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徐水這個村!都有了自己的村史館!

2020-12-20 騰訊網

走進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商平莊村村史館,仿佛置身於漸漸走遠的鄉村歲月。油燈、風箱、織布機、小推車、鋤、犁、耙,一件件傳統農業工具、舊時生活用具,向人們展示著農耕文化和鄉村發展風貌,講述悠悠往事的珍貴記憶、老輩人的奮鬥歷程。

據該村幹部介紹,商平莊村史館佔地面積300平方米,館內有村委會搜集和群眾捐贈的260餘件展品及40多張老舊照片。圍繞村史溯源、艱辛歲月、鄉土風情、模範人物等文化脈絡,把鄉土文化、時代變遷融入了一器一皿、一圖一景、一規一訓之中。通過老物件、老技藝、老照片、歷史資料,展示商平莊村的歷史人文美、鄉風古韻美、家風家教美。

商平莊村是2017年徐水區「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通過上級支持和村裡自籌資金,黨員群眾齊動手,一年多時間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綠化,主要街道安裝路燈。利用閒散宅基地、廢坑塘、村邊街角,建設小公園、小遊園、文化廣場。全村1310戶實現「美麗庭院」全覆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換了新顏不能忘記歷史,村莊美了傳統不能消失。」村民代表提議建村史館,留住鄉愁記憶,傳承鄉村文化,滋養好村風、好民風、好家風。

村民們積極響應,想方設法找出家裡早已不用和多年收藏的老物件,捐獻給村史館。村委會歸納整理,保持原有風貌,分門別類陳放在館裡,並標註上名稱、用途、使用時代。小到梭子、鞋楦、棒槌和小農具,大到加工糧食的扇車、石碾、石磨,還有七十年代全村第一臺拖拉機,五花八門,樣樣俱全。斑斑鏽跡下滿是祖輩接續奮鬥的艱辛與汗水,飽含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望與追求。

村史館已經成為新時代傳承鄉土文化、促進鄉風文明的『主陣地』,成為中老年人追憶鄉愁、共敘鄉情的『懷舊館』,也成為少年兒童了解農業農村歷史的『博物館』。開學第一課、遊子歸故鄉,總會到這裡接受傳統教育,找尋鄉村記憶,重溫勵志初心。」村黨支部書記高金龍說,今後將繼續收集更多老物件,讓村史館藏品日益豐富,功能和作用更加突出。

作者|冀農融媒體 · 河北農民報通訊員 周苗苗

相關焦點

  • 西彭鎮長石村建村史館記錄鄉愁
    走進西彭鎮的村莊,這裡的鄉愁被裝進「村史館」完整地記錄了下來。記者看到,這裡一件件老物件帶來了美好回憶,一幅幅圖片記錄了發展歷程。每一個村都有其不同的鄉土風情,都有它獨一無二的文化遺存,西彭鎮長石村村史館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 順義區北小營鎮這個村史館被首都文明辦評為優秀村史館!
    村史館座落於村委會院內,佔地300平方米,布展面積292平方米,以呼奴「和」文化為主題,共分為五大板塊,分別為文化簡介、歷史變遷、歷史傳說、四大文化、展望未來。整體以北府村發展史實為依據,以北府村歷史變遷為主線,全面挖掘北府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厚的鄉風民俗,歌頌北府村村民的勤勞智慧,彰顯北府村淳樸的村風民風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 樂至小村建「村史館」,籮兜、漁船都是寶
    樂至小村建「村史館」,籮兜、漁船都是寶 2020-08-10 16: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樂至縣石佛鎮榮家溝村建起「村史館」 民風民俗一館覽盡
    資陽網訊(記者 蒲敏) 魚缽、筷籠、三角叉、籮兜、漁船……樂至縣石佛鎮榮家溝村,用80多平米建起「村史館」,在村裡收集起一大批展示川中民風民俗的老物件,用展板講述蟠龍湖各個景點的傳說,記錄榮家溝村的歷史變遷。
  • 惠安淨峰這個中國傳統古村落這家村史館,請您一定要來打卡!
    村裡現存明、清年間閩南特式古大厝23座,村中有縣級文化保護單位「張嶽家廟」、「龍山書院」;有「文安公宮」、「六角井」、「五角礐」、「東京路」等古蹟;香山有「白蓮寺」、「萬善宮」等廟宇。    村史館承載著一個村的歷史與文化,是全體村民的精神家園。今年來,淨峰鎮西頭村通過修建村史館,記錄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變遷,成為傳承鄉村歷史文化的重要紐帶。
  • 徐水二高:百年不息的校園鐘聲
    「這是一所百年學校,曾點燃徐水革命星星之火,培育了眾多仁人志士和報國英才。在徐水教育發展、黨史歷程中寫下光輝篇章,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45歲的女校長葛國慶是土生土長的西黑山村人,1983年在村小學入學,1997年師範畢業回村任教,對學校歷史瞭然於心、情感深厚。
  • 臨沂再添網紅打卡地 蘭陵「印象代村」古村鎮和村史館開放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日訊 1月1日,蘭陵代村沂蒙老街的二期,極具網紅氣質的「印象代村」正式開街。作為小吃美食的聚集地、夜遊網紅的打卡地,「印象代村」的正式開街為當地繁榮夜遊經濟作了探索性嘗試。當天,代村村史館也正式開館。
  • 聞名遐邇的「徐水八景」
    導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和地區民俗的重視遠不如從前,今天小編就帶你走近徐水的「新舊八景」 徐水在明清時期曾名「安肅」,故確定有「安肅八景」即「舊八景」:郎峰晚翠、瀑派寒流、南嶽宏宮、北極層觀、三元故裡、四望荒亭、劉伶孤冢、鄭慶豐碑。 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未有效保護,許多景觀現已無處可尋,我們只能於書中領略它曾經的風採和獨具的魅力。 時間回到民國時期。
  • 留守兒童村史館裡學文化
    不但可以參觀村史館,了解文化知識,還能上興趣班和手工課。8月17日下午,驛城區蟻蜂鎮宋衝村的村史館裡不時傳來孩子們開心的笑聲。孩子們拉著志願者的手依依不捨,希望這樣的畫面永遠定格。為進一步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增強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豐富他們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8月15日~17日,驛城區蟻蜂鎮和團區委的志願者走進宋衝村革命村史館,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紅領巾小課堂」志願服務活動(如圖)。
  • 矢志報國 赤子情懷——講述科學巨匠師昌緒的徐水故事
    家有旱田二三百畝,多達40多口人。父親師克和是秀才,在縣城教書,母親來自破落官宦家庭,平時操持家務。 1925年,師昌緒到鄰村荊塘鋪讀小學。一次放學回家,老師要求背誦課文《總理遺囑》,師昌緒的堂哥很快背過跑出去玩,留下師昌緒背了很久也沒背過。第二天一上課,絕大部分同學都背過了,磕磕巴巴半天沒背過的師昌緒,被老師罰站。
  • 晉江這個村!驚豔的「後花園」 還有……
    前埔村委會主任許承志坦言,2018年年底,前埔村新一屆兩委班子剛開始建設美麗鄉村時,缺錢、缺地、缺人三大難題曾讓村兩委一籌莫展。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前埔村發動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帶頭清垃圾、拆搭蓋,村道兩側借地綠化,而且主動入戶做群眾工作。在改造的過程中,群眾看到了成效,越來越多村民開始支持、參與鄉村建設。
  • 東營首個村史館迎來集賢幼兒園,讓孩子們記住鄉愁,
    「我姥姥家就是堐西村,那裡的博物館保存著很多我都沒見過的東西。」集賢幼兒園大班的一孩子聽說老師要組織他們去參觀村史館,他興高採烈地站起來與大家分享,帶著好奇,帶著早聽到的零星信息,幼兒們在期待中到達目的地。  負責給幼兒講解的林振寶老師把孩子們領到堐西村村史館的第一個展廳,開始為孩子們進行講解。
  • 中關村村史館建成開放
    中關村有多個「曾用名」  中關村村史館展覽分序廳和中關村記憶、科學進軍、創業試驗、中國世界四個篇章,立體、全面介紹了「中關村」從一個地名到行政區劃再到逐步發展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的輝煌歷程。  「中關記憶」講述了1949年以前的中關村。
  • 徐水:大快人心!冒充燃氣公司行騙,已被抓!
    徐水吧曾以《徐水又有人上當!村裡來了這些人要小心!》、《太缺德!徐水村裡出的事,連老人都不放過!》為題,多次報導過類似事件。希望人們提高警惕,遇到類似事件及時報警。「有幾個燃氣公司人員到家中進行燃氣檢測,以燃氣灶不安全會爆炸、如不換灶就斷天然氣等藉口,迫使住戶更換使用他們的燃氣灶,這些人是不是冒充的啊?」
  • 村史館既要高標準建好 更要多視角用好
    為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鄉土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和涵養文明鄉風方面的功能,市文明辦日前下發《平頂山市關於推進村史館示範點建設的實施意見》,自今年起逐步推進村史館建設。到 2022 年,全市省級以上文明村基本上建成村史館。 時代向前,村民家裡的老物件、老照片逐漸退出生活舞臺,成為「無法觸摸到的根脈」。而裝滿了鄉村故事、鄉情、歷史的村史館,就成為記錄、保留、傳承村落歷史和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
  • 柘城一個村是真管:不光有《村志》,還有村博物館!
    在草帽編織流程圖下,有幾組帶有濃厚鄉村色彩的銅人組合。第一組就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鬥級。放學後,約上小夥伴們來一場歡樂的鬥級遊戲,是最開心不過的了,但這個遊戲並不是小男孩的專屬,看這個小女孩就能掌握這個遊戲的精髓。
  • 從徐水到淶水!拾荒老太拐走精神病女子
    圖片自平安徐水據了解,7月29日,徐水區大王店鎮南隆善村村民劉某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小麗(化名),午飯後像往常一樣出去溜達。途中,小麗遇到徐水區某村68歲魏老太。魏老太騎三輪出來拾荒,見到獨自行走的小麗後,竟然打起了歪主意。魏老太先是通過花言巧語,騙取了小麗對自己的信任,然後用三輪車將小麗拉到了一處偏僻樹林。
  • 保定的徐水,在地域「出彩」與富豪「出名」中潮起潮落
    最近因為孫大午的事情,很多人關心徐水的歷史問題。徐水的歷史問題很難說清,這裡在民國三年以前就名叫安肅縣,祈求安靜肅穆之意。後來因與甘肅安肅道重名,又縣內有徐河,故易名徐水縣。那徐水境內河流眾多,徐河是哪條河?這就是徐水的尷尬,老一輩的問題誰能說清呢?《徐水縣誌》記載:「漕河,又名徐河、徐水,亦稱漕水。
  • 「文化地標」村史館成為鄉村遊好去處
    「文化地標」村史館成為鄉村遊好去處 2020-10-10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利津縣陳莊鎮集賢幼兒園走進集賢村史館,體驗鄉土文化之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段學虎 通訊員 崔愛民 林振寶11月25日,陳莊鎮集賢幼兒園組織大班幼兒,參觀集賢村史館,體驗鄉村文化之旅。一進入展廳,孩子們馬上被豐富多樣的老物件所吸引,「老師這是什麼?一時湧現出了十萬個為什麼,在老師的講解下,孩子們不僅認識了馬燈、煤油燈、鞋拔子、織布機、紡車、小推車、鏤子等等,還通過觀看圖畫簡單了解了集賢村生活一步步的發展。一會兒有位奶奶正來到展廳內,據說,展廳內的老物件大部分是她家提供的,老師們即興讓這位奶奶給孩子們作講解,這位奶奶給孩子們看了老紅軍打仗時背過的書包,用過的水壺,還看了老紅軍的照片,孩子們對老紅軍油然升起敬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