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胡家兵教授當選IET Fellow,發表SCI論文50餘篇!

2020-12-14 校園快報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胡家兵當選2018年度英國工程與技術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ET Fellow)。

胡家兵,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高級會員,IEC SC8A JWG5工作組召集人和WG1/AHG3工作組專家。2004年和2009年在浙江大學獲學士和博士學位,2009年10月至11年8月在Sheffield大學任博士後,2011年9月加入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6月起任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和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青年學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優秀結題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聯合基金集成項目(重大類)課題1項,參與973計劃項目2項(青年科學家專題1項、結題優秀)、自然基金重大項目課題1項,獲省部級獎勵4項,發表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50餘篇(ESI高被引3篇)、H指數23,獲發明專利20餘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出版專、譯著各1本。任IEEE Trans. Energy Conversion (TEC)、IEEE Power Engineering Letters、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RPG)等期刊編委,多次擔任IEEE TEC、IET RPG、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及電力系統自動化等期刊的特約專題主編,2016-2017連續入選愛思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電氣與電子工程學科領域)。研究方向包括電力電子化電力系統動態建模與分析,大規模併網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及控制,柔性直流輸電裝備控制及網絡分析。

2011年,袁小明與胡家兵兩位教授依託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了半導體化電力系統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Semiconducting Power Systems),致力於為半導體化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理論方法與技術支撐。中心現有研究人員58人,其中教授3名(1位973首席科學家、1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兼職教授3名(2位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位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博士後2名、博士研究生23名、碩士研究生27名。近年來,中心承擔了一批國家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主要包括: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電網聯合基金重大類集成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德國研究聯合會合作研究資助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2項等。袁小明教授牽頭負責的「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團隊入選2016年國家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IET是歐洲規模最大、全球第二(僅次於IEEE)的國際專業學會,系英國電氣工程師學會(IEE)和英國企業工程師學會(IIE)於2006年初合併組建而成。IET專業分類涉及包括能源電力、交通運輸、信息與通信、設計與製造、建築環境5大行業,40多個專業領域,目前在全球150個國家擁有16.7萬名會員。

IET Fellow是IET學會的最高學術榮譽,授予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展示出高度責任感並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專業技術人員。IET每年遴選約300名會士(Fellow),其中中國內地入選者20-30名。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相關焦點

  • 快訊: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蔣棟教授當選IET Fellow!
    英國工程與技術學會(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近日發布新當選會士(Fellow)名單。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蔣棟教授名列其中,當選為IET Fellow。
  •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蔣棟教授當選IET Fellow
    英國工程與技術學會(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近日發布新當選會士(Fellow)名單。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蔣棟教授名列其中,當選為IET Fellow。
  • 華中科技大學白翔教授當選2020 IAPR Fellow
    7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白翔教授當選今年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會士(IAPR Fellow該協會會士每兩年評選一次,選拔非常嚴格,當選率少於會員總數的千分之2.5, 以表彰對模式識別領域和IAPR活動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2020年全球共23人當選。模式識別是人工智慧學科的重要研究領域,白翔教授的入選也是華中科大首次獲得IAPR Fellow這項國際學術榮譽,顯示了華中科大人工智慧研究的國際競爭力。 白翔簡介:白翔,教授,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副主任。
  • 華中科技大學羅俊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羅俊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2月04日21:55   中新網武漢12月4日電(艾啟平萬霞)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羅俊教授光榮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6156篇SCI論文!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度高端論文篇次增長顯著!
    2019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高端論文產出相關數據報告如下:中國卓越科技論文收錄我校論文4855篇,位列全國高校排名第5名,較去年上升1位,篇次較上年增長了1273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學科影響因子前1/10的期刊論文收錄我校1150篇,繼續位列全國高校第4名;而據SCI統計,我校科技工作者作為第一作者參與國際合著論文計1484篇,繼續位列全國高校第5名,篇次較上年增長了357篇
  • 「94年」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曾發表SCI論文10餘篇
    湖南大學官網顯示,李晟曼的教育背景為,2011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2015年畢業於華科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 華中科技大學船海學院校友羅開紅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船舶及海洋工程學院81級校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羅開紅當選。  羅開紅,於1985年在華中工學院船舶及海洋工程系(現華中科技大學船舶及海洋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於1992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本科發表10篇SCI論文,華中大「科研狂人」直博頂尖名校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胡滿琛入選了第六屆「長江學子」。他潛心科研,本科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10篇,3篇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已被錄取至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 本科發表10篇SCI論文,華中大「科研狂人」直博頂尖名校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胡滿琛入選了第六屆「長江學子」。他潛心科研,本科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10篇,3篇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已被錄取至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 2018華中科技大學《Nature》發表3篇論文,填補領域空白!
    華中科技大學,在前一段該校18名本科生因為學分不達標,從本科降為專科,一下「火」了,此舉在全國整個高校圈堪稱第一例,引起了廣泛熱議!最近華科大又「火」了,原因是截止2018年11月9日為止,華中科技大學共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彌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的空白! 《Nature》雜誌在世界範圍內的權威性與影響力自然不言而喻,主要是發表科學和技術所有領域的論文。
  • 電子科大申恆濤教授當選ACM Fellow
    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申恆濤教授因在大媒體內容理解、索引和搜索方面做出的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large-scale multimedia content understanding, indexing and retrieval)當選ACM Fellow。
  •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常亞平教授獲評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度教學名師!
    2020年10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教務處發布《關於公布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度教學名師評選結果的通知》文件,我院常亞平教授獲評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度教學名師。熱烈祝賀!常亞平
  • 東大這位教授當選2020年IEEE Fellow!
    東大這位教授當選2020年IEEE Fellow!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李世華教授入選!李世華簡介李世華,男, 1975年12月生,中共黨員。1995年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8年碩士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化所, 2001年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專業,其後留校至今。2003年晉升為副教授。2007年4月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7年4月被破格批准為教授。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知名學者李純明教授、彭漢川教授、呂樂博士成功當選。三但是,我有5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000次,2篇超過2000次。從這個角度來看,IEEE Fellow的評審專家還是比較注重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並不會以文章多寡來評判候選者。」據雷鋒網了解,當選Fellow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至少要有5年的會齡,另外一個條件是要有5個Fellow的推薦。
  • 發表了450餘篇論文的鄭強能不能被評選為院士?想多了
    近幾日,夏蟲常看到一個人們在熱議的話題:鄭強教授能夠當選院士嗎?尤其是在近幾年,有關少部分院士的一些醜聞被曝出後,這也成為了很多人比較在意的問題。但其實,夏蟲在分析了一系列數據後,認為鄭強教授的科研成果還不足以當選院士。鄭強教授是何方神聖?
  • 華中科技大學80後副教授三個月內發表兩篇頂刊PRL,一篇science
    4月份的三個月內連續發表頂刊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第一篇CNS主刊論文出現,這篇論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80後副教授祝雪豐和90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祝雪豐副教授2014年入職華中科技大學,短短幾年就在華中科技大學快速的成長,2019年連續三個月在國際物理頂刊發表論文三篇,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雜誌頂刊《science》,這名出生於1983年的副教授顯示出強大的科研潛力,將會很快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團的一員!
  • 2019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高端論文篇次增長顯著
    2019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高端論文產出相關數據報告如下:中國卓越科技論文收錄華中科技大學論文4855篇,位列全國高校排名第5名,較去年上升1位,篇次較上年增長了1273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學科影響因子前1/10的期刊論文收錄華中科技大學1150篇,繼續位列全國高校第4名;而據SCI統計,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工作者作為第一作者參與國際合著論文計1484篇,繼續位列全國高校第5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兩教授和兩校友當選IEEE Fellow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建東教授以及石光明教授分別因其在「異構自組織無線網絡」及「圖像表示和圖像重建」方面做出的貢獻獲得推薦,成功當選2021年度IEEE Fellow。此外,文舸一、黃德雙等優秀校友也同時當選,在人才培養的「西電現象」中再留濃墨重彩的一筆!李建東,1962年出生,於1985年和1990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
  • 祝賀:武漢大學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3名教授入選國家傑青!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出版著作三部,發表論文七十餘篇。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全國勞動模範、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人物、中央電視臺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2017年央企楷模等榮譽稱號。
  • 2021年IEEE Fellow放榜!超70位華人當選,熊輝當選 AAAS Fellow
    他在頂級國際會議和國際期刊上發表了400多篇科學論文,並在2018年和2019年被Web of Science選為「高被引學者」。他還是全球首家人工智慧研究型大學MBZUAI的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醫學成像,他同時也是 IAPR、 IET 和 BCS 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