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克裡絲
圖|克裡絲家的羊
基督徒的生活來源於《聖經》的引導與光照,因此基督徒應該掌握讀《聖經》的一些技巧方法,並在生活中產生實際的作用。
很多人讀《聖經》,讀過去經文之後,要麼不曉得經文在講什麼,要麼就是忘記剛剛讀的是什麼內容。這種種問題都是我們需要面對,並且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寫下此短文。
筆者寫此短文,願意每一個人都愛上讀《聖經》,並且讀懂《聖經》,透過《聖經》明白神的心意,讓《聖經》引導我們基督徒日常的生活。
在筆者分享讀經方法之前,我們首先來去認識一下《聖經》。
聖經分為舊約與新約兩部分,《聖經》每一卷書都有自己的作者,因此《聖經》這本書著作成功,是有四十多位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學問,不同年代的人而著成。
《聖經》一開始並沒有整合在一起,而是一卷、一卷的散落在各地方,整本《聖經》整合在一起用了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是六十個不同時代,不同的背景之下而著成。
《聖經》以三種文字寫成,希伯來文,希臘文與亞蘭文。
然而,不同時間段,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背景之下,這些作者他們共同描繪了一個主題,「神要拯救罪人」。《聖經》以「神的救恩」為中心貫穿每一卷書。
其中,聖經包括文學,歷史、詩歌,散文、比喻等等,這些都在指向基督耶穌。基督耶穌是在新約顯現,而基督耶穌在舊約也同樣在做工作。舊約預表基督,新約應驗了基督,舊約是影兒,新約是實體。而我們所信的正是在先知與使徒所講的根基上。(參:以弗所書2章20節)
這四十多位作者大多都是誰也不認識誰,卻能在歷史的發展中,藉著聖靈的感動而寫成同一個主題的書卷,使讀《聖經》的人非常震撼,可謂《聖經》 成,天為雨金,鬼為夜哭。
世界上的書籍很多、很多,但沒有一本書籍像《聖經》一樣。《聖經》是基督信仰當中的經典,也是每一位基督徒必備的一本書。我們稱《聖經》是一本人的書,也是一本神的書;人的書,是因書裡面的內容是對人所寫,也是神借著人所寫,神的書,是神給人所教導的,也是神默示人所寫下的。
《聖經》這本書對於基督徒來說非常重要,聖經是基督徒的靈糧,約翰福音六48節。聖經是基督徒的盼望,羅馬書十五4節。聖經是基督徒的引導,詩篇一百一十九105節。聖經是基督徒的力量,詩篇二十九4節。聖經是基督徒的成聖秘訣,以弗所書五26節。(註:可參考以上標註的經文)
《聖經》一共有66卷書,舊約包含39卷,新約包含27卷。《聖經》本身內容當中也有告訴我們《聖經》的意義,經文如下。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在學習讀《聖經》方法之前,筆者還要囉嗦兩句,我們帶著五個問題來去看筆者所寫的內容,聖經是什麼?什麼人需要聖經?什麼人需要多讀聖經?什麼時候應該讀聖經?你什麼時候才會讀聖經?
當然,筆者這裡沒有你想要的答案,這些問題都是對於自己生命的反思,當我們真正能回答上來,也正是我們反思的時刻了。願主幫助!
方法是很容易給你,然而實踐起來還需要自己努力、上進。想明白《聖經》所講的根本內容,我們就必須要有遵行神話語的意志,想要明白《聖經》在講什麼,我們就必須要有願意付上代價的心志,還需要有殷勤堅持讀的美德,更需要有正確來觀察的目光。
只讀《聖經》,不活《聖經》會越來越離主遠,最後有可能辦成一位無神論者。只願意活《聖經》,不讀《聖經》,最後有可能是任意而行,隨自己的想法而行。所以兩個極端都不能走,我們要讀《聖經》,並且讀《聖經》之後去活《聖經》。
以上是筆者簡單對認識《聖經》的一些基本內容寫述,也是對讀這篇短文的讀者們的勸勉,望看到筆者寫述的方法,不單單是看,也能夠實用。那麼,下面我們就開始進入正題內容,筆者要以文字寫述的方法來教你「怎麼樣讀《聖經》」。
筆者讀《聖經》的方法,很簡單,一看就會,一會就能用。筆者將讀《聖經》的方法分為三部分,觀察、解釋、應用。當你掌握這三步驟,同樣,這方法也可以預備講章、預備查經而用。
觀察,觀察有七問,當你讀《聖經》時候,你要學會問問題,問題是你最好的老師。1經文在講什麼?2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3主要的人物都是誰?4發生在什麼地方?5為什麼要去那個地方?6為什麼在那個地方發生?7事情發生的結果是如何?
經文結構中包括,先後順序,重複句,連接詞,鑰節金句,命令式語句,建議性句子,應許/警告語句。這些都要找出來,留意。
如果有原文《聖經》字典,翻閱一下原文的意思,那更有助於你對本段經文裡面詞彙的理解。
然而觀察經文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不要預設立場,不能說我已經知道經文在經什麼了,也不要先去查考資料書籍,先自己去發問,然後在去看輔助書籍。
要花時間,重複讀會發現新的問題,新的亮光。要注意上下文關係,上文下理,一貫要清。要在本子上寫下你的問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有包容性的去閱讀其它版本的《聖經》。如,思高譯本,新譯本,呂振中譯本,等等。
觀察,非常簡單,就是讓你去找《聖經》裡面已經有的記載,並可以藉助一些輔助資料再去深挖《聖經》裡面的東西。
觀察經文就是發現經文事實的真相,如同偵探一樣,絲毫角落的問題都不要放過,自己提問,自己解答,然而無論是問題還是解答都跳不出去你所讀經文的框架。
解釋,第二步驟就是解釋。解釋是找出經文的原意,當你對一段經文做出以上七個問題解答之後,再去查考你所讀這段經文的背景、作者是誰?、讀者是誰?、經文結構、作者在當時為什麼要對當時的讀者這麼寫?,這些都可以去參考一些注釋解經書籍。
背景當中包括,當時的環境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生活背景,經文上下文背景。
在觀察之中,將七個問題對經文一一做出解答,你會發現有不同的收穫,在結合一些查經的輔助的注釋解經書籍,將經文背景、經文結構一一查考,你就可以曉得經文本身在講什麼。
解釋經文的時候,也要學會問問題,要問經文當時的意思是什麼樣子的。要想,如同羊吃草一樣,倒嚼,反覆思想、揣摩。最重要的還要找,就是找經文本身的背景。
首先要找經文的上下文背景,《聖經》一開始是沒有自然段,沒有章節的,後人為了方便閱讀,因此設立了自然段和章節,因此,我們要看經文的上文和下文在講什麼,將經文的上下文聯繫在一起,我們就曉得當時作者寫作的目的。
其次要查,查考輔助性的書籍,像《聖經》新舊約背景,丁道爾注釋書,馬康納注釋書,每日研究聖經叢書,等等。這些資料書籍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的背景,這是其一。其二,讓我們看到許多解經立場,供我們開闊思維,多面的、客觀的學習。
在解釋經文的時候,不要斷章取義,很多異端都是因對《聖經》經文的斷章取義,導致自己走偏差。
在解釋經文的時候,要穩,知道多少講多少,不要誇大其詞亂描繪,深入探討當時作者寫給當時讀者的原來意思。
只有懂得經文原來意思,我們今天才能更好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最後一個步驟,應用。不應用經文永遠是經文原來的意義,當你在生活中應用經文對你的教導之後,這時,你才和經文發生生命裡的關係。
應用是最難的一部分,因為這是要具體的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然而時常很難做到。
但是,應用是我們讀《聖經》的目的,正確的應用是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他人身上,為自己講道,為自己聽道,為自己讀經。
撒旦最大的詭計,就是讓你不願意遵行神的話語,使你讀完《聖經》卻不活出《聖經》。
應用經文時要根據經文本身發出的意思而去應用。在知識層次上我們要接受,在態度層次上我們要渴求,在行動層次上我們要踐行。
根據經文不同的語態,應用出不同的回應。如,命令式的語態,我們就要思想這樣的命令我們是否要去遵行,例如:馬太福音最後一章所頒布的命令「大使命」。
或者是,警告語態,我們是否要警醒自己呢?再者有應許式語態,我們是否相信神的應許呢?
反思,省察,接受,明白,實踐,遵行,這些都是我們應用《聖經》的一個狀態。
當你觀察經文,曉得經文本身內容,在加上解釋經文,知道經文本身意義,最後對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這就需要你自己來去思考。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十步釋經法》,賴若翰所著。這是一本輔助讀《聖經》的好書,筆者大多認知來源此書,還有一些是透過筆者老師課堂上的教導而得。
然,筆者此文草草之短,然願分享,如果有時間希望你讀一下《十步釋經法》這本書。
掃碼關注,不迷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