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媽總愛嘮叨?心理師:病因在兒時,真的很無奈

2020-12-17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文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媽媽的「碎碎念」不要錢,要命

疫情之下,全國仍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沒有開學,幾所大學已經明確,今年上半年不開學,秋季再說。

對此,學生們炸開了鍋:和父母呆在家裡太長時間,已經「相看兩生厭」,由「想吃啥有啥」到「有啥吃啥」到「吃啥沒啥」,地位迅速下降,苦惱「做家務已無法維繫家庭和諧」,而且,媽媽的嘮叨煩死個人:

「怎麼還不起床?叫你幾遍了,飯涼了熱、熱了涼都幾次了?晚上讓你睡你不睡,白天不起來,整天就是打遊戲、打遊戲,你就不能學點好?人家疫情期間學習看書,你倒好,疫情期間就養豬!你這樣下去,疫情結束後,賣了吃肉得了,不對,賣了也沒人賣,我看你就臭在家得了.......」

大學生小池說,疫情期間,媽媽這種「轟炸式」嘮叨每天都循環播放,煩得想撞牆,實在不想聽。可沒辦法,學校沒開學,只能和媽媽死磕,呆在家聽媽媽嘮叨,被媽媽訓,什麼懶床、不吃早飯、打太多遊戲、看太多電子產品,睡太晚,總之,媽媽各種看不慣,翻老帳,沒個完。

長期以來,「嘮叨」一直是親子關係中矛盾衝突的主要原因。

調查表明,青少年最不喜歡父母的行為就是「嘮叨」,這並不只是中國的「特色」,無論日本還是美國,全世界的孩子們都是如此。

「嘮叨」越多,孩子越不聽話

家庭中,相比爸爸,媽媽往往更愛嘮叨,雖然嘮叨是釋放壓力、增進交流的一種方式,代表某種關心、提醒和希望,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只在一定限度內,超過這個限度,過分嘮叨就會適得其反。

心理學認為:溝通信息重複頻率與說服效果呈倒U型關係,適度溝通,會獲得良好的效果,溝通信息超過峰值,說服效果就會下降,說的越多,效果越差

看看孩子的反應就知道了:

有的覺得煩,想躲、想逃;有的頂嘴反抗,不再尊重父母;也有的消極對待——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根本不當一回事。

聽多了重複單調的話,孩子先是心理疲憊,進而厭倦,接著滿不在乎。因嘮叨過多、過久而不耐煩甚至反抗的現象,被稱為心理上的「超限效應」。此時,「嘮叨」的正面效果已消失殆盡,負面結果卻呈幾何倍數增長。

嘮叨的父母是「口唇欲」沒得到滿足的人

明明嘮叨沒用,父母也意識到「孩子說多少遍也不聽」,為什麼一直嘮叨,根本停不下來呢?

回答這個問題,還要追溯到愛嘮叨父母的童年。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把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順利經過每個階段中獲得的經驗,最終決定其成年人格特徵。如果,在某一階段無法獲得滿足,就會固著在這個階段,心理得不到發展,無法發展成一個健全的人格。

0到1歲,是口唇欲發展階段,這個年齡的嬰兒主要活動是嘴的吸吮和吞咽。

根據弗洛伊德觀點,被固結在口唇階段的成年人,可能表現出大量與口唇相關的活動,如暴飲暴食或進食障礙、菸草或酒精依賴症、用語言對他人施虐,嘮叨、說髒話等等。

明白了嗎?

你眼中媽媽的非常惹人煩、停不下來的嘮叨,可能起源於小時,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嬰兒時的媽媽,總喜歡把手放進嘴吮吸,而且吃得津津有味。你的姥姥或者姥爺可能覺得不乾淨,不讓媽媽吃手,甚至可能往手上抹辣椒水、藥水等,讓你媽媽吃點兒苦頭。

這樣的結果是,你媽媽不再吃手了,但是,留下了心理隱患,延伸出長大嘮叨個沒完的毛病,顯然,這與小時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如果,你是一個愛嘮叨父母的孩子,希望,你更理解父母的嘮叨——一方面源於擔心、期待和希望,另一方面,從精神分析角度來說,媽媽是因為一歲左右心理沒發育好,而落下了的「嘮叨」病根。

說這些,不是讓你去抱怨父母或其上一代,而是讓你我不要做那樣的父母,讓下一代很好地成長,不要留下什麼心理創傷。

如果,你是一個愛嘮叨的父母,想改掉嘮叨的問題,可以通過覺察自己,重建人格,走出童年的心理固著,獲得自在的人生。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女性變身嘮叨媽,到底因為啥?醫學專家:因為你體內少了催產素
    最近,有一個朋友總向我抱怨,說以前把她捧在手心裡的老公,愛黏著他的女兒,最近都開始嫌棄她了,而理由是——她太嘮叨了。一開始,我不太相信。這個朋友是我周圍最理性的人了,說起話來總是頭頭是道,言簡意賅,我還經常向她討教說話技巧。可是,在聽了她的種種描述後,我才不得不承認:「你是夠嘮叨了!」
  • 寶寶為什麼總愛在吃奶時睡覺?寶媽別嫌累,看完覺得很暖心
    導讀:寶寶為什麼總愛在吃奶時睡覺?寶媽別嫌累,看完覺得很暖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為什麼總愛在吃奶時睡覺?寶媽別嫌累,看完覺得很暖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夫妻相處之道:生活中女人為什麼總愛嘮叨?
    據陳某某交代,事發時他喝了酒,由於老伴不停嘮叨,他便心生怒火拿扁擔對老伴頭部猛敲數下。經法醫鑑定,吳某某因腦部損傷嚴重死亡。一對相伴數十年的夫妻以這種方式離別,令在場人員感到惋惜。這是最近的一則新聞,老漢因為老伴的嘮叨,在酒精的作用下一時衝動要了她的命,讓人不勝唏噓。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生活中女人都如此愛嘮叨?
  • 關於嘮叨的說說 形容嘮叨的說說
    阿姨還追上來,老公拉著我越走越快,阿姨追不到無奈之下大喊道:你們菜錢還沒付呢。。。17、生命裡最熟悉的莫過於母親的嘮叨。18、當遭到別人反感時,他們又會很輕蔑地說,真是沒有福報。特別是對身邊的親人,更急切地希望他們進入佛門,整天嘮叨,對工作和家庭也不管不顧,只憑自己的狂熱情緒,甚至採用激進的言行,如果別人不信,就開始責怪對方「沒有善根,業力深重」,讓家人心生厭煩。
  • 「媽,你送我來錯學校了」!兒無奈媽媽心塞,為啥總有家長送錯娃
    第二天一早起晚了的曉曉著急忙慌的跑去停車場,當要開車的時候,接到兒子的電話:「媽,你幹嘛去了,我上學要遲到了」。曉曉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自己跑出來了,剩了短腿的兒子自己在家。充滿內疚的曉曉回去接了兒子,送完兒子後,曉曉遲到了!當周五送孩子上學時,曉曉再一次送錯了小學,她給孩子送到了二小,而孩子呢?
  • 心理學:看完《囧媽》,發現比戰鬥民族更兇蠻的,是我媽
    囧媽這部電影,從山爭哥哥的表情就能看出,什麼叫做「媽不要你覺得,媽只要她覺得」。不得不說徐崢和黃梅瑩老師的母子感太強了,遇上這樣一位嘮嘮叨叨從頭管到腳的媽媽,就連夫妻生活,這位媽媽都要知悉,山爭哥哥也只能選擇無奈接受。
  • 媽媽的嘮叨
    有些人恨不得遠遠逃離,而有些人,夢回縈繞,卻再也聽不到了……不錯,這聲音,便是媽媽的嘮叨!最近,弟弟高考要報志願,計劃報考軍校,可是由於近視眼,卻又不想去做矯正手術,於是就這麼糾結著。今日見了弟弟,當跟他一提到媽媽,他露出了無奈的表情,總是無奈於媽媽每日的「念經」,無非是讓他盡力一些,可以考慮把手術做了,為了自己的前程,也為了家裡的經濟……不用想我就知道媽媽會這麼嘮叨,而且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去叮囑弟弟,也難怪他會頭大。不過,看到此時的他們兩人,我多想告訴弟弟,他有多麼幸福。在媽媽如此不厭其煩的「勸說」下,隱藏著對他全心全意的愛呀!
  • 女人嫌棄男人嘮叨,而真正愛你的男人,總喜歡嘮叨你
    真正的愛並不是一定要在轟轟烈烈的度過戀愛後才能讓未來的日子裡更加長久,許多的愛情都是平凡的,在平凡中逐漸進步的。這樣的愛情可能開始並沒有轟烈的愛情那般美妙,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了這份愛情會越發珍貴與非凡。當一個男人在一些事情上惹得你煩躁了,請不要急著去討厭他,仔細思考一下,他也許才是你最值得珍惜,最值得你愛的那個人。一、嘮叨你的學習當一個男人開始嘮叨你學習的時候,一般很久不學習讀書的女人在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敷衍上兩句,但到了後來的時候肯定會不耐煩的丟過去幾句:「你的學習很好嗎?
  • 媽媽不嘮叨,教育孩子更高效!
    麻麻帶小西瓜到公園騎自行車,可我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麻麻一直在我身後喊「小心,別撞到小朋友了」。麻麻愛嘮叨,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小西瓜已經長大了,請你不要太嘮叨好嗎?善意的嘮叨,卻成了傷害孩子的「一把刀」小西瓜知道,麻麻之所以愛嘮叨,全是出於對小西瓜的愛。
  • 樂言樂語:珍惜你身邊那個愛嘮叨的人
    而那個愛叨叨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呢?現在想想,自己好像從來都不是一個戀家的人。但那種翻江倒海的情感一湧上來,回憶的堤壩怎麼也抵擋不住。「小葉啊,多穿點衣服,不冷嗎?」老媽的話永遠那麼多。「媽,你看別人都穿了半袖,我還穿著一個長袖。」
  • 嘮叨,嘮叨,嘮叨
    適讀年齡:3-6歲 媽媽們為什麼總是這麼嘮叨呢?我們今天故事的小主人公也有同樣的困惑,我們來看看她的媽媽又嘮叨了些什麼吧。 我的金魚從來不跟我嘮叨。 She never says,"Don t climb that tree." 她從來不說:「不要爬那棵樹。」
  • 心理師讓人們發生改變的瞬間
    有人把深藏內心多年的秘密說了出來有人在長時間失眠後終於接受了男友離開自己的事實……心理師是魔術師嗎為什麼他們會有那麼大能力本期「心理師の日常」就來談談這個話題01為什麼只有心理諮詢師能理解盧美妏壹心理認證諮詢師「我讀過很多心理學的書,也見過很多諮詢師
  • 「媽,我離婚了,拜你所賜」「你30歲了,我催你結婚催錯了嗎?」
    因為沒遇到心儀的對象,我一直都沒有結婚的念頭,但是我父母卻很著急,我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很疼愛我,不希望我收入多高,就希望我找個愛我的人平淡的過日子,年年回家,年年催促。母親的話讓我心裡很不舒服,我還是徑直跟老公離了婚,沒想到母親知道後,竟然跑到男方家裡大鬧,說我前夫對不起我,這都沒有的事,我氣急敗壞下衝母親說了句:「媽,我離婚了,拜你所賜」,這話說出去後大概也讓我媽寒了心,我媽說:「你30歲了,我催你結婚催錯了嗎?」
  • 女性的嘮叨如何應對?用嘮叨表達的不是愛,是我需要你的愛
    用嘮叨表達的不是愛,是我需要你的愛,這可能還有點貼近女人嘮叨的心理和動機。 女人為啥嘮叨?為啥喜歡嘮叨?女人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可能女人本意上也不想嘮叨,但情緒一上來,她也管不住嘴,有什麼辦法?
  • 愛嘮叨的爺爺——寫人小學生日記周記作文600字
    愛嘮叨的爺爺我的爺爺愛嘮叨,他一天到晚都在我的耳邊不停地嘮叨。看到他時,我總是想把耳朵捂好,因為我怕他嘮叨呀。爺爺已經六十多歲了,花白的頭髮、古銅色的皮膚,眼睛炯炯有神,整個兒人精神矍鑠;平時總喜歡穿著黑色的毛衣,外面套著件穿舊了的坎肩,灰色的褲子。爺爺以前當了好多年的數學老師,瞧!現在還坐在他的椅子上思考問題呢!當然,爺爺的嘮叨是什麼時候也不會停止的。在一個周日陽光明媚的早上,我又被爺爺嘮叨了,說我起床、洗臉刷牙還有吃早飯,都很磨蹭。
  • 女兒嫌媽媽囉嗦把她「拉黑」:嘮叨,是媽媽最高級的愛
    網友們知道真相後: 有人訴苦:我媽就是,天天催我生二胎。 有人笑了:還是我機智,就沒加我媽。…… 這就是我的鋼琴每日必修課。 每天,我就在媽媽這樣的嘮叨聲中成長。 可是當我數學考了100分時,當我鋼琴考出九級時,我終於明白了這嘮叨聲中的愛,真是愛之深責之切。
  • 只是嘮叨的父母,有多受孩子氣,別固執了,改一改
    媽媽,當您收到這封信時,我已乘飛機去美國,這次離開是萬念俱灰,我只希望您和爸爸好好照顧自己,以後我再也不會回來了,我們之間也不會再有任何聯繫。根據你的性格,我知道,一定會哭,一定會追問為什麼。你是如此的喋喋不休,以至於一想到你的聲音,我就感到頭暈目眩,我想告訴你原因。
  • 母親節徵集媽媽最常嘮叨的話,網友留言讓小編淚目……
    那些,兒時在你耳旁的輕喚,年少輕狂時讓你厭煩的嘮叨,離開家時一遍又一遍的囑託,回到家時你那總被打聽的婚事…… 5月12日,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湖南文明網、「文明湖南」微信公眾號推出留言徵集《藏著最深的愛,回味咱媽常嘮叨的話》,短短幾個小時網友留言更是爆滿(微信公眾號規定精選留言數量最多不超過100)。 「留言內容真的是太催淚了!」
  • 為什麼說嘮叨的女人才是最愛你的人?
    我覺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有句話說的對,嘮叨,是女人最誠摯的愛,沉默,才是她最可怕的冷酷。女人的嘮叨其實是害怕自己的傾訴對方聽不到,只是她與你的一種習慣性的溝通方式而已,回想結婚前,你喜歡的她不是一個愛嘮叨的女孩吧,所以這個嘮叨的習慣恰恰是因為想要傾訴的欲望沒有得到回應或者是感覺沒有被關注,沒有被聽到甚至是感覺沒有被愛,所以只能反覆地表達。嘮叨的背後,藏著的正是一顆渴望被愛的心。
  • 李玫瑾:「低層次」的父母總愛嘮叨,「高層次」的父母自有高招
    李玫瑾:「低層次」的父母總愛嘮叨,「高層次」的父母自有高招不少父母錯把高頻率的嘮叨當成關心,即使孩子明顯表現出不適與厭煩,也直接將異樣情緒視為關愛孩子卻不能被接納理解的狀況看著十幾年陪伴的親閨蜜又痛苦又無助的模樣,有過同樣經歷的我,感同身受,適當的關心本身並沒有錯,但高頻次,帶著指責與訓斥的嘮叨不單對孩子來說是沉重的情緒負擔,成年人也未必能夠長時間的適應與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