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泰興綠色發展在行動,尾水「澆」出人工溼地
中新網泰州11月23日電(彭婧如 徐姍姍 郎佳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本該出現在公園的景色,如今卻出現在江蘇泰興的一處汙水處理廠附近。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的一處汙水處理尾水淨化生態溼地工程。這裡不僅有蜻蜓,還有鬱鬱蔥蔥的水蔥和黃菖蒲。
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的一處汙水處理尾水淨化生態溼地工程。 中新網 彭婧如 攝
據了解,泰興經濟開發區為貫徹「健康長江行動」方針,實現汙水處理達標後通過溼地進行生態過濾進入水系,配套建設了尾水淨化生態溼地,對汙水廠尾水進行深度淨化。
尾水淨化生態溼地工程應用「單元溼地」概念,採用「大斷面、短路徑、小阻力設計」,通過優化組合不同的「單元」溼地模塊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溼地單元採用「龍身鱗甲」形狀設計,生物氧化塘、垂直潛流溼地、水平潛流溼地、清水涵養塘點綴其中。尾水經生態溼地淨化後水質明顯提升。
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的一處汙水處理尾水淨化生態溼地工程。 中新網 彭婧如 攝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博士、高級工程師王永平介紹,目前該汙水廠每日汙水排放量達8.5萬噸,汙水處理達標後通過溼地進行生態過濾進入水系,避免尾水直排對長江水質造成不良影響。「現在,汙水處理廠的達標尾水通過地下管道進入緩衝區,經過淨化後,水質明顯提升,主要指標相當於從地表水劣V類提升到Ⅳ類。」
目前,泰興經濟開發區汙水處理尾水淨化生態溼地工程總投資1.1億元,佔地面積230畝,目前已建成80畝,預計2021年底全部建成。園區將同步實施水環境系統治理工程,對區內7條河流進行水體生態修復,包括疏浚聯通、生態護岸、草型生態系統構建等,水域生態修復河道長度33km,約20萬㎡,大幅度提高區內河流水體水質。
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的一處汙水處理尾水淨化生態溼地工程。 中新網 彭婧如 攝
解決汙染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老A區是泰興經濟開發區建區時最早進駐的16家化工企業形成的化工集聚區,隨著時間的推移,汙染物排放量多,安全環保隱患大的弊端日益凸顯,園區立即著手開展老A區化工企業關停拆除工作。目前,16家企業已全部關停、拆除結束,不僅改善了周邊環境,還騰出了30畝建設用地。
被譽為「銀杏之鄉」的泰興市因江而生,依江而興。位於長三角地理中心的泰興經濟開發區是綠色發展的積極踐行者,在堅持高端化、精細化、國際化發展方式的同時,將綠色發展納入了園區建設的主題中,先後建成了生態涵養區、汙水處理系統和環境監測體系,「三廢」處置實現了無害化、資源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