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荻渚暗潮平,紫綠尖新嫩茁生。盛夏時節,一陣陣蘆筍的清香撲鼻而來,在鄒城市香城鎮蘆筍種植基地,一根根嫩綠的蘆筍長勢喜人,萌動著豐收的希望。 「感謝王書記帶領大家搞這個項目,讓俺們能在這裡打工,有了穩定收入。」一位貧困戶和大家一起抬著一筐蘆筍,笑呵呵地說。
他口中的「王書記」就是香城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市派第一書記王福義。2019年7月,王福義入駐龍水村後,對龍水村土壤、氣候、水質等進行檢測,發現龍水村的土壤、氣候、水質等方面特別適合種植蘆筍,並找到了蘆筍種植銷售一體化的鄒城市立曉農業科技公司徵求合作意向,雙方經過充分調研論證, 決定使用濟寧市派第一書記資金修復2014年山東省水利廳「庫區移民」項目建成的32個廢舊大棚,打造蘆筍育苗種植基地,並於2019年12月將大棚全部修復完畢,配套了監控等設施。
「由於我們使用的是幫扶資金,加之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投資信心。」據介紹,鄒城市立曉農業科技公司與村集體籤訂了15年的土地承包經營協議,2019年12月合同籤訂後,開始進行土地保養、施肥、消毒等工作,2020年3月,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及時復工復產,在16個大棚內種植了蘆筍,現蘆筍生長狀況良好。截至目前,企業已投入資金200餘萬元,現在正在進行基地圍網、生產道路改造、水肥一體化系統安裝、基地功能整體改造提升工作。目前蘆筍長勢喜人,近期每畝可產蘆筍800斤以上,兩年後進入豐產期畝產蘆筍在4000斤以上,並且豐產期可達13-15年,加上蘆筍育苗及其它農產品,基地收益可達200萬元以上,所有產品全部使用「龍水源」註冊商標進行銷售。
為保障蘆筍項目成功運行,基地與濰坊農科院蘆筍研究所籤訂了長年提供種子和技術的協議,並聘請該研究所所長李保華研究員為顧問,下一步將依託李研究員帶的博士生,建成博士工作站;同時依託濟寧市高級職業學校(原濟寧農校)具有涉農專業教師、專家的優勢為基地提供免費服務。農業專家、學校高級講師何伯洪為基地規劃、大棚種植使用、功能提升、多樣化種植等方面隨時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持,確保基地的正常運行、效益最大化,並帶來長期穩定的效益。
鄉村振興,就是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為了讓群眾最大限度地受益,項目採取「村集體+企業」利潤分成的合作經營模式,使村集體不斷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同時實現了村民就近就業,增加村民家庭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現在基地每天用工近20人,進入豐產期後用工可達100餘人,優先使用龍水及周邊精準扶貧戶、殘疾人、老幹部、老黨員等家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助力脫貧攻堅,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王福義表示,香城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將不忘初心,做些實事,把項目做強做大,為鄉村振興貢獻應有的力量。(記者 孫遜)
【來源:濟寧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