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有讀者向記者反映,在一款名為抖音的短視頻APP上,存在一部分涉及幼兒園課堂教學和課間娛樂的內容,涉嫌侵犯未成年人的肖像權。
記者在抖音APP上發現,類似的視頻並不少見。其中一條視頻裡,就有十幾名幼兒園學生集體在鏡頭前舞動身體,面貌清晰可見。
據報導,2016年9月,抖音從今日頭條孵化出來正式上線,它的定位是適合中國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做垂直音樂的UGC短視頻,並讓用戶在社區中進行互動。
一名上傳相關視頻的用戶告訴記者,她是江蘇常州一所幼兒園的教師,平時就會邀請學生們一起參與視頻拍攝。在她看來,這是一種「帶孩子玩」的方式,自己也沒有通過藉助視頻獲得經濟利益。
此類涉及未成年人的視頻是否被允許上傳至網絡?視頻上傳是否涉嫌侵犯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和肖像權?
11月22日晚,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韓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如果視頻上傳並沒有得到監護人的同意,即使是非營利的目的,也會涉嫌侵犯到未成年人的肖像權。
抖音APP方面答覆稱,僅從畫面來看無法分辨有關視頻是否獲得了家長同意,有些視頻就是老師和家長的一種互動。如果有家長投訴,抖音方面核實後會第一時間刪除。
用戶「幼兒園小霸王」自稱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從2017年春天開始使用抖音APP。在她已經上傳的103個視頻中,內容大多為個人私生活和幼兒園內她與學生的互動。其中,有關幼兒園學生上課視頻的點讚數、評論數從數十條到數千條不等。
在「幼兒園小霸王」看來,錄製上述視頻是一種和學生交流、親近的教學方式。「錄製視頻時,幼兒園裡年齡大一點的學生知道是在使用手機上的抖音APP。」
用戶「最傻幼兒園老師」自稱是江蘇常州一所幼兒園教師,姓王。據她介紹,自己從2017年暑假開始使用抖音APP,平時會邀請學生們一起參與視頻的拍攝,這些學生們知道自己正在錄製網絡視頻,都會踴躍參與其中。「與其說是教學方式,可能更多可以稱作是與學生之間的娛樂活動。」
當被問到將課堂內容上傳到抖音上是否涉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時,「幼兒園小霸王」和「最傻幼兒園老師」表示,並未刻意去和學生錄視頻。
「最傻幼兒園老師」表示,她不會要求孩子必須參與視頻的拍攝,而是順其自然,把錄製抖音當作一种放松心情、帶孩子玩的方式,自己也沒有通過拍攝上傳視頻獲得經濟利益。
「我並不贊成總讓小孩錄抖音,視頻中基本是我出鏡,除非有的話題適合和孩子一起拍,才會與他們合作。」「幼兒園小霸王」告訴記者,「拍完視頻,我都會轉發給孩子家長看,很多家長都在抖音上關注了我,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老師很會玩,目前並沒有收到消極的反饋。」
她認為,「傳媒是有利有弊的,不一定拍攝視頻就會產生消極弊端,但也不一定都是積極的。」
11月22日晚間,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韓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隱私屬於私人利益、私人事務。在課堂上課算公開活動,教室也是公共場所,即使是未成年人,在介入教室的時刻就已經放棄了隱私權。因此上傳幼兒園上課視頻並不涉及侵犯隱私權,但它可能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肖像權。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中提到,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韓強解釋稱,雖然《民法通則》的司法解釋中說,侵犯肖像權的前提有以營利為目的這一條,但從目前的司法實踐來看,關於營利目的這一部分的要求已經放鬆了。出於公益目的,例如新聞報導以及國家公權力統計罪犯、尋人啟事等情況不存在侵權的問題。除此之外,自然人肖像的製作和使用,都需要經過權利人的同意。
「未成年人屬於無行為能力人,所以視頻的拍攝和上傳需要得到監護人的同意,僅僅告知未成年人是不夠的。」韓強補充道,「此外,還要考慮視頻中的人數多少,如果視頻中指向某個具體人,並且視頻內容是特寫,個人可以被具體識別,那麼視頻拍攝和上傳若未經許可,則是不允許的。如果視頻中有幾十個學生,並不會具體指向某人,那麼就不必有過於嚴厲的要求。」
筆者發現,在抖音上的幼兒園有關視頻中,幼兒園學生數在一名到十幾名不等,其中有些視頻直接指向個別學生。
此外,韓強告訴記者,如果視頻中未經許可有提到小孩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等,那麼該視頻還涉嫌侵犯他們的個人信息。
上傳有關網絡視頻是否會侵犯當事人合法權利?這一討論此前也有發生。
2017年4月25日,一款名為「水滴直播」的網絡平臺中出現全國多地學校的課堂直播畫面。當時,上海明庭律師事務所律師周銘認為,課堂直播或有學校管理及家長了解孩子情況的需要,但在法律及安全上均有問題。
上海敏誠善律師事務所律師聞豪11月21日下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法律對於這未成年人的肖像權保護尤其是網絡肖像權一塊仍有缺陷,只有在以營利為目的情況下才是明文禁止。老師傳播學生的視頻從道德上說是有待商榷的,但是如果沒有侵犯學生的人格權的行為也不是以營利為目的,那麼老師的行為並不能說是違法。但是,如果監護人要求停止傳播,那麼就必須遵守。
韓強也表示,如果家長發現幼兒園老師未經允許上傳視頻,那麼老師首先必須刪除視頻,停止侵害,如果有不良影響的,要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但這種輕微的侵權,損害也很難認定,一般不會涉及法律上的處罰。此外,這是發生在工作期間的職務行為,學校方面得到家長通知後也要採取相應行動,例如要求教師撤下視頻。
韓強告訴記者,如果受害人或利害關係人通知視頻播放平臺,告知視頻涉及侵權。那麼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平臺接到通知後,需要對視頻採取撤下或不能點擊等相應保護性措施。如果接到通知後,平臺無動於衷,那麼平臺需要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抖音官網消息顯示,在用戶服務協議及隱私保護政策一欄中,抖音指出用戶不得發表涉及他人隱私、個人信息或資料的,侵犯他人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智慧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內容的信息。
11月24日下午,抖音APP公關徐霄桐回復記者郵件稱,在目前大量虐童事件出現的背景下,老師們發布孩子們在學校快樂的生活視頻,其實是增強信息透明的一種做法。
徐霄桐表示,抖音上的很多類似視頻,僅從畫面來看無法分辨是否獲得了家長同意。有些視頻就是老師和家長的一種互動。視頻本身如果未經未成年人家長同意,確有可能涉及對未成年人肖像權侵權。但侵權人是拍攝人,而不是平臺。
「平臺在被告知有侵權內容時,會及時下架具體通知內容,但客觀上無法承擔監管及準確判斷的責任。我們沒法判斷是否侵權的時候,我們優先要保護用戶的合法信息傳播自由。」 徐霄桐補充道,我們的用戶均已在上傳視頻前明確其有合法傳播視頻的一切權利。「平臺的義務和責任在於,有家長投訴,我們核實後,會第一時間刪除。」
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