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傳回一張照片,冥王星發現巨型生物,和外星人有關嗎?

2020-12-20 天時說科技

外星生物存在嗎?新視野號在冥王星發現不明生物,它是什麼?

古代人一直想要看一眼地球之外的模樣,或許是科技限制了他們,他們對於宇宙只能無限猜測,進入了現代,人類科技有很大提高,首次登陸月球後,進入宇宙後才發現它和我們想像中的並不一樣,都難以發現地球所在的位置,走出地球後,科學家們猜測,難道這整片宇宙僅僅只有人類一種文明嗎?其他生命又是以怎樣形式存在呢?人類能否找到它們的身影呢?

新視野號拍到有趣畫面

根據概率來算,人類根本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高智慧生命,因為高智慧生命不具有唯一性質,有可能是人類科技有限,沒能發現地外生命,畢竟宇宙有很多地方是人類無法探索的,連自己的地球都沒能了解透徹,談何而來去了解整片宇宙呢?科學家發現在宇宙中有很多星球和地球環境相似,足以孕育出生命,前段時間新視野號拍攝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畫面。

自從旅行者1號發射之後,人們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到它的身上,不過迄今為止已經運行了幾十年的時間,都沒能飛出太陽系,對此很多國家一直在研究其他探測器,目的是為了讓它們突破太陽系的邊界,探測器在宇宙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件,新視野號在路過冥王星的時候傳回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中清晰可見,有蝸牛的模樣,這讓大家開始懷疑,難道冥王星能夠誕生生命嗎?

冥王星出現新生命?

冥王星距離地球極為遙遠,甚至都難以受到太陽光照,常年溫度達到零下200攝氏度左右,怎麼可能會出現蝸牛呢?這隻巨型蝸牛的真實面目又是什麼呢?對此科學家推測是地外文明的產物,不然很難有生命會在冥王星上生存。

隨後研究人員表示,這和地外文明沒有任何關係,或許是因為在冥王星的地表上有氮冰,在變化的過程中讓人類誤以為是蝸牛,所以拍攝到的這張照片才讓人們一直無限遐想,至於冥王星上出現的這一神秘物體究竟是什麼,科學家一直在研究。

宇宙中還有很多秘密是人類無法解開的,最近一段時間不斷在宇宙中發現很多神秘事物,這都需要我們自己去驗證問題答案,或許只有人類成功晉升高級文明之後,才能一一解開這些問題背後的答案,甚至還能夠徵服整片太陽系,如今人類連外星文明是否存在這一問題都難以解開。不知道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您覺得此次發現巨型蝸牛又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新視野號傳回的冥王星十大美圖,你是否支持冥王星回歸行星家族?
    雄偉的山脈2015年7月14日,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在接近冥王星15分鐘後,它回望太陽,拍攝到了這張接近日落的照片。照片中,崎嶇的冰山山脈和平坦的冰原一直延伸到冥王星的地平線。藍色的天空在這張由新視野號拉爾夫/多光譜可見光成像相機拍攝的照片中,冥王星的霧霾層顯示出它的藍色。人們認為,高空的薄霧在性質上與土星衛星土衛六上看到的類似。這兩種煙霧的來源可能與陽光引發的氮和甲烷的化學反應有關,這些化學反應導致了一種叫做索林斯的煤煙狀小顆粒的形成,這些小顆粒在向地表沉降的過程中不斷生長。
  • 《科學》雜誌全面揭露新視野號冥王星新發現
    然而本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新視野號科學家首次發表了一組細緻全面的科學論文,詳細描述了去年夏天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所取得的成果。來自美國西南研究院的新視野號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說,「這5篇細緻入微的論文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於冥王星的認識——揭示了這顆前『第九大行星』的真實面貌,有著多樣和活躍的地質活動,奇特的表面化學構成,複雜的大氣層,與太陽謎一般的相互作用,還有迷人的小衛星系統。」經過長達9年半、近48億千米的太空旅行,新視野號探測器於2015年7月14日飛速掠過冥王星。
  • 新視野新照片 冥王星地表竟如此年輕
    外媒稱,「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科學家17日表示,首個拜訪遙遠冥王星的探測器傳回了新圖片,顯示了在一片沒有環形山的平原上奇怪的多邊形形狀和平滑的山丘。這顯示這片冰雪世界在地質上是活躍的。據路透社7月19日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西南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說:「我們並不知道冥王星擁有地質學上如此年輕的地表。」
  • 好奇號傳回新照片,火星上疑似發現「巧克力」,外星人吃剩的?
    今年火星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探索主要目標,隨著好奇號不斷傳回數據,讓大家全方面了解了火星,11月3號好奇號再次傳回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中我們看到了詭異一幕,火星的表面似乎出現了一塊「巧克力」,它和之前的照片不一樣,這張照片特別清晰,根本不像是後期PS的,這張照片公布後讓眾人議論紛紛,難道是外星人在火星吃剩的巧克力嗎
  • 新視野號明晚抵達冥王星 最近地月距離僅1/30
    本周二北京時間晚上19:49前後,新視野號將從距離冥王星表面僅1.25萬公裡處飛過,這個距離僅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1/30。截止今天(7月13日)清晨,這艘美國飛船距離冥王星還有大約190萬公裡,而飛船本身正以驚人的每小時約5萬公裡的速度急速向冥王星靠近,再過1天多後新視野號就將抵達它的目的地。
  • 人類探測器首次近距離拍到冥王星清晰照片
    【天極網IT新聞頻道】【Yesky新聞頻道消息】北京時間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永載人類史冊!  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九年半的太空穿梭,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實拍冥王星畫面,揭露太陽系中這個未曾被探索過的疆域。  據報導,體積如小型三角鋼琴般大小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美國東部時間14日早上7時49分距離冥王星(pluto)最近。預計屆時「新視野號」將在距冥王星12500公裡的位置上掠過,其任務是為冥王星拍照以及收集數據。
  • 冥王星發現「巨型蝸牛」,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真的存在?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但是後來冥王星因為各種原因,被科學家從九大行星的行列當中給去除掉了,現在太陽系就只剩下了八大行星,目前人類對於太陽系的每一個行星關注度都比較高,而且還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去探索這些行星,但是因為現在的科技還是比較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個星球都探究的非常仔細
  • 迄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讓科學家們驚呆了
    在完成迄今與冥王星最近距離接觸後15分鐘,「新視野」號逆光拍下這張照片,捕捉到冥王星日落前的景象。拍攝照片時「新視野」距離冥王星18000公裡。   這張照片是「新視野」號7月14日近距離飛掠冥王星後15分鐘時拍攝的,直到9月13日才傳回地球。當時,「新視野」號距離冥王星18000公裡,正處於冥王星附近的逆光位置。日落前的太陽光使冥王星多樣的地形及延展的大氣更為突出。
  • 為揭開冥王星面紗,我們等得太久
    (更多有關發現冥王星的背後的故事,可以參見科裡·鮑威爾(Corey Powell)發表在發現上的精彩文章)冥王星也有陪伴Stern (SwRI), and the HST Pluto Companion Search Team在設計和建造新視野號的那段時間,卡戎是唯一已知的冥王星衛星。在發射新視野號的前一年,哈勃傳回的信息顯示,還有兩顆較小的衛星在冥王星稍遠的軌道上環繞,人們隨後把這兩顆衛星命名為尼克斯(希臘神話中的黑夜女神)和海德拉(希臘神話中的多頭蛇)。
  • 冥王星表面出現「爬行痕跡」,上面真的存在巨型生物嗎?
    冥王星表面出現「爬行痕跡」,上面真的存在巨型生物嗎?題主大概是看到了一張「大蝸牛」爬行的照片受到啟發才提的這個問題吧!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冥王星的基本情況作一個簡單的了解。我們都知道冥王星是太陽系柯伊伯帶中體積第一、質量第二(僅次於鬩神星)的矮行星,其直徑約為2370公裡,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相比而言,冥王星的體積和質量均較小,分別只有地球天然衛星月球的1/3和1/6。
  • 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14日歷史性地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即將傳回的一張冥王星清晰照片上竟有一塊心形的圖案,「新視野」號當時正在最後一次歷史性飛掠冥王星。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在過去幾個月裡,NASA研究人員通過「新視野」號對「天涯海角」進行持續拍攝,他們發現無法檢測到這顆小行星的任何光變曲線,即不知道它是否在自轉或相對於恆星進行移動。「新視野」號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表示:「在確定它不是球體的情況下,自轉時應該能檢測到光變曲線,但是我們並沒有發現,這真的是一個謎。」
  • 新地平線號在冥王星上發現似蠕動的「蝸牛」物體,這是怎麼回事?
    2006年,冥王星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踢出太陽系的大行星行列,被降級為矮行星。同年一月份,美國發射了一個專門探測冥王星的探測器,也就是新地平線深空號(或者新視野號),經過9年的飛行,終於在2015年抵達冥王星。並開始探測冥王星和它的衛星,以及周圍的小行星群。
  • 冥王星表面上的「爬行痕跡」是什麼我?難道是外星生物
    冥王星在1930年被發現,成為太陽系內的第九大行星,但是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在柯伊伯帶發現了和冥王星類似的冰凍天體,質量甚至大於冥王星。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受到挑戰,在2006年冥王星降級成矮行星。冥王星距離我們很遠近日點44億公裡,遠日點74億公裡,如果按照冥王星和太陽的平均距離太陽光到達冥王星需要五個半小時。太陽光到達地球表面僅僅需要八分鐘二十秒。可想而知這顆冰凍星球距離我們有多遠。人類首次近距離探測冥王星是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7月14日經過9年飛行的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拍攝了許多珍貴的照片。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冥王星(Pluto)的「心」——NASA新視野號用9年時間穿越30億英裡和它相遇
    1930年2月18日,美國天文學家Clyde Tombaugh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即冥王星。關於冥王星的許多重要問題,如它的衛星Charon及太陽系的外層邊緣等問題都需要近距離觀察。新視野號飛船於2006年1月發射,2007年2月通過重力輔助飛過木星,在2015年夏天與冥王星及其衛星相遇。
  • 史上最佳的冥王星照片誕生!前所未有的細節「曝光」在人類眼前!
    新視野號和冥王星的相遇在利用哈勃望遠鏡對冥王星進行多年觀測之後,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發射了「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2015年夏天,新視野號宇宙飛船抵達冥王星,並於2015年7月14日進行了最近距離的探測。新視野號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冥王星及其衛星的認識。
  • 新地平線號拍到冥王星地表,照片裡出現神秘物體,它到底是什麼?
    2006年天文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冥王星被重新定義為矮行星,從此無緣太陽系行星行列,這是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商討結果。從那之後關於冥王星的身份問題就一直存在爭議,但這不僅不妨礙人類對冥王星的研究,反而引起了更多對冥王星的關注。
  • 新視野號傳回清晰圖像,65億公裡外小天體長這樣
    號(New Horizons)宇宙飛船,以每秒14.3公裡飛越而過時,拍下了人類迄今探索過的最遙遠世界的物體——雙瓣形狀巖石(Ultima Thule)的圖像。在這樣的速度下對Ultima Thule進行高解析度的拍攝,並不具備最佳條件。儘管如此,美國宇航局的團隊還是通過「新視野」號飛船傳回了Ultima Thule的圖片。
  •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任何物體瞬間被凍住,怪異超出認知!
    冥王星自上世紀發現以來,一直給人一種遙遠神秘的印象。而它又是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界死神」普魯託(Pluto)來命名,這也給它增添了一絲恐怖的色彩。雖然它已從太陽系9大行星之列遭除名,被降級為「矮行星」。即使後來「新視野」號探測器給它照了相,其詭異性在科學家眼中依然不減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