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行已經過去四天了,今天我們要去「太魯閣國家公園」。聽說它是已峽谷和斷崖而聞名的,我期待著它能帶給我驚喜。
巴士從花蓮市北行20多公裡,便到了群山環抱的太魯閣峽谷口。老遠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紅柱琉璃瓦牌樓,樓上有個匾,上面寫著「東西橫貫公路」。穿過牌樓,車開上這條公路,便看到湍急的立霧溪,眼前朦朧的山影更激起我興奮·激動的心情。很快,我們便來到了我們要去的第一個景點「燕子口」。
剛下車,大峽谷便屹立在了我的眼前。仔細一看,燕子口所在的峽谷巖壁上遍布著大小的洞穴。這些洞穴有的比我們的巴士還大,有的則比我的拳頭還小,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屋簷下的燕巢太魯閣遊記作文600字作文。導遊地哥說:「幾萬年前,我們這條立 霧溪的溪水不斷衝擊著大峽谷的石灰崖崖壁,形成了一個個巖洞,後來,地勢升高,大峽谷的燕子都來這兒築巢而居,形成了『百燕鳴谷』的奇景,也因此得名『燕子口』。」現在,山谷間的燕群已被車聲,人跡驚走,留下了一個個空空的洞穴,不過峻峭的巖石,冰涼的山風,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來我們一邊欣賞峽谷風光的同時,便走到了「靳珩公園」。聽說為了修這條公路,有一百零八位工人為此犧牲,後人為了紀念他們,修築了「靳珩公園」。我在這裡深深地懷念他們,要是沒有他們,我今天就欣賞不到這秀麗,壯觀的峽谷風光。
離開公園後,我們便要經過一個個蜿蜒曲折的隧道,站在入口便感覺到洞內幽暗無比,涼風習習,不時還有汽車呼嘯而過的聲音
洞內,洞頂上的 泉水不斷滴落下來,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響。據地哥介紹,這個隧道是當初修路工人一鑿一鑿地開鑿出來的,此隧道有九個大彎,也因此得名「九曲洞」。
過了「九曲洞」我們來到了「慈母橋」,整橋是由大理石打造,風格沿襲了傳統的「中國風」設計,這裡也是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合處,一個大峽谷一下子顯現在我的眼前,峽谷兩邊斷崖絕壁,只見溪水從我腳下流過,讓人看了不禁心驚膽戰。關於慈母橋還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一位少年在此地被洪水衝走後,其母卻每日在此盼望兒子歸來。後人深受感動,將此橋命名為「慈母橋」。
太魯閣大峽谷峽谷險峻,溪水湍急,植被繁茂,你也來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