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以「厚土承德 菁木興華」為主題開展了慶祝土木系科成立105周年系列活動,海內外校友相聚,共慶同濟土木走過的105周年曆程。
同濟大學土木系科創建於1914年,秉承了德國「學以致用」的基因。1952年院系調整,一批學貫中西的大師匯聚於此,土木學科整體實力在國內居於前列。1981年,以結構工程為代表的土木工程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學位授予點;1984年,土木工程學科獲首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入選為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四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的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在2009年、2012年和2016年教育部學位中心評估中,土木工程學科整體水平在國內連續排名第一或A+;2011年,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入選教育部17所試點學院,是土木工程領域唯一的一所國家試點學院;2015年,土木學科入選第一批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I類高峰學科;2017年,土木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在2017-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科連續三年位列全球第一。
上午8:30分,校友高峰論壇在土木樓A101報告廳開幕,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端木怡雯主持了開幕式。
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方平肯定了同濟土木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學科地位,希望同濟土木人能夠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成長為未來國家建設需要、具有國際視野和領導意識的拔尖創新人才,也期待同濟土木系科迎接更加美好而輝煌的未來。
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肯定了各位校友對土木系科發展至今的貢獻,希望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能夠積極迎接新時期的挑戰,調整人才培養方式以及教學研究內容,為祖國的未來培養更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夠為我國的建設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土木工程學院院長趙憲忠回顧了同濟土木系科的發展歷程,展望未來的學科發展方向和辦學目標,表示學院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校友的智慧和心血,將繼續為校友間的交流提供更好的交流平臺。
上午9時,校友高峰論壇特邀報告拉開帷幕。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邵長宇帶來了題為「大跨度組合橋梁的發展與前景」的報告,回顧了組合結構橋梁的應用現狀,提出了各種橋型進一步提高跨度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首席專家葛家琪結合自己三十年的從業經驗,帶來了題為「淺談結構設計與創新發展」的報告,認為結構工程師需要深切領會建築的靈魂,基於工匠精神,勇於創造,將絕妙的力學原理表達於結構的筋骨中。
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陳偉樂總經理作題為「深中通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挑戰及智能建造實踐」的報告,詳細介紹了深中通道的十大技術創新,從鋼殼智能製造等六大方面展現智能建造技術在深中隧道中的應用。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卓普周總經理分享了中鐵裝備智能製造的思考,提出了未來盾構設備的發展趨勢和中鐵裝備未來的產品研發規劃。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首席教授王翔宇帶來了「智能技術助力模塊化建築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報告,介紹了模塊化建造的現狀與挑戰並展示了ABC技術在設計、製造、組裝和項目管理等工程場景下的應用實例。
下午13:30分,建築工程系、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橋梁工程系、結構防災減災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學院分別召開分論壇,同校友熱烈交流,圍繞學科發展、學院發展等獻言獻策。
晚18:30分,105周年慶典晚會在大禮堂隆重上演。「夢啟,厚土承德」、「夢承,菁木興華」、「夢續,同濟天下」三個篇章,帶領大家領略同濟土木一路走來的成長和堅守。
同濟大學土木系科的一百零五周年系列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推動土木校友深度交流和務實合作,更好地凝聚海內外同濟土木校友的智慧和能量,弘揚同濟土木精神,傳承同濟土木文化,實現互助共享共贏,助力學科在繼承中創新、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