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考研複試、調劑的持續發酵,不少985院校的自劃線也被拿出來反覆敲打。「8所985自劃線遠低於國家線」的話題更是炒的火熱,小檸檬精們秒速上線——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
「一年努力白費了,還不如個撿漏的」
.
你們也覺得,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嗎?
先一句話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這跟你初中就開始討論起的「考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什麼區別?其本質無非是對機會成本的探討。
如果你考研的目的僅僅是考上拿個文憑,那你可能有那麼一點機會通過「撿漏」的方式考上名校。可是然後呢?三年後你畢業工作、組建家庭也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嗎?
如果你是為了踏踏實實學東西,那就不要過度寄希望於報得好而忽視考得好,因為這東西它有毒,它會讓你在全年備考過程中放低對自己的要求。
其實,大可不必把「考得好」和「報得好」對立起來,因為我們完全可以報得好也考得好,從考研的擇校到全程複習備考,每一步我們都穩打穩紮地走。
時值五月,大部分21考研萌新都到了最終確認目標院校的階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報得好」的五大標準:
一般衡量院校是否有名氣的標準為:看看目標學校是不是雙一流、985、211,或者學科領域內的名校。
對於工科來說,如果國內排名前50,就可以納入考慮範圍;對於實踐性專業來說,如果國內排名前30,也都是非常不錯的學校。關於學科排名的標準網上有很多,但是出入不會太大,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參考。
在確定院校名氣和學科實力之後,地理位置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畢竟你在這個城市待的時間少則2年,長則一輩子。
我們大體可以劃分為中國的東部、西部、南邊、北邊、沿海、內地。
如果說網際網路相關專業,建議去網際網路土壤最好的幾個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
如果學金融、經濟,建議去中國的華東地區,比如上海,因為那邊是金融中心。
最後是院校的就業及培養特點,這個就是站在更長遠的一個角度考慮了。建議大家可以去學校官網的報導上或者從一些已經畢業的學姐學長的帖子中了解相關信息。
34所985自劃線高校裡面北京、上海、東部沿海地區高校要比中西部地區高校相對難考一些,比如,同樣的專業,西部的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大、重慶大學甚至四川大學要比東部地區的同濟、東南相對好考一些。② 熱門&冷門
考研包含了13個學科門類,考研人報考的選擇較多,因此難免會有極少數「冷門」專業報考人數較少,分數線較低,這從今年8所985自劃線低於國家線的操作就可以看得出:
任何的投機取巧最後都會是弄巧成拙。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花香自來。加油!
明天五四青年節,分享一段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老師的高燃獻詞,願你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奔湧吧,後浪!
都給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