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時尚眼鏡加速發展 傳統零售商亟待轉型
本報記者/鍾楚涵/李向磊/北京報導
中國眼鏡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新增眼鏡企業超過23萬家,佔比30%。
「眼鏡已經從耐用品變成了修飾、美化的時尚產品。過去眼鏡店高價、高利潤、低銷量的模式在減少,出現更多時尚網紅眼鏡店商業模式。」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表示,「隨著消費者時尚需求變大,整個眼鏡的消費規模也隨之變大,想做時尚眼鏡的商家也相應增加。」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木九十、LOHO等快時尚眼鏡企業創立並快速發展。
而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眼鏡零售商正在艱難轉型。 「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等經營成本不斷攀升,眼鏡零售企業的利潤受到一定程度侵蝕。」A股上市的眼鏡連鎖企業博士眼鏡在今年上半年年報中解釋稱。
眼鏡快時尚
今年以來,木九十、LOHO等快時尚眼鏡企業加速發展。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LOHO眼鏡在全國100多個城市擁有600多家直營品牌店,與去年9月相比, LOHO眼鏡的店鋪數量增長約50%。另一知名快時尚眼鏡品牌木九十目前已經擁有超過700家門店,其2018年營業收入約為15億元。
以上企業迅速發展的背後,是資本不斷助力。天眼查信息顯示,2018年9月,LOHO眼鏡獲得來自大鉦資本1億美元的C輪融資;木九十所屬的光合作用集團則早已獲得來自知名視光巨頭依視路集團的戰略投資。截至目前,以上快時尚眼鏡企業背後,早已站滿了包括紅杉資本、IDG資本、君聯資本等在內的多家知名機構。
在當前快時尚眼鏡行業裡,主要玩家還有與木九十同屬一個集團的Aojo、Jins、Zoff、Owndays等外資品牌。
「眼鏡從過去配一副帶好久的耐用品變成了一種修飾、美化的時尚快消品,如今出現更多時尚網紅眼鏡店商業模式,在這類模式中,眼鏡價格不高,但是設計感非常強,消費者會購買多副。」賴陽表示,「隨著消費者時尚需求變大,整個眼鏡的消費規模也在變大。」
一直以來,快時尚眼鏡都有意將用戶鎖定為有時尚需求的群體。以木九十為例,其品牌理念為「more than glasses」,主張將眼鏡賣給不戴眼鏡的人。LOHO創始人黃心仲也公開強調「眼鏡就是形象」,將眼鏡配飾化。通常快時尚眼鏡店鋪選擇在人流大的購物商場開店,更多吸引到正在逛街的人群。
在快速發展之下,快時尚眼鏡零售企業與傳統眼鏡店模式有所不同。記者在上海美羅城二樓的木九十、Aojo、LOHO店裡注意到,3家店均只有1名店員,全程負責接待、推銷以及驗光。而同層樓的吳良材、茂昌等傳統眼鏡連鎖店,每家店都配有2~3名店員,店鋪面積也約是木九十等店的2倍。
對於快時尚眼鏡零售此類模式,華泰證券研報表示:「以木九十為代表的時尚眼鏡,其好處在於節省成本,店員人數減少,固定資產投資減少,人員專業程度不需要那麼高,可以快速發展。但越是沒有差異、服務不多的行業,競爭越是激烈,因為可以很快被模仿。」
除此之外,產品更新速度快也是木九十、LOHO等快時尚眼鏡的主要特點之一。公開資料顯示,一直以來LOHO都將自己對標為「眼鏡界的ZARA」,追求「快」和「時尚」。同時,其採用M2C模式,將產品直供消費者。根據媒體報導,LOHO的上新周期是20天,用戶二次消費的時間僅僅只有9個月,並且這個時間還在不斷縮短。
但記者注意到,在「快」的同時,快時尚眼鏡在質量方面存在隱患。今年9月,Aojo因抽樣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被中消協列「不推薦」。除此之外,在大眾點評、知乎等平臺,不少消費者對於木九十、LOHO等快時尚眼鏡質量提出質疑。在大眾點評「木九十上海龍之夢購物公園店」下方,一名用戶評論稱:「配的500度的眼鏡戴得頭昏眼花根本用不了。」在大眾點評「LOHO眼鏡上海月星環球港店」下方,不少用戶都反映了眼鏡驗光不準,眼鏡框容易損壞,且售後體驗不佳等問題。
時尚專欄作家冷芸對記者表示,快時尚傳到中國之後,無論是服裝還是眼鏡店,都只學到了皮毛上的「快」,並沒有在供應鏈系統上有較大的革新或者在決策管理上有多快,更多地是以犧牲品質和產品開發的原創度的基礎上追求快。
目前,除去價格中端的快時尚眼鏡零售商,定位輕奢眼鏡集合店的Coterie也進入了眼鏡行業,除DIOR、YSL等輕奢潮流眼鏡外,Coterie還推出時尚配飾、雨傘等。在老佛爺百貨、上海國金中心等奢侈品品牌聚集的高端商場可以看到Coterie店鋪,其無論是在店面裝修或是營銷風格,都十分具備時尚奢侈品的氣息。與老牌高端眼鏡零售企業溥儀眼鏡相比,Coterie的定位指向中產階層,單副售價在2000~8000元間。
傳統眼鏡零售商亟待轉型
記者注意到,在時尚眼鏡春風得意的同時,傳統眼鏡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以在A股上市的眼鏡連鎖企業博士眼鏡為例,2019年前三季度,博士眼鏡實現營收4.88億元,同比增長15.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133.84萬元,同比下滑6.62%。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博士眼鏡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淨利下滑。
對此,博士眼鏡在2019年上半年度財報中稱,主要受人力成本等經營成本攀升、行業競爭持續加劇以及市場進一步分化等因素影響。
另一家處於眼鏡零售連鎖行業第一梯隊的寶島眼鏡自2011年以來,門店數量未再出現明顯增長。根據寶島眼鏡官網數據,2011年寶島眼鏡門店數量突破1000家,截至目前寶島眼鏡中國大陸門店數量依然在1200家左右,而在2011年之前的12年間,寶島眼鏡門店數從20家激增至1000家。
北京明亮意仟眼鏡有限公司店長李仲對記者分析道:「在價格越來越透明的情況下,企業利潤降低,但是同時房租、人工工資卻一直在上漲。」
在賴陽看來,曾經的很多平價眼鏡店,推出的是以價格便宜為特徵,但是產品的質量並不高,時尚性也並不強。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不具備優勢,這樣的眼鏡店現在很多也都已經關店。
在此背景下,傳統眼鏡企業紛紛發力線上渠道。博士眼鏡在2019年半年報中表示,將不斷完善線上業務的渠道建設。而寶島眼鏡自2013年起便開始進駐各大電商平臺。
「眼鏡市場細分化的背景下,多個渠道的商家參與競爭,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在此背景下,每家企業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李仲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眼鏡連鎖零售企業的優勢還是在於驗配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眼鏡行業,或將再一次迎來轉型。記者了解到,隨著技術的發展,眼鏡的作用不再局限於矯正視力、裝飾的作用,而是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如寶島眼鏡母集團星創視界引進數碼裂隙燈等AI產品,利用門店為用戶篩查眼前節、眼底等各種病變,並通過寶島眼鏡線下門店進行應用。
另據Euromonitor預測,中國眼鏡零售市場在未來5年將保持4.79%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行業整體規模將達851.77億元。隨著快時尚、輕奢眼鏡、智能眼鏡等各類型眼鏡零售企業的入局和發展,中國眼鏡零售市場的未來發展極具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