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以我轉物者,得故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故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
由我來把握和主宰事物,那麼得到也不會欣喜,失去也沒有憂愁,這樣感覺到整個人生都逍遙自在;讓事物來控制奴役我,那麼不順利時會惱恨,順利時又會喜歡,一點微小的事就能把自己束縛住。
有那麼一則軼聞:說是當年周總理到國外訪問,有個刁鑽的外國記者問他:」中國有幾個廁所?「周總理一聽就知道是找茬的,便不假思索乾淨利落地回答道:」兩個,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愁,看似紛繁複雜,其實大同小異:要麼主宰事物,做事物的主人,過喜樂人生;要麼被事物奴役,做事物的奴隸,終生在哀怒愁的陰影下生活。
有位名人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以挑剔的心態、灰色的心態去看待人生,你就會覺得人生真是千瘡百孔,一無是處;如果以平常的心態、超然的心態去看待人生,你就會覺得一切苦難和幸福都很正常;如果以審美的心態、藝術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你就會覺得所有經歷都是一筆財富。人生就是一場大戲:豐富、完美而滋潤。「
毛主席說過:」與天同鬥,其樂無窮;以地同鬥,其樂無窮;與人同鬥,其樂無窮。「人生在世,戰天鬥地競人,無非兩種結果:要麼做事物的主人,要麼做事物的奴隸。一個人的一生能否在快樂中度過,命運能否由自己掌握,都取決於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只要不把得失看得過重,情緒不受事物的左右,生活中就會充滿快樂;如果整天怨天尤人,被壞情緒左右,本該幸福的生活就會充滿憂愁。所以,看淡得失,保持平和的心態,是人生修行的第一要義。
在電影《太極張三丰》裡:錢小豪飾演的天寶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爭強好勝,為了所謂功名利祿而變得奴顏卑膝,最終卻落得人財兩空,命喪黃泉;李連杰飾演的君寶則看淡得失,處處忍讓,雖因兄弟一時背叛而一日三瘋,但最終領悟」放下負擔奔向新生命「的真諦,成為一代太極宗師。
道教南宗初祖張伯端在《悟真篇》裡這樣寫道:福禍由天不由我,天若不能盡人意,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滅我我滅天。」俗話說:何妨得意,不可忘形。一個人不管遇到多麼讓人得意興奮的美事,都要保持平和的狀態,不能忘乎所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人的一生中,總是在成敗得失和煩惱快樂中轉換。不管人生是得意還是失意,我們都應該以樂觀的心態來對待,只有這樣才能在得意之時坦然,失意之時淡然。如果能始終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生活,我們的人生就會與幸福為伴,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在世,無非是在物質的得到與失去中意淫,得失相望,想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只有看淡得失,願意舍,才會有更多的得。有得必有失,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如何思考:如果只關註失去的東西,我們的人生便是哀怒愁;如果能珍惜得到的東西,我們的人生便是喜樂。看淡得失,不掛礙于于心,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我們的品格才會顯得厚重,我們的快樂才會顯得豐滿,人生才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