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舒心醬重溫了09年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豆瓣10萬多人打出8.8的高分,常規意義上的「高分作品」,但《刺蝟的優雅》這樣的故事片,與其說勝在品相的硬核、不如說妙在角度的精巧。
雖然結局是殘酷的死亡,雖然開篇就是「死亡宣言」,雖然故事的角落裡滲透出銳利的冷硬的寒意,但整部電影依舊是暖色調的。
以童話般的暖色調濾鏡,來講述邊緣人故事。
一,暖色調的邊緣人。
《刺蝟的優雅》聚焦了一老一少兩位邊緣女性。
12歲的小女孩,是巴黎大戶人家的小女兒,物質條件非常優越、智商情商也可以輕鬆碾壓同齡人。
但這位天才小少女,表現卻非常厭世。
大概是太過聰明、能夠看穿一切套路,所以她總覺得人生是一眼望得到頭的「魚缸裡的困境」。
不屑一顧、興趣缺缺,認真計劃好在12歲生日那天告別這世界。
至於她這份古怪的性格來源,電影中通過諸多細節呈現為這個豪門家族的偽善。
擔任要職的父親,在家庭生活中幾乎是缺位的。
看似體面良善的母親,社交手法相當多心機。
姐姐更是暴躁又無趣。
於是,這個12歲的小女孩,成了一個看破一切的「邊緣人」。
與之相對應的,是這棟豪宅的門房,一位54歲的寡居太太。
看似冷漠暴躁、肥胖臃腫,其實在小小門房後面藏著一片大大的精神世界。
幾尺見方的小地方,晚上睡覺的床白天是摺疊的沙發,但她卻擁有一個「秘密書房」。
為了暴露和自己門房身份不相稱的閱讀量、知識面,她小心翼翼藏住書房的真相,努力做一個平平無奇的「又老又胖又醜脾氣又壞」的門房。
一位愛閱讀的女門房,一個和原生家庭成員有諸多問題的天才少女;
一個是社會地位和經濟層面上的邊緣人,另一個是親緣和溝通問題上的邊緣人,意外有了一段很奇妙的友誼。
造成她們孤僻或「暴躁」性格的因素,其實可以表現得很複雜陰暗,但電影基本選擇以暖色調的方式來講述這兩位邊緣人的故事。
可惜,一切最終都戛然而止。
二,溫情基色下的殘酷質地。
豪宅裡搬來一位彬彬有禮的小津先生,欣賞門房讀的書,願意和她當朋友。
身份懸殊,社會地位懸殊,收入能力懸殊,各種意義上的不般配,讓這對以書以電影會友的朋友,每一場尋常會面都很艱難。
小津先生送了門房一套價格不菲的衣服,邀請她在自己生日這天共進晚餐。
打扮停當的女門房和小津一同出門,遇上豪宅裡的住戶,對方客客氣氣稱呼她「夫人」、完全沒能認出來「啊你是換了一身打扮的門房啊」。
她終於越過自己內心給自己設置的坎,坦然接受這份關懷。
但接下來,她就能擁有幸福美好大團圓結局了嗎?
偶像劇才這樣演。
《刺蝟的優雅》中,剛剛做好心理建設、邁出第一步、準備去愛的女門房,第二天一大早就慘被小貨車撞死。
小貨車這個細節也很扎心,這輛小貨車屬於洗衣店;而門房和小津先生第一次用餐時,她沒有體面的衣服可以穿,好朋友幫她從洗衣店借來一套昂貴的衣服,那衣服屬於一位已故的夫人。
電影仿佛在說,一份毫不功利毫不勢利的美好情感,不貪圖財產不覬覦美色的情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慘澹收場。
此前一直盤算12歲離開世界的天才少女,近距離目睹了死亡,才終於明白了死亡不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而是一場莫大的悲劇。
一老一少兩位邊緣人,一位的死亡、換來了另一位的覺醒。
溫情表象之下,流淌著某種血色的悽惻質感。
當然,整體而言《刺蝟的優雅》依舊是一出細膩溫柔的作品,從不一樣的視角品味人生,或許總會有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