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古代的先哲聖賢們把人分為兩類:君子和小人,這就好比是互相對立的陽與陰、白與黑一樣。讀孔子的《論證》,我們就會發現,裡面有許多關於「君子和小人的區別」的總結話語,比如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等等」。
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君子與小人之間有產生了另外一類人——「偽君子」,就是指表面上行著「君子」行為,但心懷小人心理,或者背後幹出「小人」行為的那類人。這類人很虛偽,表裡不一,讓人們對其「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要小心提防。
以下這兩種人屬於典型的「偽君子」,若遇到一種,就要警惕了。虛偽的人,往往有這2個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1、施恩後圖報;
古語有云:「施恩圖報非君子,知恩不報是小人」,意思就是說:施捨給他人恩德後,貪圖他人報答自己,這種人不是真君子;接受了他人恩德而不懂得報答,這種人屬於真小人。
曾國藩也是說過:「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則難忘」,即:小人渴望他人幫助自己,但是接受完幫助後,就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但君子不輕易接受他人幫助,一旦接受了,則終身難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由此可見,真小人是典型的忘恩負義,而真君子是非常懂得感恩;至於偽君子則是:施恩而圖報,做了點好事就索要回報,喜歡道德綁架他人,想通過施恩去獲取更大的利益。偽君子,把「行善」當作偽裝的外衣、工具,因此他們造成的危害更大。
正如《菜根譚》中所說:做了好事,總想著趁機抬高自己超過別人;給人一點恩惠,總想著藉此結交好友;做了點功德,總想著讓世人驚駭;樹立節操,總想著標新立異;這些都是好的思想中的不良傾向,也是偽君子們常見的表現。
《金剛經》的第一段話,就是講和尚去化緣的故事。其實,你去施捨別人,別人接受施捨,和尚去化緣也就是接受別人的施捨。和尚把施捨功德、積德的機會,送到你門口來,你說:到底是我欠你的,還是你欠我的呢?因此說,在行慈善的時候,不存在誰感謝誰。
施恩的時候,雙方都是受益的,不存在誰感謝誰。企業家、慈善家曹德旺先生甚至說:「沒有哪一個的貧困弱者,需要你幫助;你想積功德,做好事,還沒有這機會呢。做好事其實是給自己積累的福報,應該感謝人家給你找個機會,同時要去尊重接受者的心情。秉承我媽以前跟我講的一句話,施恩圖報非君子,不君子!」
真君子往往都是施恩後不求他人回報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多行善積德,多積累福報。用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先生的話說,就是「無私為大私」,而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七章的「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即:當你真正無私的時候,得到的反而是最多。
白巖松經常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有人對他說:「感謝你的無私奉獻。」白巖松說:「不,你理解錯了,我做公益活動,其實擁有巨大的回報,儘管不是物質的」。(這段話取自於白巖松代表作《白說》)
由此可見,真正的君子是施恩而不求他人報答的,只有偽君子才是斤斤計較,老是心裡記著自己幫過他人,惦記著他人要好好報答自己。偽君子往往都有高的情商和智商,不可控,不可預計,所以危害程度更深。因此,我們對於「施恩圖報」的偽君子要小心警惕,不要輕易接受他們的幫忙,免得被他們道德綁架,因小而失大!
2、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偽君子,前面帶個「偽」,這也說明他們喜歡偽裝、掩飾,常常帶著不同「面具」視人,並且在暗地裡進行陰謀詭計。比如說,「笑面虎」就是屬於這種人,他們表面和善可親,內心實則狡詐兇狠,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宋代林逋《省心錄》云:「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輕易允諾他人的人,誠信一定很少;當面稱讚他人的人,背後一定在說壞話。還有《增廣賢文》中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某人既然能在你的面前說他人的壞處,自然也會在他人面前說你的壞處。
這些都是偽君子們「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常見行為,看似高明,實則很拙劣。因為我們只要用心觀察,便可看出端倪,更何況我們老祖宗早就看透人心,總結了許多智慧箴言,供我們參考借鑑,更是使得「偽君子」無處遁形。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人和你約定好事情,但是到了時間,他卻隻字不提,故意放你鴿子,白白浪費你的時間和感情,這種人也是屬於「多面派」,信譽很差。
還比如,某人找你幫忙,但是他不告訴你全面的信息,讓你產生誤會,繼而暗地裡實施他的陰謀;這樣一來,你成為了他的炮灰,後悔上當受騙。這類人也屬於欺騙他人感情的偽君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總而言之,偽君子喜歡耍計謀,說的和做的不一樣,做的和想的不一樣,令人無法辨別虛實真假。與這類人相處的最好辦法,就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敬而遠之是上策。
結語:真小人易躲,偽君子難防。偽君子往往虛偽,常常會有以上2個特徵——施恩後圖報、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若遇到一種,就要警惕了。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