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玩家自己動手攢機都是把硬體連接好,能正常使用就完事,而現在的硬體接口連接都很簡單,只要不是大力出奇蹟就可以輕鬆完成裝機。
清爽的背線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雖然說背線與否不會影響散熱效果,但是在這個側透和光汙染流行的環境下,凌亂的走線會影響整機的視覺效果,很多DIY老鳥也會不滿足於硬體的裝配,總是要把線材走得乾淨利落才算完工。
沒有背板走線會讓機箱內部較為凌亂
下面我們就為您帶來主機背線技能的解讀,從硬體知識到背線步驟再到漂亮背線的秘籍,都能讓小白玩家在進階大神的路上有更快的步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玩家忽視的硬體支持。因為背線對硬體還是有所要求的,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硬體都可以走出好背線的,所以在選用產品的時候要看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機箱和電源。
機箱背部充足的背線空間
機箱主要是背線空間和走線位。機箱在背板和側板之間會有一個空間,這裡就是背線要利用的地方。有些機箱會在側板上設計一個凸起,有些則會把側板設計得離背板遠一些,這些都是增加背線空間的方法,一般來說高於2釐米的空間就是足夠的,如果空間不足,那麼背線就會受影響。
為背線設計的機箱(圖片截自京東商城)
目前絕大多數機箱都具備了背線孔,電源線材可以輕鬆從電源位走到背板後面的空間,不過要注意的是扎線位的設計。充足的扎線位可以讓背線方案有更多的選擇,但是如果機箱沒有設計足夠的走線孔,那麼就很難走出漂亮的背線了。
電源在全塔機箱內的背線效果
電源的限制因素主要是線材長度。一般來說,電源下置的機箱CPU離電源的位置最遠,所以CPU的線長一定要夠,其他硬體相對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不過在大尺寸的機箱內也是要注意現場的。
電源的線材長度同樣影響背線效果
一般來說CPU供電的線長應該達到50釐米以上,CPU和顯卡的供電線達到40釐米以上,才能為用戶提供多樣的背線方案。
在背板走線之前,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先安裝CPU,散熱器和內存,連接電源及硬碟來測試一下可否正常使用,不要等裝機完成走完背線之後才發現硬體有問題,這樣反而會影響正常的裝機。
理順電源線材很有必要
在裝機時首先要理順電源的線材。如果從電源出來就一團糟,那麼背線也會跟著混亂了。對於主流的電源下置平臺來說,CPU的線材應該位於最上方,其次是主板的供電線,下部是顯卡供電線。硬碟和風扇的線纜一般由硬體的位置而定,總的來說就是布局好線纜後不同硬體的供電線和SATA線不要有纏繞。
走線位置要看好
除了理順線材,走線時還要按照順序連接並固定。主板和顯卡的線材一般會集中在一起而且最粗,也是應該首先要考慮到的。
主板和顯卡的線材要先固定好
在固定線纜的時候,首先要確定好扎線位,將扎帶把線纜固定在背板上,但不用捆太緊,待確定線材固定且沒有影響到硬體和線材之後再紮緊。
跳線的線材也要考慮到
對於不確定位置的線材,可以先把硬體的供電都連接好,看一下如何布局再背線更合理,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做法。全模組和半模組電源可以把不用的線材取下收好,減少機箱內部線材同時也可以為以後升級硬體留好準備。
裝機時需要注意的是,安裝的順序也有技巧。應當先連接CPU供電再安裝主板,先完成主板跳線再安裝顯卡。很多機箱雖然布局了CPU供電走線孔,但是設計的不合理導致安裝主板之後主板會阻擋走線孔導致插頭無法通過,還得拆下主板重新安裝。
CPU供電線隱藏在機箱後部的空間
背線的布局要順勢而行,在空間富裕的機箱內尤其有用。一般寬大的機箱CPU的線材可以藏在後部的縫隙中,這樣會讓空間看起來更加清爽,也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利用機箱的設計背線可以更加便捷
線材理順對於好看的背線很重要,尤其是全模組線材,藉助固定線材的卡扣來走線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總之就是怎麼順眼怎麼來。
扎帶紮緊即可不要大力拉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線長不夠充裕而強行走背線反而會影響視覺效果,極端情況下也有可能因為拉扯而損壞線纜,硬體的損壞也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背線時也不能大力出奇蹟。
其實機箱背線和攢機也是一樣的,重要的是膽大心細,一旦掌握了這些技巧,把它用到實踐中就可以獲得更好的裝機體驗了。最後我們也提醒各位玩家,如果主機內部的硬體並不是高配級別,也沒有側透機箱需要展示內部,就沒有必要非得背板走線,簡單穩固的線材連接同樣可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