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是屬於每一位父親的節日,許多子女會趁這個機會與父親說說暖心話,表達對父親的關懷,而關愛父親的身體健康更是重中之重。這其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屬於高發的泌尿系統疾病防治亦不容忽視。
泌尿系統疾病,說起這個話題可能很多人會不好意思,但在濟南九龍泌尿專科醫院博士男科主任、國內泌尿外科領域權威臧美孚教授看來,不必諱疾忌醫,當然也無需忌諱談論,這是每一個人,或者每一個人身邊的家人都可能面臨的問題。作為一位父親,也作為一位山東醫生的兒子,臧美孚以家常叮嚀的口氣向市民傳達了這方面的健康理念。
曾為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86歲高齡依然每月在坐診
腰不彎、背不駝,雙目灼灼有神,氣質溫雅端方,這是筆者在濟南九龍泌尿專科醫院問診室見到已是耄耋老人臧美孚的第一印象。很難想像,如今做手術精細巧妙如藝術的臧美孚,最初在醫學院實習時曾是一位有些暈血的小夥。
臧美孚的父親是山東人,也是一名醫生,臧美孚從醫深受父親的影響。1952年,他考取了上海市第一醫學院,某一次實習醫院送來一位被火車撞傷的患者,面部血肉模糊。「我一陣眩暈,整個人都快虛脫了。」臧美孚回憶稱,當時的反應也讓他一度懷疑,自己能否成為一位合格的外科醫生。
經過嚴格的自我(煉,一次次直面血淋淋的傷口後,臧美孚最終成功克服了心理障礙。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被分配到北京協和醫院。「當時實習醫生、住院醫師都不能穿白大褂,只有升為主治醫師才有資格穿白大褂。」經過3年刻苦的(礪,終於身穿白大褂站在患者面前時,臧美孚立志一定要做一名孫思邈筆下的「大醫」,為救死扶傷奉獻終生。
1960年,臧美孚選擇泌尿外科為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如今又是近一個甲子過去,臧美孚已成為泌尿外科界的泰鬥級人物,多個頭銜名譽傍身:國際泌尿外科學會會員、國內最具權威的男科專家之一、中華泌尿外科學會常務委員、中華外科雜誌編委、北京泌尿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原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今年86歲的臧美孚,依然堅持在醫療第一線,每月均在濟南九龍醫院坐診。
前列腺病是「年齡病」子女需對父親多加關心
在臧美孚的醫學生涯中,創下的成就不勝枚舉,如成功完成萬例前列腺增生(肥大)美國等離子微創技術,對難治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等泌尿疾病創立了速效體外3D導融技術,有3000例以上的經尿道前列腺微創手術經驗,完成了數百例庫興氏症候群的手術治療,對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有豐富的手術經驗。
「前陣子有個人帶著69歲的父親來治病,他父親一直排尿困難,到醫院先戴上尿管,採取藥物治療,但拔尿管的當天又來急診,檢查出腎功能處於尿毒性前期,腎臟也有輕度積水。」臧美孚說,這種情況,就是忽視了上泌尿系統的問題,沒有及時檢查導致的。隨後,患者在建議下需經過3個月的戴尿管準備期,控制各項指數到符合手術標準,才能做相關前列腺切除手術,緩解尿路堵塞,減輕腎臟的負擔。
「病人父子倆感情很好,兒子對父親非常關心,每次都陪著一起來,一直在後悔沒及早給父親做詳細的檢查。」臧美孚表示,像這種情況如果按時體檢,常規檢查是可以檢查出來的,「老年人往往起夜多,排尿不痛快,有時候他們自己不說,子女也注意不到,這就需要增強健康意識,平時與父輩多溝通多交流。」
臧美孚表示,前列腺增生,從大多數男性的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基本就是個由輕度到中度再到重度的過程,幾乎很少有人能逃脫。「到50歲左右,50%的男性都會有前列腺病,到六七十歲,這個比例又會增加到百分之六七十。」臧美孚說,表現在外的症狀最明顯的就是排尿困難,累積下來會導致腎功能的損害,一定要及早重視。
「諱疾忌醫」要不得當手術時應手術
要說在治療前列腺增生時醫生最苦惱的問題,臧美孚直言,是很多病例檢查出來時已經把腺體「養太大了」,導致手術困難急劇增加,「經尿道前列腺微創手術,這屬於不開放手術,在電腦上操作,相當精密,手術的效果與操作水平密切相關,而目前只有約30%的醫生能較完美地完成這個手術,很多泌尿科醫生不願意做這種手術」。
臧美孚打了個比方,前列腺微創手術相當於「不碰破雞蛋的殼,讓裡面的蛋黃蛋清流掉」,既要止血快,諸多出血點要止住,又要切割到位,有醫生怕切深了穿孔,有意切淺一些,導致創面不平,內部水腫、肉芽滋生,病人會不舒服,可能症狀一時緩解了,三五年後還會出現尿不痛快的現象。
「一般90%的病人做過手術後能順利解決前列腺增生導致的問題,10%可能仍有併發症。」臧美孚表示,這與國內尚未形成系統的檢查標準,以及部分病人不遵醫囑有關。
「在國外,關於前列腺增生到什麼程度需要手術,有一系列細緻的評分標準,如小便完畢後膀胱尿殘留超過80毫升,再結合部分臨床症狀,打分達到標準,醫生就會建議實施手術。」臧美孚說,藥物治療在前列腺增生後期基本不起作用,在增生的前列腺達到60至70克重量時,就該實行手術,超過80克,微創手術就很難進行,超過100克甚至會造成手術困難。
「建議患者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扛病、拖病,勤檢查身體,遵醫囑及時治療。」臧美孚說。 (李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