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08日訊一部隨身攜帶的手機,黏附了大量的細菌,用什麼擦拭最乾淨?此前英國一項研究表明,每6部手機中就有一部被發現含帶大腸桿菌、抗藥性金色葡萄球菌等多種致病菌。日前,記者與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驗人員一起,事先準備好6部手機,分別用紙巾、溼巾和酒精棉對機身進行擦拭,發現用紙巾擦拭越擦越髒,溼巾和酒精棉擦過的手機幾乎沒有細菌。
溼巾和酒精擦拭手機幾乎找不到細菌菌落
日前,實驗人員利用無菌的棉籤,對6部手機的聽筒、按鍵、手機背面進行了細菌採樣,進行菌落總數的培養。結果顯示,其中一半的手機機身內含有一定量的細菌,細菌總量最多的一部手機機身上,除了常見的灰塵,還黏附了一些油漬。實驗人員稱,相比灰塵,油漬對細菌的黏附性更強。
用什麼可以最有效地去除手機上的細菌和汙垢?隨後,記者用普通紙巾、溼巾和酒精棉,分批對6部手機進行擦拭,再次開展取樣實驗。結果顯示,用溼巾和酒精棉擦拭的手機上,菌落總數均小於1,也就是說,手機上幾乎找不到細菌。相比之下,用普通紙巾擦拭後的手機,細菌量反而有所增加,機身上還黏附了少量清晰可見的灰塵。
「平板手機上的home鍵一般最容易累積細菌,但溼巾和酒精棉擦拭後,樣本中未發現細菌。」實驗人員稱,酒精有殺菌的效果,能夠吸收細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脫水變性凝固從而殺滅細菌,而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溼巾中,大部分都有殺菌消毒的成分,所以也能夠殺滅細菌。
每月最好清潔一次吃東西時別玩手機
「手機上除了常見的細菌,還可能存在大腸桿菌等其他種類的細菌。」疾控專家稱,有的人習慣上廁所時玩手機、吃飯時接電話,殊不知已經把手機上的細菌帶到口中。
專家解釋,手機對健康的危害來自手機與手指尖的頻繁接觸,細菌往往在手和手機之間互相傳遞。「如果飯前洗完手後接電話,當手機貼著面部和嘴時,細菌又傳到手上,更容易進入人體。」同理,喜歡上廁所時玩手機的「廁霸」,最容易將大腸桿菌覆蓋到手機上,而這些大腸桿菌很可能最終傳遞到口中。
專家建議,手機最好1個星期做一次清潔,可以用溼巾或酒精擦拭屏幕、聽筒、話筒、鍵盤等部位,如果出現油漬,則要及時清洗。同時,吃東西時儘量不要使用手機,尤其是平板手機,吃飯中接了電話,最好去洗個手。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家裡如有成人出現發燒感冒,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不要將手機給兒童使用。
>>>相關連結
手機如何防細菌
1.通話期間或收發簡訊時不要一邊按鍵一邊吃東西,小心病從口入;
2.如果把手機與錢包、鑰匙、鈔票、食品等放進同一個包中,很容易形成交叉汙染,最好將手機放入包的小袋子中,與其他東西稍稍分開;
3.每部手機都配有耳機,接聽電話用耳機可以減少面部和唇部的接觸,防止飛沫傳染;
4.注意個人衛生,用完手機要經常洗手;
5.定期用溼巾或酒精擦拭,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