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公布了最新一期大學排名(統計時間為2019年6月1日到2020年5月31日)。在這次全球大學排名方面,暨南大學位列第169名,此前在自然指數2019年的年度排名中為第205名,有較大的進步;在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排名中,暨南大學位列第40名,與2019年度排名的第45名相比前進了5名。
在各個學科領域排名方面,暨南大學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4個學科均進入各自領域自然指數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50強學科榜單。其中,地球與環境科學學科位居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第20位、廣東省高校第2位(第1位是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科位居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第44位、廣東省高校第5位(前4位分別是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物理學學科位居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第47位、廣東省高校第5位(前4位分別是中山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深圳大學);化學學科居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第48位、廣東省高校第5位(前4位分別是中山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深圳大學)。雖然暨南大學是廣東省擁有自然指數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排名前20強學科的兩所高校之一,但仍有較大提高空間。
中國高校整體表現依舊強勢,在全球排名中,中國有6所大學進入前全球20強,26所大學順利挺進全球100名,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4名),北京大學(第7名),清華大學(第9名),南京大學(第11名),中國科學院大學(第12名),浙江大學(第18名),上海交通大學(第24名),中山大學(第29名),復旦大學(第30名),南開大學(第36名),四川大學(第41名),武漢大學(第42名),蘇州大學(第43名),華中科技大學(第51名),吉林大學(第53名),廈門大學(第55名),天津大學(第63名),南方科技大學(第65名), 湖南大學(第72名),華東師範大學(第75名),山東大學(第89名),同濟大學(第94名),華南理工大學(第96名),西安交通大學(第97名),香港科技大學(第99名),北京師範大學(第100名)。與此前的排名相比,新晉和進步明顯的大學逐步增多,顯示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快速的進步。
圖1 暨南大學在2020年自然指數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排名情況(2019.6.1-2020.5.31)
圖2 暨南大學在2020年自然指數全球大學排名情況(2019.6.1-2020.5.31)
圖3 暨南大學在自然指數2019年年度全球大學排名情況(2019.1.1-2019.12.31)
圖4 暨南大學在自然指數2019年年度中國內地和港澳高校排名情況(2019.1.1-2019.12.31)
自然指數於2014年11月首次發布,目前已成為評價科研機構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自然指數主要對前一年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82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82種來源期刊分為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學四類。由於其獨特性,近年來自然指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自2018年6月起,自然指數納入指數的期刊數量已由68本增至82本。自然指數採用兩種計算論文產出的方法:1.論文計數 (article count/AC)——不論一篇文章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或機構都獲得1個AC分值。2.分數式計量(fractional count/FC)—— FC考慮了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一篇文章的FC總分值最多為1,在認為每位作者都有相同貢獻的情況下,所有作者共享分值。例如,一篇論文有十個作者,則每位作者的FC得分為0.1。
參考:
https://www.natureindex.com/institution-outputs/generate/Life%20Sciences/countries-China/All/score
https://www.natureindex.com/institution-outputs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FJ582G300536A3D8.html
https://www.cingta.com/detail/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