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衝刺要點: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2020-12-16 新東方網
  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歷史觀是人們在認識社會歷史現象、解決社會問題時所採取的根本觀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1.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

  (1)唯心史觀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唯心史觀一直佔據統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了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考究思想動機背後的物質動因;二是只看到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而忽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2)唯物史觀

  馬克思正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它把人們對社會歷史的認識,從唯心史觀的統治下徹底解放出來,它給社會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把對社會主義的研究奠定在實踐的基礎之上,從而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構成及作用

  (1)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屬於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永恆的、必要的條件,它還作為勞動對象也不斷進入人們的物質生產領域。地理環境是各種自然條件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它們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它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社會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但不能脫離社會生產發生作用,不能決定社會的性質和社會形態的更替。

  生產方式就是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結合的特殊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它集中地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生產方式中的生產力體現著人們改造自然的現實的物質力量,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生產中發生的"物質的社會關係"。

  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因為:

  首先,物質生產及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其他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質生產及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面貌,制約著人們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會生活。

  最後,物質生產及生產方式的變化發展決定整個社會歷史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的更替和發展。

  (2)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也包括社會心理與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社會意識具有複雜的結構,根據不同角度可以將意識劃分為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以及作為上層建築的意識形式和非上層建築的意識形式。屬於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稱為社會意識形態,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

  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的內容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第一,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第二,社會意識是人們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第三,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遲或早地發生變化和發展。

  (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第一,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其社會意識的發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某些經濟水平相對落後的國家,其社會意識的某些方面卻可以領先於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

  第二,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相互影響且各具有其歷史的繼承性

  第三,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

  這種反作用就在於,它把不同集團、階級,尤其是統治階級的利益要求內化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們的行動,從而影響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原理的理論意義

  第一,宣告了唯心史觀的徹底破產。

  第二,它使對社會歷史的研究真正成為科學  

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

  1.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

  生產力是人們解決社會同自然矛盾的實際能力,是人類改造自然以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在哲學上,生產力是標誌人類改造自然的實際程度和實際能力的範疇,它表示人和自然的關係。

  生產力具有複雜的系統結構,其基本要素包括:

  一是勞動資料即勞動手段。它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或物質條件,是人和勞動對象之間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它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是區分社會經濟時代的物質標誌。

  二是勞動對象。它是指人們通過自身勞動對之進行加工,使之變為使用價值用以滿足社會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質資料,包括未經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經加工的物體。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合稱生產資料。

  三是勞動者。它是指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知識並從事生產活動的人。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相結合,才能變為現實生產力。

  生產力中還包含著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即一般生產力,它能夠應用於生產過程,滲透在生產力諸基本要素之中而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會引起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素質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科學應用於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夠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現代,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生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是第一生產力。

  2.生產關係的含義和內容

  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係。

  生產關係是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

  生產關係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生產中人與人的關係和產品分配關係。廣義的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再生產的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諸多關係在內的生產關係體系。在生產關係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係是最基本的、決定性的,它構成全部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區分不同生產方式、判定社會經濟結構性質的客觀依據。

  生產關係又是一種客觀的物質的社會關係。生產關係雖然是一種人和人的關係,但它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結成的關係,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首先,生產關係具有客觀性,本質上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人們不能離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自由地選擇生產關係,也不能任意改變生產關係。其次,生產關係是一種物質利益關係,它體現著人們之間的物質經濟利益,不是人們的主觀願望和要求。

  3.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首先,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產關係。馬克思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其次,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當一種生產關係還能適應生產力發展時,它是不會滅亡的;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時,必然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第二,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它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當不變更生產關係,生產力就不能繼續發展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表現得尤為突出。

  4.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構成了二者的矛盾運動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亦稱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規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首先,這一規律在人類思想史上徹底否定了以"道德說教"作為評判歷史功過是非的思想體系,第一次科學地確立了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

  其次,這一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是我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科學依據。

  再次,這一規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保持自己先進性質和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相關焦點

  •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2】
    正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構成了人類社會的歷史,形成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社會歷史規律不是別的,就是人的活動規律。 29.【解讀】本題考查科技革命的作用。 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當舊的生產關係不能適應新的生產力發展時,必然會導致社會的政治變革。本題D項最符合題意。 32.【解讀】本題考查英雄史觀。
  •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一、單項選擇題 1.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    ) A.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 B.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C. 人與人的關係問題 D.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不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規律的制約 10. 一定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是 (    ) A. 生產力 B. 該社會的各種生產關係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與一定生產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11. 上層建築是指 (    ) A. 社會的經濟制度 B. 科學技術 C. 社會生產關係 D.
  • 考研政治知識點詳解: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本章基本內容包括: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和本質;社會的經濟結構;社會的政治結構;社會的文化結構。歷史唯物論揭示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產生、發展的一般規律,首先要闡明社會的物質基礎和本質,又必須揭示社會的基本結構,包括其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由於經濟歸根到底決定政治和文化,社會的三個層次的基本結構的先後順序,也是據此而進行安排和先後闡明的。
  • 2021考研政治大綱解析及複習要點
    2021考研政治大綱已於9月9日頒布,這為考研學子的複習進程,考研教師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鋪平了道路。新東方在線考研今天為大家帶來2021考研政治大綱解析及複習要點。馬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部分出現了兩處變化結合今年疫情,重點需要關注的是實踐與認識的關係,認識的發展及其過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確的實踐觀等有關知識點。材料很可能與人類對於病毒的認識,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有關。
  • 2018考研政治毛概衝刺各章重點總結
    考研政治:一般來說,考研政治是全部的學術型碩士和大部分專業碩士考試的科目,對於同學們來說是提分的關鍵。本文為廣大考生整理2018考研政治毛概衝刺各章重點總結,更多考研政治怎麼複習、考研政治題型、考研政治大綱、考研政治試題等備考資料,歡迎訪問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2014考研政治真題考察重點 新東方陸寓豐解析
    經過對於歷年考研政治真題命題規律的研究,在筆者總結的考研政治5門課區區32頁"必背"中,直接命中選擇題12道原題,3道分析題及涵蓋所有考點,足以體現南京新東方考研政治團隊的精準實力和深厚功底。
  • 2019山東考研政治衝刺必背考點:真理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2019山東考研政治衝刺必背考點:真理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2018-11-02 17:06:45| 數學 | 政治
  • 2014考研政治衝刺複習:最後階段反覆鑽研真題
    2014年考研複習已經進入到衝刺階段,政治要加強識記「形勢與政策」的時政熱點和專題分析,以及做好最後的模擬訓練;同時,還要再次系統地研究歷年的真題,反覆比較,將重複率最高的知識點選出來,強化理解相應的基礎概念和原理。利用接近真題難度的模擬題,進行綜合練習,培養做題的感覺,同時進一步查漏補缺。
  • 2018考研政治毛概衝刺複習重點總結
    考研政治:一般來說,考研政治是全部的學術型碩士和大部分專業碩士考試的科目,對於同學們來說是提分的關鍵。本文為廣大考生整理2018考研政治毛概衝刺複習重點總結,更多考研政治怎麼複習、考研政治題型、考研政治大綱、考研政治試題等備考資料,歡迎訪問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2014考研政治模塊化衝刺:對立統一規律專題複習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原因在於: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它是對事物辯證認識的實質;此外,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對立的實質。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
  • 2015考研英語命題規律及要點
    2015考研英語命題規律及要點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  2014-04-24  大 中 小   三、試題的唯一性  考研英語試題的命制是一門科學
  • 啟航考研衝刺—政治最後五套題(一)答案及解析
    啟航考研衝刺—政治最後五套題(一)答案及解析 http://kaoyan.eol.cn      2005-12-02  大 中 小 正確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一是嚴格按照社會發展規律辦事,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逐步把個體農民引導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二是結合中國農民的特點和農民的習慣,創造合適的過渡形式,循序漸進地完成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三是實行正確的階級政策,對待富農經濟,採取由限制富農剝削逐步消滅消滅富農經濟的政策,把消滅剝削階級同改造剝削者結合起來。
  • 大學政治教材改版後,19考研政治該如何複習?
    教材的變動,相信牽動著每一個考研學子的心,對於很多同學來說,新版教材對考研政治的複習有何影響,如何權衡教材改版的利弊以及該如何複習,如何更高效快速的提分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了。  (二)解讀說法  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改版歷史來看,從2010版、2013版、2015版到即將出版的2018版,一直穩定在3年左右改版一次。主要是加入黨和國家的最新方針、政策、理論成果和措施等,並且根據最新的內容對教材的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  02   教材改版對考研政治的複習有何影響?
  • 2021考研百日衝刺預測題之政治新大綱變化
    2021考研政治大綱因為疫情的原因,往後推遲了兩個月,和去年相比今年的變化幅度不大,比之前預測的變化幅度確實不大但很多意料之中的地方,文都考研給21考研的小夥伴做一下分析,以及簡單的預測。一、大綱變化——毛中特第八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新時代標誌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從發展階段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社會的政治結構  社會的政治結構及其構成要素。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4.社會的文化結構  意識形態與文化結構。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
  • 考研政治衝刺階段提分大法
    考研政治衝刺階段提分大法21考研同學政治提分大法來啦。最後半個月政治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背誦+刷題+總結。核心任務:背誦分析題就要一直背!背!背!。有老師整理好的知識點拿來直接背誦記憶就行,強調一下,這兩天我在使用參考書整理政治複習方法的時候,偶然翻到下圖中的表格,老師能添加如此簡潔實用的歸納內容,可以說很用心了,我當年考研的時候參考書上沒有這樣的歸納內容,全靠手寫,記憶猶新的是我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區分,選擇題一直出錯,我後來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比之後就再也沒有做錯過,平時多做歸納比較,對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幫助。
  • 海天:政治理論試題、參考答案及其考題對照
    【來源:北京海天學校】  政治理論試題、參考答案及其考題對照  編者按:  在2007年考研政治的考前預測中,北京海天的任汝芬、陸衛明、常紅利等老師取得了令人吃驚的高命中率,並受到了全國考生的廣泛讚揚和積極評價。
  • 2015年政治考研大綱(原文)|政治考研 考研大綱_網易教育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的創立。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2.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徵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政治立場、理論品質和社會理想。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和方法。(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1.物質世界和實踐世界觀、方法論和哲學。
  • 2014考研政治:半截子的唯物主義模擬題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試題>模擬題>政治>正文2014考研政治:半截子的唯物主義模擬題 2013-04-26 09:1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考研政治衝刺一定要把握整體「骨架」
    考研新浪微博號:考研室請加考研群:223736936,這樣隨時可提問交流,常發布最新的考研資料。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動動小手讓更多考研學子看到吧!如果是強化階段同學們主要任務是突破知識點,是個把書讀厚的過程,那麼衝刺階段就是要把已經理解的知識點整理出一定的體系和邏輯,把書再變薄的過程,同學們應該利用有限的複習政治的黃金備考時間,使自己提升一個水平,那該如何操作呢?老師認為,很簡單,注意整體把握,這是因為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體系、側重考察方向的知識點,把握住這些複習效果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