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東警方在博社村開展剿毒行動(2013年12月29日攝)。新華社發(警方供圖)
電視劇《破冰行動》中林耀東的原型——博社村原黨支部書記蔡東家曾經的在建豪宅成了爛尾工程。 新華社發
▲電視劇《破冰行動》劇照。
民警進村抓毒犯遭大批村民圍堵、宗族大佬把持村務帶頭製毒……熱播國產劇《破冰行動》因驚險的故事情節引發人們對禁毒工作的關注。這一故事取材自2013年年底的廣東「12·29」大規模剿毒行動,劇中「毒窩」塔寨村的原型之一是一夜之間繳獲近3噸冰毒的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近5年多來,記者多次現場採訪,目睹博社村的變遷。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再次來到博社村探訪。
這裡曾是「製毒村」
海邊現在是連片魚蝦塘
在博社村,記者看到,昔日曾堆滿製毒垃圾、汙水橫流的道路兩旁,如今是一片片長得鬱鬱蔥蔥、掛滿果實的荔枝林;海邊灘涂上那些曾經加工製造冰毒的窩棚,已被改造成連片的魚塘、蝦塘……
除了隨處可見的禁毒標語和懸賞通告,來訪者很難將這裡與著名的「製毒村」產生聯想。在老村後山,一個新修整的公園取代了原來雜草叢生的荒山。家住附近的蔡雄說:「以前這裡晚上黑咕隆咚的,現在成了村民最喜歡的地方。」每天晚飯後,村民在公園裡跳廣場舞、健身、聊天,處處歡聲笑語。位於村西北角的甲西鎮中心小學,新修了圍牆、校門和操場。不僅外流的學生陸陸續續回來了,還吸引了不少外村學生來這裡就學,在校生從300來人增長到近800人。
博社村黨支部書記蔡龍秋告訴記者,2014年開始,村裡重建村「兩委」班子,逐步開展正常的村級治理工作,「毒霾」也遠離了村民。博社村一共有1.4萬人,如今,這裡常住人口9000多人,5000多人外出務工、做生意,留在村裡的村民大多從事蔬菜、果林種植和水產養殖。
追溯「破冰」
比電視劇演繹的還要驚險
為突破壁壘森嚴的塔寨,劇中警方通過線人、臥底、暗訪等方式摸查毒情。突破博社村防線的鬥爭,比電視劇演繹的還要艱險得多。博社村內建築格局凌亂、間隔狹窄,多為「握手樓」,各家各戶連門牌號都沒有。「村內耳目重重,陌生人和外地車進村都會被摩託仔跟蹤,一旦被發現將前功盡棄。」當地一位民警說。
2013年,廣東禁毒部門秘密抽調極少數精幹警力,喬裝打扮成「拾荒工」「打工仔」等角色,在凌晨四五點潛入村中查訪製毒目標,拍攝現場情況後進行截圖、定位,確定製毒窩點和犯罪嫌疑人住址,成功找到了博社村的「縫隙」。陸豐市公安局禁毒大隊副大隊長林衛東向記者提及偵查時遭遇製販毒分子堵截和追趕的危急場景:「當時有人揚言『不管是不是公安,就當成公安或者賊打死』,可我們沒有退縮,第一時間發現了製毒窩點和販毒分子。」2013年12月29日凌晨,廣東省公安廳協調出動4000名警力,對博社村內外69個重點目標集中收網,抓獲182名涉毒分子,搗毀77個製毒工廠和1個炸藥製造窩點,繳獲2925公斤冰毒、23噸製毒原料、9支槍枝和62發子彈。
與電視劇結局發生多場槍戰截然不同的是,這場行動儘管驚險,但並沒有遇到太多反抗。在現場參與指揮的一名民警說:「一個毒犯床邊有手雷,槍放在枕頭邊,但我們行動迅速,從破門到抓人,他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整個行動沒有流一滴血。」
潛入毒窟勇士
曾有人出200萬買他人頭
「和電視劇相比,我們的偵查工作要艱難得多。」陸豐市公安局禁毒大隊副大隊長林衛東說。林衛東是當年潛入毒窟化裝偵查的十大勇士之一。林衛東曾參加「雷霆掃毒」行動的秘密偵查工作,回憶起那時的情景仍感慨萬千。當時,他因業務精湛、政治過硬被挑選為行動偵查隊的一員,與其他10多名精幹警力一起開展對博社村製毒窩點的摸查工作。
博社村內建築密集、格局凌亂、間隔狹窄,全村沒有門牌號。村內道路狹小不便,除兩條貫通該村南北可行駛小汽車路段外,其餘路段只能通行三輪車、摩託車。
「我們每天凌晨4點在揭陽集合,早上6點到達博社,在村內停留一個小時後就趕緊撤出。」林衛東說,為了不暴露秘密行動,結束當天的偵查後,他們還要像往常一樣回單位上班。博社村內耳目重重,偵查民警經常會被摩託車手尾隨,並被詢問。林衛東和同事們兩人一組,分乘不同的摩託車,按預定的偵查方向,秘密接近各個製毒的老宅、平房等目標。為了不被發現,他們經常要化裝偵查。
危險的時刻也經常發生。他還記得在一次偵查中,正好看到有人在屋內戴著口罩製毒。製毒人員被發現後立刻摘下口罩,打電話讓幫手來「幹掉」林衛東。林衛東和另一名同事立刻掉頭,在被追殺中摔傷。
經過2個多月的偵查,偵查組終於摸清了博社村內的地形和製毒窩點的分布。收網當天,林衛東帶領200多人的隊伍精準找到6個製毒窩點。「收網行動後,有人要花200萬元買我的人頭。」林衛東笑著說,但既然幹緝毒這行,就要無所畏懼。
「毒戰」並未結束
禁毒是久久為功的事業
《破冰行動》以林耀東等人被捕、判刑為劇終,但現實中的「毒戰」並未就此結束,而是剷除「毒瘤」的開始。隨後兩年,汕尾市通過啟動問責和案件倒查,查處了106名黨政幹部及公安幹警,其中不少人曾是毒犯的「保護傘」。
近3年來,陸豐又有多名黨政和基層幹部因禁毒工作不力被查處,其中3名鎮委書記、1名公安局副局長和1名派出所所長因禁毒工作落實不力先後被免職。
2018年底,陸豐摘掉了「全國禁毒重點整治地區」的「毒帽」,但禁毒工作並未就此停下腳步。當地著力構建長效禁毒機制、防止「毒禍」捲土重來,其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儘快幫助群眾找到就業的路子。近年來汕尾市委、市政府在當地舉行了多場招聘會,同時建立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開展點對點招聘,幫扶吸毒人員再就業,社區戒毒康復執行率已達到95%以上。
「一旦盲目樂觀、不注重長效機制建設,毒品犯罪可能捲土重來,必須要有危機感。」陸豐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禁毒是久久為功的事業,當地將繼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引導廣大群眾從正道謀正業,不斷接近「天下無毒」的目標。
據新華視點 《南方日報》《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