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民阻擊戰已經打響,作為個人衛生防護的「第一道防線」,佩戴符合防疫標準的口罩,十分重要。
N95、KN95口罩、醫用口罩、日常防護口罩
......
這些口罩你都分得清嗎?
一起來了解下吧
↓↓↓
我國口罩的主要標準
目前,我國關於口罩的標準涵蓋勞動防護、醫用防護、民用防護等領域,主要包括:
GB 2626-2006 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
GB 19083-2010 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
GB/T 32610-2016 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
YY 0469-2011 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
YY/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常見口罩有哪些?
KN95口罩
N95口罩是NIO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9種顆粒物防護口罩之一。「N」表示不耐油(not resistant to oil)。「95」表示暴露在規定數量的專用試驗粒子下,口罩內的粒子濃度要比口罩外粒子濃度低95%以上。
KN95是我國的標準,相當於美國N95標準。根據國家標準《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的分類,口罩按照過濾元件的效率水平,分為KN和KP兩類:KP類適用於過濾油性顆粒物,KN類適用於過濾非油性顆粒物。
KN95口罩在用氯化鈉顆粒物檢測的情形下,其過濾效率應大於等於95%,即對於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大於等於95%。
醫用外科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為符合《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YY 0469-2011)的口罩。主要適用於臨床醫務人員在有創操作等過程中佩戴。
這類口罩對細菌的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
醫用防護口罩
醫用防護口罩為《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 19083-2010)的口罩。主要適用於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
醫用防護口罩分為三級,各級分別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為:95%、99%、99.97%。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為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T 0969-2013)的口罩。主要適用於覆蓋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中佩戴、阻隔口腔或鼻腔呼出或噴出汙染物。不適用於醫用防護和醫用外科。
這類口罩對細菌的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
日常防護型口罩
日常防護型口罩為符合《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GB/T 32610-2016)的口罩。
主要適於日常空氣汙染環境下佩戴。
如何科學選擇口罩?
1.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公眾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
2.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效果優於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疑似病例、公共運輸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在崗期間佩戴。
3.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防護效果優於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現場調查、採樣和檢測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
4.醫用防護口罩:推薦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及確診患者轉移時佩戴。
5.兒童口罩:建議兒童選用符合國家標準(GB 2626-2006)的KN95,並標註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
再次提醒大家
不管什麼類型的口罩,用過後都要妥善處理,以免成為新的傳染源。
(責任編輯:吳雪琪 審核:盧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