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太醫院分娩,孕媽媽可以化身美人魚哦。都說自然分娩好,唯有產痛受不了。在分娩當中有很多產婦因為恐懼產痛而懼怕自然分娩,從而選擇剖宮產。對抗產痛的方法有多種,水中分娩就是其中的一種。孕媽不妨化身為美人魚,了解下水中分娩、催眠分娩的好處,為自己的分娩多一份選擇。
安太婦產醫院抗產痛法寶——水中分娩
眾所周知,產痛是子宮收縮壓迫血管,出現氧供不足引起的,水中分娩就是在水裡生孩子,可以有效緩解產痛的一種分娩方式。需要在水中分娩的孕媽通常會被告知提前一周入院檢查,做一個分娩評估。若沒有任何異常現象,完全符合水中分娩的條件,醫生才會同意讓產婦進行水中分娩。一般的情況下只要能順產的產婦都適合選擇水中分娩及待產,臀位的寶寶依然適合水中分娩。
請問,安太醫院醫生水中分娩的產婦什麼時間入水呢
首先,醫生會先確定產婦的子宮頸已開至3釐米左右或是產婦有下水的需求(如宮縮比較強)時才可以入水,醫生把這個過程稱為「試水」。浸入水中以後,產婦一下子就覺得疼痛減輕了大部分,這是因為水有溫度,可以促進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保證血氧供應充足;水有壓力,起到舒適的按摩作用;水有浮力,產婦可以隨意變換自己感覺舒服的姿勢,比如可以側、趴或是跪臥在池邊等。同時,準爸爸也可以進入水中陪伴,護士和助產士會和產婦聊一些溫馨的話題,產房裡面舒緩的音樂也可以讓產婦靜靜地躺著,等待寶寶的降臨。
水中分娩的優勢
分娩池有調溫功能,可以維持水溫在37℃左右,避免了因換水需要產婦離開分娩池的麻煩。在分娩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會用水中專用監測胎兒心跳的儀器,幫在水中待產的產婦測量,一般胎兒在羊水中的心跳數是每分鐘120~160次。同時,再加上水的阻力,能降低胎兒出生時的衝擊力度,使嬰兒緩慢地從產婦的產道滑出,進而減少產婦會陰部的撕裂傷,再加上池中水的溫度與胎兒在羊水中的溫度相似,因此,當嬰兒出生時,不會立即接觸自然空氣中的溫度,不會嗆水,而是先感覺水溫再適應產婦體外的溫度,同時水可以緩解寶寶出生時重力對腦細胞的衝擊。
由於外界給予的刺激性較小,所以在水下誕生的寶寶比普通方式誕生的寶寶受到傷害的機率小的多。而且分娩池的水一直在循環流動,可使產婦全身放鬆,宮頸擴張,縮短產程。產婦體力消耗甚小,產後恢復也明顯優於其他分娩方式。
水中分娩的嬰兒何時斷臍?
水中分娩時,斷臍與嬰兒出水不出水沒有多大的關係,斷臍必須在臍帶停止跳動的時候再進行斷臍,因為臍帶在沒有停止跳動前,說明它們的循環還存在著,呼吸還存在著,物質交換還存在著,也就是說它有一個補償作用。因為剛剛建立的呼吸頻率不夠,再加上肺的通透性還很差,進而氧的交換度不夠,需要臍帶補償。一旦肺呼吸特別好的時候,臍帶自然也就停止跳動了,這個過程也是生理過程,但是很多醫生把這個生理過程打破了,像剖宮產,只要胎兒一出生,就忙著把臍帶剪斷,然後進行子宮縫合。自然分娩也是,將臍帶剪斷後,就將孩子抱走,其實這是不允許的。世界衛生組織有多篇文章介紹,老年痴呆都與早斷臍相關,因為提前剪斷了臍帶,肺呼吸沒有建立好,它的功能也沒有充分發揮,這時相當於斷了後援補給,新生兒就會有缺氧的情況,所以這麼做是違反醫療常規的。若臍帶斷了以後,新生兒仍長時間不哭也是不正常的。
水中分娩好幫手——催眠分娩
催眠(hypnosis)是舶來語,是一種溝通的語言藝術。催眠師通過暗示、誘導和心理幹預使目標人注意力轉移,再經過反覆強化形成定向思維和條件反射的一種科學技術。它已被廣泛應用於宗教、政治、軍事、經濟、心理和醫學領域,特別是在麻醉和分娩專業中應用,效果明顯。
催眠的理論基礎是,人體本身就像一個化工廠,她可以接受語言或觸覺指令後,將電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產生相應的激素、遞質、介質和化學因子,從而影響神經和肌肉系統。比如,聽到特別酸的水果名字就會流口水;人被激怒,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就急劇上升,血壓升高,行為失控。如果受到堅毅果敢的誘導後,大腦的內啡肽分泌增加,痛域會提高。聽到異性的誘惑或求偶聲音,性激素水平會急劇上升,某些分泌物增加,出現性衝動等等。分娩為所有哺乳類生物所共有,如果沒有併發症,順其自然,基本不會疼痛。但是,人如果過於專注某種感覺就會放大。
催眠分娩是一種有益的、放鬆的、釋放壓力的分娩方式,從而使每一個寶寶都能夠在安靜、祥和、喜悅的氛圍中來到這個世界。通過一套成熟的深度催眠、自我催眠和教育程序,以喚醒孕媽媽們自然分娩的責任,同時保障分娩的安全和安逸,最終使得分娩回歸為一種藝術行為。
水中分娩和催眠分娩的結合不僅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享受快樂和幸福,也利於產後恢復。從生產的疲憊角度上講,比傳統生產方式要輕很多,胎盤娩出的流血量較少,產後康復也快得多。並且在產後很短的時間內就分泌乳汁,便於進行母乳餵養。真正的實現了溫柔分娩,回歸自然,保障了母嬰的健康。
安太醫院陳鳳林醫生說,剖宮產的孕媽媽也有機會水中分娩
很多孕媽媽會覺得第一胎生產時採用了剖宮產,第二胎就沒有順產的機會了,其實這個想法不科學。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6個月,即半年後可以下一次懷孕,安太陳鳳林醫生說:之前剖宮產後再次順產沒有危險!
因為子宮下段在非孕時只有1釐米,妊娠末期要拉伸到10釐米,剖宮產就在下段切開10釐米,產後這下段縮回到1釐米左右。所以真正的瘢痕只有1~2釐米而已,再孕時這個瘢痕膨脹係數很小,所以,一般情況下瘢痕不會擴展變薄,而且瘢痕部位比子宮肌肉更結實,本身是不會自然破裂,破裂部位一定是瘢痕以外的肌肉組織。
陳鳳林醫生說,臨床上,子宮破裂多是由於產時亂用催產素等造成的,少數是頭盆不稱或胎位不正沒有及時發現導致。子宮破裂是個漫長而且複雜的過程,分為先兆破裂,部分破裂和完全破裂。如果在醫院試產,在先兆破裂期一定能夠被發現,及時改為剖宮產,很少有危險。因為先兆破裂產婦腹痛從陣痛變為持續性撕裂樣劇痛,產婦有血尿,嚎叫不止。腹部病理性縮復環節節攀升,除非家屬和醫生都是忽視,才會發展成為子宮破裂,危及母嬰生命。所以有剖宮產史就不給試產機會是不科學,也不公正的。
分娩本是一個生理過程,由於人本身的社會屬性導致了分娩的過度幹預,使分娩失去了她本身的美麗。我們希望每一個孕媽媽能夠崇尚溫柔分娩,反對暴力分娩,儘量減少醫學和藥物幹預,控制沒有醫學指徵的剖宮產,在自然分娩中推行水中催眠分娩,基本不做側切,不使用胎頭吸引器和產鉗助產。最大限度地降低產痛,保護女性盆底和機體的完美度,使孕媽媽真正地享受到分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