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城隍廟」「百年商業老字號」「濟南商業五朵金花」,這些字眼代表著那些老濟南耳熟能詳的商場――第一百貨、人民商場、華聯、百貨大樓……
「我的衣服基本在網上買,很久沒去逛過老商場了。」不少年輕人坦言對濟南老商場保留更多的是一些兒時的記憶。在電商衝擊下,那些存續至今的老牌商場,日子過得怎麼樣?歐亞大觀園喊了四年未開業,振華商廈「變身」迷你綜合體……面臨電商衝擊及新興商業大鱷崛起,老牌商場何去何從?
尷尬個案 大觀園商場轉型喊了4年還沒開業
有著百年歷史的經四路大觀園商場,某種程度上已淡出45歲以下消費者的視線,顧客群以中老年人為主。其在幾公裡外的陽光新路上,布局了面向主流消費群體的「新大觀園」――歐亞大觀商都。然而,這座從2013年就高調宣布立項開工的集購物、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綜合體,在多次「爽約」後至今仍未正式營業。
近日,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歐亞大觀商都主體結構已接近完成,但內部裝修才開始。「輕軌規劃改造讓項目被迫停工了一年,所以耽誤了工期。」其招商處一位相關人士坦言。一位接近該商場的業內人士透露,企業方面嚴格按照規劃設計執行,工程建設沒有任何違規和超標等問題,項目施工的中標單位都是國內頂尖團隊,希望大家對歐亞大觀抱有信心。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大觀園與歐亞集團籤署了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協議,在陽光新路近50畝地塊上規劃建設歐亞大觀商都。經過多方考察,歐亞集團和大觀園選擇了韓國依戀商業集團作為合作方。由於前期已招商完畢,合作方進駐後要求推倒重來,歐亞大觀園選擇了重新招商。此外,歐亞還根據合作方要求進行了重新布局和裝修,這些都在客觀上延緩了商場開業時間。
「今年年底肯定能開業。」其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把這個新興綜合體定位為「奧特萊斯綜合體」,裡面匯聚名牌,又吃喝玩樂一條龍。在價位上,大牌商品在五折以下。
現狀點擊 著力增加體驗,成百貨自救「靈丹」
對於傳統百貨商場而言,近些年的確遭受了電商很大衝擊。「想買什麼打開手機就能買到。」在某外企上班的秦女士表示,她前些年還喜歡下班後與同事一起去商場逛一逛,挑選衣服是其中一大樂趣,然而這兩年已習慣了網購。
不少百貨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電商衝擊,只好收縮服裝區營業面積,減少一些品牌,騰出空間增加更多休閒娛樂體驗,如增加餐飲業態比例,就餐屬於體驗式消費,無法被電商取代,餐飲也成了各大商場聚攏人氣的重要手段。
「現在能穩住,不要大幅滑坡就是勝利。」一家老商場相關負責人坦言,商場近年持續虧損,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控住跌勢上。
位於泉城路貴和商廈6樓的某運動品牌店店員表示,他們2015年從貴和體育中心店遷來後,銷售情況確實比以前好,「商場經常採取打折、造節等促銷手段吸引顧客,有時為了促銷要一直營業到深夜一兩點。」貴和商廈招商負責人安毅表示,商場採取類似「末位警告」制,一旦某品牌店的階段營業額落後不一定立即「淘汰」,但往往會提高對其下一階段營業額的要求,加大對該店的壓力。
「在八項規定剛出來時,貴和受到衝擊,但回暖也比較早。」泉城路貴和購物中心一工作人員表示,作為濟南最高端時尚的奢侈品品牌集中地,貴和一二層的品牌店營業額近年穩步上升,三四層的品牌結構也有調整,近幾年貴和也意識到,單靠重奢路線吸引經濟水平較高的顧客並不夠,因此著重引入不少時尚輕奢品牌,「年內也有大動作,五層北區會升級改造,建造貴和皇冠假日酒店啤酒廣場,增加顧客體驗性,並引入高端智能家電等產品」。
未來規劃 老商場想「年輕」:轉型綜合體、賣年輕貨
目前,濟南的商業版圖60%依然掌握在本土企業手中,外資包括臺資只佔40%。
「孩子經常問我,他穿的這個品牌在我們商場能不能買到。」負責大觀園商場運營的一位人士坦言,優質品牌的缺失讓這家老店缺少了足夠吸引力,年輕人常買的流行品牌服裝找不到。該人士表示,完成歐亞大觀商都項目後,2018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讓老商場舊貌換新顏,引入更多時尚品牌,讓年輕人愛上這家中華老字號。
「當初一口氣清除了70多個品牌,至今已置換品牌300多個,幾乎把老百貨時代的品牌全換了一遍。」山東振華濟南人民百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衛東說,他們引入了無印良品、HM等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品牌,濟南第三家海底撈也剛在振華開業,商場一改傳統百貨將同類商品聚合在一起的模式,弱化零售性,增強體驗性,儘可能配套完善。「其實就是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化,現在我們的體驗店已佔到總量的20%左右,可以稱為迷你商業綜合體了。」
「9月底,隨著最後一批舊品牌退出,振華商廈將迎來顛覆性蛻變,以往的老百貨影子再也看不到了。」張衛東說。
本文轉載來自:大眾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