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2020-12-22 直播港澳臺

文/萬霞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

川普要去臺灣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的,這幾個月被傳了好幾次。

最早的一次是今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中國軍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發出警告,臺海一時風高浪急。川普當時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表示,自己目前沒有計劃訪問臺灣。

第二次是在10月12日,日本《夕刊富士》雜誌報導了所謂「川普可能突襲式訪臺並承認臺灣」的消息。顯然,這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9月17日訪臺掀起風浪之後,餘波未了。對此,臺當局緊急出面否認。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稱,從與美方官員互動中,並未聽到這個消息。蔡當局安全高層表示,《夕刊富士》本身以報導八卦新聞著稱,而且川普不太可能有訪臺時間。但傳聞並沒有絕跡,很快捲土重來。

第三次仍是在《夕刊富士》上,日本政治評論家宮崎正弘12月1日撰文稱,川普可能考慮在最後時刻投出「重磅炸彈」,其中一項正是閃電訪問臺灣。而川普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把拜登逼到毫無退路,讓拜登沒有修補中美關係的機會,並防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走回頭路」。

宮崎稱他的分析源自某美國前政府高官,這位高官主張,「川普如果在卸任前訪臺,將是改變現代史的大事件」,並可以和1963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訪問柏林、給予當時的蘇聯一記「重擊」,相提並論。

宮崎還指,在美國衛生部長和副國務卿相繼訪臺後,外界也在揣測,下一次可能是更高階的大人物。他還找出了川普訪臺的所謂「法理」依據,宣稱2018年美國制定的所謂「臺灣旅行法」,不但美國政府高官可以依此訪臺,美國總統也能訪臺。川普就算本人不來,也可能由副總統彭斯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代行。

弔詭的是,僅僅源於這家不靠譜的日媒的說法,島內媒體就不斷熱炒川普可能「閃電訪問臺灣」,再創「驚世之舉」。臺灣一些政治人物也在預言這種風險。

親民黨高層張顯耀就公開表示,川普訪臺「可能且機率極高」,川普如果評估,訪臺可以獲得全球鎂光燈聚焦,收割最大的政治利益,他很可能「動心」。至於後果,不用多想。川普很快卸任,留下爛攤子就丟給拜登去處理。

曾擔任「陸委會」前特任副主任的張顯耀還言之鑿鑿稱,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少將,11月22日搭行政專機抵臺密訪3天2夜,絕對不是為了交換什麼印太情報,而是為川普訪臺打前站。

張顯耀指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可能訪臺,蓬佩奧最近在很多地方訪問,發表激烈的反中言論。因為蓬佩奧背後有美國軍火商支持,蓬佩奧若訪臺,製造兩岸關係緊張、對峙,對美臺軍火買賣是有利的。

不過,對於這些傳聞,臺外事部門趕緊撇清說,「未曾聽聞,無從回應」。向來高調「提升美臺合作」的蔡當局,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一反常態地小心?

其實也不難理解。蔡英文抱緊美國大腿,是想利用中美關係從中漁利,獲得美國的保護。但如果川普真的訪臺,兩岸勢必陷入危局,大陸勢必對臺灣加大軍事威懾,甚至是直接制裁「臺獨」。這番「地動山搖」,損失最大的肯定是蔡當局。蔡英文是因為「不敢」,所以「不願」闖禍。

既然蔡當局置身事外,那到底是誰在炒作?誰希望川普訪臺?

炒作為何發端於日本,發酵於島內?

看看十月以來的這兩次炒作,都是發端於日本,發酵於島內,可見端倪。

眾所周知,日本的政界軍界以及情報組織,與美國之間關係鐵、消息靈。日媒經常被美方「反華派」利用,釋放「氣球」來測試中方反應。同時,在日本內部也有反華政客和勢力,他們巴不得看到,中美因為臺灣問題迎頭相撞。

因此,不能排除是美國和日本的「反華派」聯手放出這些消息,甚至把它當成是對華盛頓的建議,「慫恿」川普訪臺,並施加輿論影響讓蔡當局接受。顯然,這些勢力也是瞄準了島內激進「臺獨」分子內心的焦慮下手,知道他們是最期待川普訪臺的。因為藉助川普在臺海大攪局,是最「直接高效」的。

在臺灣問題上,川普的確很「瘋狂」:四年來多次並密集地對臺軍售,僅2020一年,美國就向臺灣出售118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創歷史新高,其中還有包括最新型的F-16戰機等在內的進攻型武器;出臺多部法案、升級美臺交流的層級,不斷試圖突破「一中」紅線;甚至國務卿蓬佩奧還喊出了所謂「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狂言。

美國的底線過去一直是,在臺灣所謂「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因此,即使是從美方傳統來看,國務卿蓬佩奧顯然也已經明顯「越線」了。但是,以川普不按常理出牌的個性,似乎任何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都可能做。

2020年1月15日美制F-16V戰鬥機在臺灣

川普會邁出「訪臺」這一步嗎?

那麼,川普真的會邁出「訪臺」這一步嗎?可能性微乎其微。川普是個看似魯莽、實則精明的商場老手,對於這筆風險很大的投資,他肯定會把帳算清楚。

他如果「卸任前訪臺」,等於是為「臺獨」站臺,也意味著川普事實上承認臺灣為一個「國家」,將完全顛覆中美一直以來在臺灣問題上的共識和底線,將很大可能徹底改變臺海格局。換句話說,這等於在逼迫中方「動手」,很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更大對抗。這樣的舉動絕對是風險很大、代價很高。風險大的投資,必然是期待高回報。那川普能得到什麼?

川普可能會「出個風頭」,會留下一個「歷史時刻」。除此之外,川普很清楚,訪臺並不會給他太多「加分」,原因很簡單:美國國內還有一大攤子「爛事」呢。

美國內部政局劇烈動蕩,控制新冠疫情又毫無頭緒,美國民眾對於美國之外的事務也缺少真正的興趣。典型的例子,美國環保署長剛剛取消了訪問臺灣的行程,因為疫情嚴重,訪臺行程為了防疫需要包機,費用太高,至少25萬美元,結果遭到否決。

如果川普卸任前花費太多錢,也搞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在美國國內也得不到支持。如果川普貿然行事,反而可能嚇走中間選民。另一方面,川普大選後已經無心政事,他一直把重點放在挑戰選舉結果上,要戰鬥到離開白宮的那一天;同時,為了2024年捲土重來,他最近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幹,包括抓緊特赦他的家人和親信。

所以,向來把「美國第一」掛在嘴邊,把自身政治利益放在心上的川普,如果「訪臺」無利可圖,他是不會真的「衝動」的。更何況,川普也沒有能力在臺灣問題上獨自肆意妄為。

於是,從月初到月中,「川普將閃電訪臺」在島內炒作已經半月,激進「臺獨」分子們沒有等來他們期待中的川普,卻等來了拜登團隊的「打臉」。而一直「押寶」川普的蔡英文,處境同樣尷尬。此前擺出和大陸「死磕到底」的架勢,結果現在美國「大統領」一換人,一切全變了。

美方喊兩岸恢復對話,調子變了?

過去的一周,蔡英文參加了三場與美方學者的網絡會議,聽到的都是「壞消息」。

被視為拜登外交主要操盤手的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直接向蔡英文挑明了:拜登政府未來的兩岸政策,是鼓勵兩岸和平對話,將與川普激化矛盾的政策有很大差別。他明確表示,兩岸進行有成效、寧靜的對話符合,是各方的最佳戰略利益。注意這個修飾語,兩岸「有成效、寧靜的對話」,它顯然不是現在蔡當局「反中、仇中」的套路。

坎貝爾特別強調,雖然美國政府重視對臺灣的承諾,但美國也不反中,仍希望在特定議題上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美國的最終責任是維護臺海和平、穩定。

美國調子一變,蔡英文啞巴吃黃連。之前爭當「反華」急先鋒,還買了那麼多武器,就是為了倚靠川普和大陸對抗。這下拜登上來就「打臉」,說兩岸還是要「對話」,但是怎麼對話,主動權在大陸那邊,美國幫不上忙。

華盛頓一句話,就把蔡英文晾在了半路上。留下現在的兩岸僵局,就憑蔡英文,解得了嗎?只是美國已經喊話了,她還得強撐應對,宣稱不願與大陸永久對立,但「堅決捍衛自由的生活方式。」又老調重彈,「願在不預設前提下和平解決歧見」。顯然,蔡態度未變,還在抗拒「九二共識」。

蔡英文堅持要做「蠢事」,卻擋不住勢如東流。

2020 年,川普打「臺灣牌」,蔡英文打「美國牌」,結果卻「事與願違」,反而引發臺海戰略格局「突變」。最突出的表現是,解放軍在臺海附近多次發動實戰化演練,軍機開始環臺海域常態飛行,不斷壓縮臺軍的活動空間;蔡英文搞「經濟脫中」失敗,兩岸經貿在疫情阻隔下仍創貿易額新高,說明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性比以往更強。

(資料圖:解放軍軍機繞臺飛行)

《國家統一法》提上議事日程?

與此同時,對於兩岸統一,牢牢掌握主動權的大陸還在發出更明確信號。

12月16日國臺辦記者會上發言人朱鳳蓮

本周三(16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被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這兩家重要媒體提問,問題都很敏感:一是對於專家建言,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的觀點作何評價?二是大陸是否會制訂《國家統一法》?

朱鳳蓮沒有正面回應修法問題,表示和平仍是主調,「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來爭取兩岸和平統一前景。但凡有一絲和平解決的可能,我們都將付出百倍努力。」

儘管發言人言辭謹慎,但明眼人可能發現,《國家統一法》在國臺辦記者會上被提出,不排除是個信號,說明大陸對於兩岸統一可能有更主動的作為,包括在15年前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之後,進一步拿出更多有效手段反獨促統。

回顧2020,儘管「臺獨」狂想不斷,結局卻註定是「打臉受挫」,兩岸統一卻實質推進、大步前進。應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外部,特別是波詭雲譎的臺海形勢,大陸展現出超強的戰略定力,不隨任何外部勢力起舞。對此,《解放軍報》在五中全會後有24字的精闢總結:「頭腦清醒、處變不驚,冷靜觀察、通盤考慮,科學應對、謀定後動」,進而再概括為7個字:「辦好自己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
    文/萬霞誰在炒作「川普訪臺」?川普要去臺灣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的,這幾個月被傳了好幾次。最早的一次是今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中國軍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發出警告,臺海一時風高浪急。川普當時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表示,自己目前沒有計劃訪問臺灣。
  • 美「訪臺」計劃被叫停,蔡英文還沒認清現實?
    在惠勒來臺前,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史達曼「訪臺」被曝光,美國認為這會威脅到首長安全,因此惠勒「訪臺」計劃被叫停。臺灣自食其果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次惠勒取消行程,並不是臺灣方面阻攔,而是美國內部直接叫停。臺灣方面一直在對美國官員訪問誇大宣傳,為了所謂大內宣,一再洩密。這讓美國相當生氣,直接取消了惠勒 「訪臺」行程。
  • 綠媒炒作「美軍高官秘密訪臺」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被臺灣蔡英文當局視為「靠山」的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的日子所剩不多之際,一架美國專機22日晚突然降落臺北。華盛頓和臺灣當局都故作神秘沒有說明具體情況。一些島內媒體則藉機炒作「美軍方高官秘密來訪」,聲稱來訪的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德曼。有綠營媒體甚至威脅稱:「中國小心了!美軍高官『秘密來訪』:臺灣成為美國抗中平衡點。」
  • 最後的瘋狂,蔡英文受邀「訪美」?
    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蔡英文不惜犧牲臺灣民眾的健康安全,也要開放萊豬以及購買大量軍事武器來討取美國政府的歡心。但自從川普在美國大選中落敗之後,蔡英文的計謀基本宣判失敗。據消息報導,目前有一些「反華勢力」分子正在邀請蔡英文前往美國進行高層「訪問」。對此,不少相關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川普在最後任職期間的「瘋狂行為」。
  • 臺學者:川普閃電訪臺非空穴來風
    因此,打「臺灣牌」刺激北京是必要手段,日前傳出川普閃電訪臺的消息並不是空穴來風,這件事代表著川普可以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並給準總統拜登設下框架。湯紹成說,若川普要訪臺,蔡當局籌碼太少、難以拒絕,北京在此美國總統交接期間也難下重手,包括武力攻臺等。畢竟川普即將下臺,下重手等於把未來對拜登的中美關係又搞壞了,反而對北京不利。
  •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取消「訪臺」蔡英文當局須認清新變局
    (取自惠勒推特)日前《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環保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原訂12月5日率團「訪臺」3天,因應疫情須以包機形式赴臺,估計耗費25萬美金(新臺幣超700萬元),遭美國國內輿論批評是浪費納稅錢,藍、白政黨也譁然,直指川普已然敗選,這是對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拜登極度不尊重。
  •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取消「訪臺」 蔡英文當局須認清新變局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日前《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環保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原訂12月5日率團「訪臺」3天,因應疫情須以包機形式赴臺,估計耗費25萬美金(新臺幣超700萬元),遭美國國內輿論批評是浪費納稅錢,藍、白政黨也譁然,直指川普已然敗選,這是對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拜登極度不尊重。
  • 陸委會前副主委:保留2024再起資格,川普卸任前訪臺機率極高
    張顯耀向中評社表示,川普的大選逆勢已迴轉不了,現在唯一能玩的就是在國際政治上出一個重大的絕招,能夠讓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大陸氣跳腳、又吸引全球焦點,衝擊國際情勢,這一招就是「川普訪臺」。只要川普造訪臺灣並發表一篇演說,形塑自已是唯一能對抗中國大陸的美國領袖,接手的拜登政府在處理美中關係上就很容易進退失據,怎樣做都超越不了川普。至於後果?
  • 邀請蔡英文「訪美」?美國再次鼓動「臺獨」
    導讀: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敗局已定,但他並不甘心,繼續賴在白宮裡拒絕和拜登進行權力交接。有人認為,他也許會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儘可能給拜登留下一個不好收拾的爛攤子,中國的臺灣問題就是他手裡的一張王牌,有些反華分子趁此機會鼓吹「臺美」高層「互訪」。
  • 川普將「訪臺」?蔡英文迅速澄清!
    歡迎川普「訪臺」 民進黨當局想幹嘛? 近日,臺灣所謂的「外事部門政務次長」曾厚仁在公開場合聲稱,自己非常歡迎川普在卸任之前前來臺灣進行「訪問」。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起了臺灣民眾的廣泛關注,不少臺灣民眾開始猜測川普是否真的要打最後一張「臺灣牌」。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2021年開年之初,距離拜登上臺只剩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川普的「末日政府」向世人表演「最後的瘋狂」,先後拋出「臺美軍事對話」、「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
  • 李鵬:深度評析拜登政府對臺政策
    中評社記者:川普執政四年期間在臺灣問題上的處理突破了多位前任的慣常做法,您如何看待拜登政府的對臺政策?您認為拜登是否會遵循川普政府遺留下來的對臺政策,還是會推翻重塑?李鵬:我認為拜登政府的對臺政策可以從「慣性」「繼承」「調整」三個面向來分析。
  • 蔡英文喊話拜登:期待「臺美」合作
    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多家美國知名媒體,對拜登當選一事做出了報導,而拜登也發表了勝利演說。對於拜登當選,最傻眼的莫過於民進黨,當初民進黨「押寶」川普,如今是不是悔不當初?民進黨「押寶川普」,拜登獲選後迅速轉口風民進黨當初為了支持川普,甚至不惜以開放美豬美牛為代價,讓川普在國內贏得選舉票。
  • 蔡英文又跳出來送祝賀拜登了 還不忘感謝川普
    原標題:美國國會確認拜登勝選,蔡英文又跳出來送祝賀了,還不忘感謝川普[環球網報導記者趙友平]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當地時間7日凌晨確認拜登勝選後,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消息,蔡英文又出來祝賀了。
  • 拜登對臺政策充滿變數 蔡英文當局坐立不安
    這幾年川普政府「挺臺」力度之大在美國史上堪稱前所未有,令蔡當局雀躍不已,於是在美國大選期間,臺灣方面「押寶」川普,但結果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共和黨川普連任失敗。由於川普團隊揚言要打法律仗,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仍在觀望,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卻已迫不及待地在網上發文祝賀拜登,親綠媒體則吹噓民進黨與拜登幕僚頗有淵源,企圖營造臺當局與拜登「關係良好」的氛圍。這顯然是要彌補早前蔡當局「押寶」川普的失誤。  美國此次大選點票過程頗為混亂,不僅美國選民感到焦躁,遠在千裡之外的蔡當局也是坐立不安。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拜登上任後國事如麻,最棘手就是剎不住車的新冠疫情,美國迄今已有28萬多人死於新冠,目前每天新增確診逾20萬人,災情慘重。拜登3日已宣布將要求所有美國人在他上任百日內戴口罩,防範新冠病毒散播,顯示其政策優先順序迥異於川普,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抗疫,絕對不會是中美問題,臺灣議題更是排很後面。在此情勢下,有趣的是,蔡英文最近的動作卻看起來是百分百在呼應川普!
  • 硬要碰瓷,蔡英文忙著「討好」拜登
    導讀:近日,美國政壇正式敲定,拜登獲得大選勝利。果不其然,臺灣民進黨當局又開始蹭熱度了。據悉,「臺駐美代表處」已向美方轉達了蔡英文的祝賀,並表示之後拜登正式舉行總統就職典禮時,還會再行祝賀。然而蔡英文這一波操作在臺灣網友的眼裡是小丑作怪,之前蔡英文押錯了寶,支持川普,如今面對昔日的「對手」,蔡英文居然能如此不要臉地獻上祝賀。果然「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我們」。拜登獲勝,蔡英文祝賀眾所周知,之前蔡英文是站特普朗這邊。
  • 押寶川普失敗,臺當局又想抱拜登大腿,真要「夾著尾巴做人」?
    樹倒猢猻散,押錯了寶的蔡英文擔心會得罪拜登,一邊想辦法撇清自己與川普之間的關係,一邊湊上去與拜登交好,試圖繼續抱著美國的大腿。 可在川普任職期間,蔡當局手下的親綠媒體一直在挖苦抹黑拜登,民進黨傾向川普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現在,蔡英文想把過去翻篇不再重提,可拜登未必會同意。
  • 「臺美關係」迎來新進展?這下,蔡英文徹底「嗨了」
    導讀:長期以來,蔡英文都想要「傍」上美國政府的大腿,雖然目前美國大選的結果已經誕生,川普沒能如願連任。即便不服輸,權力的交接也已經默默進行。川普也將在明年一月下臺,換拜登上任。而蔡英文早先押錯寶,說錯話的行為讓民進黨十分被動,面對如此尷尬的情況,民進黨只能夠調整好姿態,開始吹捧拜登。一方面急於向拜登團隊示好,另一方面又想要榨取川普僅存的剩餘價值,想從他身上搜刮下一些好處。民進黨惡意炒作美軍「赴臺」授課從目前來看,川普下臺,拜登接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 蔡英文又跳出來祝賀拜登了,還不忘感謝川普
    他表示,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7日晚宣稱,蔡英文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誠摯祝賀拜登順利當選美國新任總統,以及賀錦麗當選美國新任副總統;蔡英文還期盼,未來美國政府在拜登總統的領導下,各項施政順利、國家發展昌盛,臺美關係能夠持續深化云云。當然,民進黨當局也沒忘記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