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漏了般地降雨,緊隨而來的就是滔滔洪水!「母親河」無法承受其重,洪水肆虐著上饒大地,給全市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損失:良田被毀,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工礦企業停產,供水供電中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全市因災直接經濟損失48.05億元,其中農業損失18.28億元,水利、公路、鐵路、供電、通信和公益事業等基礎設施損失22.58億元。大災面前,是等靠要怨天尤人,還是挺起脊梁戰天鬥地?720萬信饒兒女,用自己的行動給予了最好的回答。全市人民發揚「大災之後要大幹、天災損失人勤補」的精神,早稻損失晚稻補,上半年損失下半年補,農業損失工副業補,災區損失非災區補,千方百計把洪災損失補回來,科學有序推進災後重建生產自救,力保大災之年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統籌調度保民生
市委、市政府要求「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全面做好搶險救災工作,同時統籌調度,確保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秩序有條不紊。我市農業部門迅速組織50多個「災後恢復生產工作組」,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受災群眾開展抗災救災和災後生產自救等工作。衛生防疫部門及時派出醫療衛生防疫隊伍,深入受災鄉鎮,開展防病防疫宣傳,分發消毒藥品,現場指導群眾對被洪水淹沒過的地面、物品、水井以及周圍環境進行全面消毒,確保災後無大疫。國土部門加強力量,對地質災害多發地段進行全面排查,對22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24小時監測;旅遊部門深入景區對存在險情進行處理;公安、交警部門加強安全管理和路面管控,確保出行安全;教育部門派出工作組,督促指導各中小學做好汛期學校安全工作,確保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氣象、水文、水利部門密切關注水情、雨情,對重大氣象問題及時匯報,確保群眾能夠及早進行生活、生產安排。
面對水利、公路、鐵路、供電、通信和公益事業等基礎設施的嚴重受毀,水利、公路、交通部門組織機械設備,及時清理路障;供電部門組織搶險隊奔赴受災一線,按照「洪水退到哪裡,供電搶修恢復到哪裡」的要求,奮力組織搶險,儘快恢復供電;電信、移動及時組織應急搶修小分隊,配帶專業搶修工具和多臺發電機組,對毀損的設施進行日夜搶修。
各工業企業抓好各項防汛抗災措施的落實,加強事故隱患的排查,切實做到安全生產,同時電力、交通、供水、城建等管理部門,對受災企業存在的水、電、路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搶修,幫助企業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各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各家企業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力爭農業損失工副業補,災區損失非災區補。
依靠科技爭效益
在生產自救中,我市以科技為先導,努力依靠科技創造效益。我市農業部門迅速組織了50多個災後恢復生產工作組、1000餘名農技人員深入鄉鎮、村,指導農民對被淹的灌漿期早稻進行排澇,對打秧期的一晚進行調種、補種,不宜再種的土地改種其他作物,對果蔬適時進行清渠、排溝、扶正、追肥等;針對排澇後氣溫升高,農作物、畜牧業有可能出現的稻飛蝨、動物疫病等及時做好預防和監測工作。為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力爭把災情損失降到最低,農技人員第一時間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搶收已成熟的水果、蔬菜等作物,疏通田間溝渠,搶排農田積水,及時落實扶苗、洗苗、追肥等田間管理措施,幫助農民對受災嚴重地塊,採取改種補種措施,確保不誤農時,對大棚設施、畜禽場舍、養殖池塘和農業機電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加固,加大「兩遷」害蟲、稻瘟病等病蟲害的監測防控力度,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這次水災,橫峯縣水產養殖受災池塘面積達2000畝,網箱達100個,養殖產量140噸,經濟損失達200餘萬元。橫峯縣水產幹部深入受災的漁業養殖大戶,鼓勵養殖戶積極開展災後生產自救,用網具做好攔魚設施,做好養殖設施的修復和加固,清除水體中的淤泥,做好水體的消毒,疏通進、排水溝。與此同時,縣水產站在全縣範圍內及時調配魚種,指導各養殖戶及時補放規格魚種。
天災損失人勤補
男的、女的,老的、壯的……你掏泥,我挑沙,我鋤草,你填土。先後遭遇7次暴雨,只要大雨一歇,熱火朝天的場面就在各地紛紛湧現。全市各地搶抓時機,組織力量,爭分奪秒地搶修水毀農田,修復灌溉渠道,除險加固堤壩。
巖瑞鎮是玉山縣有名的大棚西瓜種植基地,連日強降水造成基地瓜棚裡的西瓜出現大量的爛瓜現象,讓瓜農心痛不已。災情發生後,他們振作精神,不等不靠,調來抽水機排掉瓜田周邊溝渠裡的水,避免瓜田再次受淹。
上饒市廣大黨員把生產自救作為實踐創先爭優的重要載體。信州區朝陽鄉下源村園田化改造項目區的農田裡,幹部群眾踩著沒膝的淤泥修圩堤、整溝渠、排內澇,齊心協力恢復生產。溪邊村南山頭地質災害點發生泥石流災情,全村幹群迅速開展互助行動,很快轉移安置了近100名群眾。險情排除後,村支部又採取「1+1」模式,組織黨員幹部幫扶受災群眾,為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幫助。西園村養殖戶徐福慶家的水塘受災,損失了3萬多元。得知消息後,周邊群眾自發組織起來幫助他加固水塘攔水壩。在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該鄉已有近2000畝受災農田恢復生產,40%的受損水渠、圩堤得到修復。
近期特大暴雨,給正值孕穗期的早稻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全市早稻受災面積128.6萬畝,絕收面積15.35萬畝,預計將減產8.75萬噸。我市一方面毫不鬆懈地加強技術指導,加強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另一方面抓緊部署二晚生產,力爭擴種二晚36萬畝,努力做到早稻損失晚稻補,上半年損失下半年補,使今年農民收入水平不因大災而受到太大影響。(程家富丁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