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之康)8月1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將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這是中國境內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也是德國公辦高校首個在國外獨立辦學項目。
海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籤約是海南引進境外高水平優質教育資源、加強中德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意味著今年6月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關於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工作邁出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步。
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將引入德國「實踐嵌入式」高等教育模式,首批擬開設經濟信息、智能物流、數據科學、企業管理等專業,開辦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教育,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德國在華企業發展,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推動德國優質企業資源落戶海南。
該辦學項目計劃落戶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目前,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正規劃建設中德產業園,為校企合作、「實踐嵌入式」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及德國大學夥伴企業的入駐等提供必要支持,同時推進相關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並在人才落戶、教師出入境免籤、教師個人所得稅、入境基建材料及教學設備等方面予以優惠。
華北電力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荀振芳認為,此舉創造了高教辦學機構體制上的「第一」,同時釋放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信號。
首先,從教育類型方面來說,在一個不發達的教育地區率先發展職業教育,這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經濟戰略需求而引發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顯著信號,也是社會經濟促進高等教育體系調整的一個例證。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以後,教育體系區域化分類發展的態勢正日趨明顯。海南此舉預示著粵港澳大灣區及延伸區域不僅要發展高水平的精英教育,同時,職業教育的規模化、高水平發展也將成為這個區域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徵。
其次,在辦學體制上,這次海南能突破我國境內合作辦學體制的歷史制度而獨立引入國際優秀資源,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個特例。雖然此舉目前在國內其他地區複製的意義不大,但會在今後一個時期持續反映出經濟對教育的強烈需求,民辦教育、教育集團、合資辦學、名校辦分校等一系列教育將迎來發展機遇。
再次,從整個教育體系來講,海南將迎來教育發展的新階段,並引發對整個人才鏈、教育鏈、師資鏈等大量需求。不僅是高等教育,基礎教育、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也都會隨之有大發展,同時吸引大批青年人才和高端人才。從專業類型來說,不僅會發展理工農醫類等,師範教育也會引發強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