小眾產品,比如跟二次元結合、聲音直播等。
小步快跑,培養付費習慣
5. 格隆匯:如何培養起用戶為內容付費的習慣?
宋斌:2016年是移動音頻行業的付費「元年」,懶人聽書也是2016年下半年開始嘗試付費,用戶付費習慣需要慢慢培養,所以付費內容的比例也是逐漸提高。
要養成用戶的付費習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是給用戶需要的內容,滿足他們在閒暇時間的休閒娛樂需求,養成一個聽書的習慣。在聽書習慣形成之後,從免費、限免、小範圍付費一直到完善的付費體系,慢慢培養起內容付費的習慣。
如今內容付費的商業模式能夠形成,不是某一家企業商業模式的成功,而是整個內容行業的良性競爭,和用戶版權意識提升的結果。平臺方願意投入大成本引進優質資源,改編優質作品,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反過來又激勵了上遊的創作者,產生更多更好的內容,所以內容付費是利好整個內容行業的。
6. 格隆匯:懶人聽書有哪些提高付費率的方法論?
宋斌:主要是圍繞用戶的付費體驗來設計付費體系,並輔助一些運營活動給到一定的獎勵,激勵用戶產生二次消費和重複消費。懶人聽書現在有單章、整本、會員付費、訂閱幾種付費形式,用戶在免費試聽之後,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靈活選擇。此外,懶人聽書還進行活動運營,給用戶更多優惠刺激,保證收聽的活躍度。
不過這些所謂方法論,都是常規做法,並不是讓用戶願意付費的根本原因。最終還是要把好內容關,提升有聲內容質量,讓用戶覺得物有所值,這樣用戶就會對付費內容有一個正向的認知,建立起對平臺的忠誠度,刺激重複消費。
7. 格隆匯:懶人聽書的收入構成是怎樣的?知識付費和娛樂內容付費,玩法有什麼不同?
宋斌:收入主要還是依靠內容付費,內容付費佔總收入的70%,廣告服務收入佔比30%。
我們的內容付費模式有會員、按章節付費、整本付費和訂閱四種。知識付費以訂閱付費為主,輔以打折、打包銷售,拉長消費周期,娛樂內容付費以貨架式付費為主,主要以限免和滿減刺激批量消費,提升客單價。
以精品付費類書籍為主的娛樂內容付費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用戶可能是受到影視劇、朋友推薦和關聯書單推送的影響,才來找有聲書資源,所以按章節付費接受度最高。精品課、有聲電臺多採用會員訂閱,用戶本來就有比較明確的學習或者情感需求,所以訂閱付費接受度高。
因為懶人聽書的優勢在書籍長音頻,尤其是長篇網絡小說,用戶粘性高,所以小額、高頻、長期的付費模式會更有利於培養用戶的內容付費習慣,因此,按章節付費是平臺內容付費收入的主要來源。
留存和付費,內容質量是根本
8. 格隆匯:有聲書平臺是否還需要免費內容進行引流?
宋斌:國內移動音頻行業經歷了八九年的高速發展階段,其實已經走過了靠免費內容吸引用戶下載的漫長培育期。現在這個階段,用戶付費習慣已經養成,價格敏感程度降低,對音頻質量要求更高,所以,吸引用戶使用平臺並不是依靠有多少的免費內容,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平臺有是否有用戶真正需求的精品內容。這也反過來促使版權方生產更多高品質內容。從這個角度而言,是相互促進的關係,並不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
9. 格隆匯:相比綜合音頻平臺而言,懶人聽書的用戶留存率表現如何?
宋斌:用戶的留存率和內容體驗相關,綜合音頻平臺的內容主要分為有聲書、知識音頻和電臺節目三塊,現在頭部平臺基本都是綜合類,三塊內容都有布局,但各家優勢各有側重,著重在一個品類上建立相對優勢。
懶人聽書的用戶留存率相對較高,主要是因為在有聲書垂直領域的優勢比較明顯。一方面,書籍多按章節收聽,在收聽習慣上更具黏性;另一方面,在書籍覆蓋上,多為流行題材、熱度較高的重點書,或是名家作品,已經被市場驗證過,這些作品除了有一定的粉絲基礎,內容性上更有保障,用戶也會比較認可。
10. 格隆匯:線上獲客成本不斷攀升,懶人聽書的增量用戶主要來自哪些渠道?
宋斌:我們線上獲客主要是依靠應用商店、媒體曝光以及抖音短視頻等社會化營銷,線下獲客渠道主要是地鐵樓宇廣告和活動展會,增量客戶主要來自以手機廠商為首的手機應用市場。
流量紅利時代已經結束,但是隨著付費模式的普及,一些增量的市場機會開始出現,比如從車載、音箱、機器人等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設備切入的移動終端場景,還有兒童細分市場以及下沉市場。懶人聽書2018年底推出了芽芽故事APP,也是對新市場的一次嘗試。
11. 格隆匯:《朗讀者》、《一本好書》、《見字如面》等綜藝節目越來越火,這些節目本質上也是優質文字內容的音頻衍生品,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當下音頻的紅利來了嗎?
宋斌:一系列高質量的文化類綜藝的誕生,跟「限娛令」等政策有關。不管是讀書還是讀信,這類節目都是藉助沉浸式舞臺化場景,由明星進行演繹和評析,通過聲音的魅力,讓優質內容引發情感共鳴。
這些文化類綜藝的火爆,說明在文化娛樂消費領域,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一直都在,有需求就一定有機會,音頻行業就可以圍繞這一訴求進行創新。綜藝節目、有聲書、精品課,都是對既有文字內容的一種創新變形。堅持精品路線的平臺,能率先享受紅利,或者在市場井噴之前掌握更多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