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綜合報導 據中國駐埃及使館官網消息,9月7日,駐埃及大使廖力強與埃及教育與技術教育部長紹基共同籤署《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這標誌著漢語正式進入埃及中小學教育體系,成為繼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之後的又一門可供埃及中小學生選修的外語。
根據諒解備忘錄,中埃雙方將合作在埃及中小學開展漢語教學。為使更多埃及中小學具備開展漢語教學條件,中埃雙方將在提升埃及漢語教學水平、豐富漢語教材、優化教學方法、編制教學大綱等方面加強合作。
邵基表示,埃中友好歷史久遠,埃及渴望從中國發展經驗及兩國各領域合作中受益。此次諒解備忘錄的籤署體現了兩國特殊的友好關係,是兩國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新起點,埃方將為實現兩國教育合作預期目標而不懈努力。
廖力強致辭表示,埃及有著良好的漢語教學傳統。1958年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便開設了該國首個中文系。目前埃及已建成2所孔子學院、3所孔子課堂,同時有16所大學開設中文系或中文課程,在校註冊學生約3000人,在孔院學習人數達5萬人。
廖力強表示,漢語教學納入埃及中小學教育體系,體現了埃及政府的遠見卓識,彰顯了埃方促進世界文化多元發展的信心和煥發古老文明新活力的決心。
中方將加快推進魯班工坊建設,積極參與盧克索職業技能學校建設,認真研究共建埃方科技大學,把漢語教學與職業技能培訓融合在一起。中方還將統籌中埃務實合作,把中國企業參與蘇伊士運河經濟開發區建設與用工人才培養作一體規劃。「希望通過『語言教學、職業培訓、市場就業』三位一體的鏈條式合作模式,使漢語教學更好服務埃及民生建設和經濟繁榮,服務兩大文明復興偉業。」廖力強說。
埃及國際合作部長拉尼婭感謝中方對埃及社會文化發展所作的積極貢獻,強調語言教育對兩國人民友誼具有特殊意義。她表示,埃中建交64年來,兩國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等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埃及國際合作部願同中方加強各領域合作交流,用好政府間協調合作平臺,推動埃中國家發展議程合作走向深入。
廖力強說,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阻止兩國教育部門互助幫扶與合作發展的步伐,中埃兩國在相互尊重、友好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推動漢語進入埃及中小學教育體系最終落地,見證了兩國友好合作的新歷史。中方將進一步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進程,通過「語言教學、職業培訓、市場就業」三位一體的鏈條式合作模式,使漢語教學更好服務埃及民生建設和經濟繁榮,服務兩大文明復興偉業。中方願與埃方共同努力落實好諒解備忘錄,為兩國教育和文化合作打開新的大門,為中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增添新的動力。
據悉,近年來,「漢語熱」在阿拉伯國家持續升溫。2019年2月22日,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宣布將漢語列入所有教育階段的課程之中。2019年9月起,阿聯從幼兒園到高中約60所公立學校啟動中文課程,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