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句俗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寶寶智力發展是不一樣的,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換言之,每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如果優勢發揮得當,每個人都能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父母要善於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尋找到自己的最佳智力點,讓寶寶的潛能儘量發揮充分,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
有關調查顯示,寶寶在未來取得某一方面成就,往往與他的特長有緊密的關聯,特長、靈感、興趣促進孩子在喜歡的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父母的有效指導促進寶寶全面發展,還需注意寶寶特長的發展和培養。而有一些父母責令寶寶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寶寶強行咬文嚼字,苦讀詩書,這是一種極不可取的育兒方式。
孩子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羅曼·羅蘭母親的成功育兒經,受益匪淺
羅曼·羅蘭在文學上有很深的造詣,鮮為人知的是,他在音樂上也有不少研究。他曾寫過一名著名的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描述了一名音樂家的人生。他自小酷愛音樂,曾說,音樂佔據了我的人生歷程,音樂是我的最愛,也是我最後的愛。女人愛孩子,就像我愛音樂一樣。音樂的愛好,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母親的支持和啟蒙。
1866年,在法國克拉姆西城的一家天主教家庭,出生了一名小男孩,取名為羅曼·羅蘭。母親是一名虔城的天主教徒,且愛好音樂,這樣的愛好對孩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羅蘭自幼想學音樂苦於沒有老師,因為他們居住環境偏僻,母親發現他這一愛好後,儘可能教他彈鋼琴。即使這位母親沒有很好的音樂天賦,但也給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知識,使他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羅曼·羅蘭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身弱多病。幼年的他,對英雄充滿熱愛是從閱讀莎士比亞的書開始的。為確保孩子能夠得到很好的教育,這位母親很像我國古代孟子的母親一樣,不計成本舉家搬到巴黎。母親發現孩子對音樂有著不同尋常的愛好,有很高的天賦。這位父母喜憂參半,喜的是孩子有這種聲樂天賦,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而憂的是學習音樂會不會讓學業受到影響。正在猶豫的母親,卻被這個孩子對音樂強烈的渴望給感動了,她下定決心讓孩子向音樂方向發展。但是,這位母親由於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既缺少朋友也無關係,但是,這位母親堅持給孩子尋找老師和學習地點,這樣的事情佔據了她大量的時間。只要耳聞哪裡有著名音樂家,這位母親就會想盡一切辦法送孩子去學習,這位偉大母愛釋放的母性,最終感動了音樂老師,孩子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過了一陣子後,這位母親發覺孩子的琴藝已經勝出老師一籌,她又開始為孩子尋找更好的老師。她回憶起自己幼時學琴的一位老師也生活在巴黎,他的這位鋼琴老師有一種獨特的表演技巧,且還和著名作曲家蕭邦相識。她就去拜訪她小時候的這位老師,請求指點孩子,果不其然,羅曼·羅蘭收穫頗豐。
在日常的生活,這位母親從家中並不富裕的生活開支中擔出一部分費用,每周給孩子買一張夏特音樂會的門票,讓聽科洛納、巴德魯、拉穆勒等音樂家的演出。經年後,羅曼·羅蘭回憶,他十分感謝他的母親每個禮拜帶他去觀看3個小時的演奏,他忘記一切,就是這3個小時,他成為莫扎特無邪感到興奮、貝多蘇的雄偉感受強大、普格的溫和深受吸引。巴黎的最新音樂信息和知識還不斷的被他獲取。
羅曼·羅蘭說過,「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母親讓他的天賦得以完善。即使在以後未能成為一名音樂家,而做了一名文學家,但這也讓和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一位教育家說,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父母要發揮生活中的作用,必須要及時把家庭資源利用起來,給孩子的成長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是一孩子日後接愛教育的基礎和起跑點。
可馨育兒說Tips
孩子也會受到遺傳、環境、教育因素的不同,孩子的特點有所差異,有的寶寶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有的寶寶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有的寶寶能歌善舞,有的寶寶愛好體育運動等,父母需要多了解孩子的情況,儘可能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予支持。有條件的父母可能孩子的興趣做適當的指導。如寶寶愛彈琴,可以給孩子指飛彈奏,孩子的興趣不等於特長,父母如果引導得當,寶寶把興趣轉化為特長就是順水推舟。
你對寶寶的家庭教育有何看法?你是如何對寶寶進行興趣愛好引導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本平臺提供的科普信息僅供參考,並不作為疾病診療依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問題,或喜歡我們的育兒知識,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