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談判旨在籤署一份雙方均能接受的自由貿易協定,因捕魚權和商業競爭條款爭議,英歐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前日晚間,布魯塞爾方面傳出消息,唐寧街在過去48小時內做出了重大讓步,同意歐盟在英國水域將捕魚所得上繳的比例從60%下調至35%,這與歐盟能夠接受的25%已經非常接近,丹麥和法國尚未對此發表評論。
阻礙談判進程的不僅是捕魚權問題,在新能源汽車電池上也存在爭議。歐盟當前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希望在2027年前完成新能源汽車配件的替代性生產,屆時將禁止非歐盟產綠色汽車進入歐洲市場。英國綠色汽車製造技術領先歐盟,其汽車製造商一直使用來自我國的電池,這意味著2027年後英國新能源汽車除非採購歐盟的高價電池,否則,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這一規定嚴重損害了英國企業的利益,唐寧街要求對此展開談判。
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後,雙方有一個為期一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英歐貿易依然適應歐盟單一市場規則。如果雙方在年底前依然未能達成新的貿易協議,雙方數十年來在貨物、服務、人員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將戛然而止。屆時,英國和歐洲企業只能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規則開展貿易,這對雙方而言是一個歷史倒退。基於雙方市場的不對稱性,英國無協議投歐,對自身造成的經濟損失遠大於歐盟,這也是歐盟在新的貿易協議談判中保持強硬的主要原因。
英國當初之所以義無反顧地選擇脫歐,是擔心美國未來可能發起的對歐盟貿易戰損害英國的利益,故而選擇了一條保守的路線,既要離開歐盟,又要享受歐盟統一市場帶來的好處的做法。結果歐盟不但沒有被白宮的貿易凌霸擊垮,華盛頓反而自亂陣腳、進退失據。如果雙方最終依然無法達成協議,英國將雞飛蛋打,成為游離在歐洲大陸之外的「貿易孤兒」。
加之,最新發現的病毒變種,已經有40多個國家拒絕接受來自英國的航班。特別是歐盟的態度,令倫敦噤若寒蟬,唐寧街陷於了史無前例的「孤立」。在這種情況,英國需要自救,主動打破僵局,釋放積極信號。這不僅可以提振股市,還能給國民帶來信心。樹立信心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前提。將脫歐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的最好辦法是儘快籤署英歐自由貿易協議。如此一來,歐盟就沒有理由以「疫情的名義」對英國進行貿易封鎖了。
這也是為什麼一直陷於僵局的英國脫歐貿易談判突然傳出好消息的重要原因。時間站在歐盟一邊,英國再不做出妥協,等待它的除了一無所有,就是絕路。現在的問題是,雖然英國做出了重大讓步,同意降低在英國水域的捕魚所得。但歐盟是否接受英國的讓步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法國和丹麥「宜將剩勇追窮寇」,堅持只向英國上交18%的捕魚所得,英歐貿易談判將會再次陷於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