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詩派"代表人物嘗試寫古詩 學生評價不押韻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1]

  劍橋大學甘維爾-基思學院的一個小院裡,一位身材高大、白髮藍衫的老教授正微笑走來,他就是「劍橋詩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該校終身榮譽英文教授J.H. Prynne先生。他有個很特別的中文名字:蒲齡恩(見圖1,宋金峪攝)。

  作為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詩研究所「編外」的「教授」、「圖書館長」,並曾在廣州大學任教過半年的蒲齡恩與廣東高教界交情頗深。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他不時談起自己對廣東的感情,以及對中國大學的美好期許。

  人物簡介

  蒲齡恩,英文名J.H.Prynne。劍橋大學甘維爾-基思學院終身教授,退休前曾任學院圖書館館長,英語研究中心主任。蒲齡恩是當代英國的後期現代主義詩歌的領軍人物,劍橋詩派的中心人物,是當今英語詩歌界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以語言實驗著稱。

  曾嘗試用古漢語寫詩

  羊城晚報:人們稱您為當代英國實驗派的奠基者,但也覺得你的詩很難懂,您自己如何看?

  蒲齡恩:(笑)我也覺得確實比較難懂,但現代詩歌的一個特點就是「難」。當然這可能跟我比較注重詩歌的零件———「語詞」有關係。有一次,我在街上隨意散步,忽然發現路旁有個破紙箱子,我頓生了一個念頭,要把箱子上那個詞「mini-cheddars」(註:一種餅乾商標)用到我的詩裡,後來我真的這樣做了!對讀者而言當然比較難懂,但理解起來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羊城晚報:您為什麼會如此有「中國情結」?

  蒲齡恩:我從小就開始寫詩,熱愛詩歌,寫詩的時候也看到過中國古代詩歌的翻譯,這種特別的東方風格我很喜歡。後來我研究了關於漢代歷史的一些課題,認識了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戴鎦齡教授,從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而我在劍橋的同事和朋友李約瑟博士,也是一位以研究中國科技史著稱的學者。這些都讓我特別關注中國文化。

  羊城晚報:聽說您還曾經一度學習過漢語並用古漢語寫詩。

  蒲齡恩:對,上世紀90年代我在蘇州教書的時候,曾嘗試著學了一點。但是回到英國教書之後,又基本上忘掉了。你們看,這是我寫的唯一一首中文詩,字跡也是我的書法———《結伴覓石湖》(見圖2)。

  第二天,我給學生們看,問他們覺得怎麼樣?可他們只是說,不押韻啊。我解釋,我知道不押韻,因為我的中文詞彙量太小嘛,可他們還是說,不押韻啊。所以我就不寫第二首了。

  關注中國年輕人成長

  羊城晚報:您剛才提到跟中大外國語學院戴鎦齡教授的淵源。實際上,從親自指導他所推薦的博士生開始,您就一直關注著很多中國年輕人的成長。

  蒲齡恩:對,戴教授首先推薦了一位學生,希望他到劍橋來深造,問我能否提供一些指導。我馬上回復,您的學生就是我的朋友,這位學生就是如今中大外院英詩研究所的所長區鉷。我與很多學習研究歐美文學的中國年輕人交流過,他們求知若渴。

  羊城晚報:在研究所,師生們都叫您「洋雷鋒」,因為您不僅指導過很多年輕人,而且圖書館裡有七百多本書都是您出錢出力幫他們搜羅來的。

  蒲齡恩:早先,區教授說辦起了英詩研究所,而且有一個圖書館,我問過他三次是否要幫忙,他才告訴我,圖書館裡沒有書!主要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具備國際結算的信用卡,不能從外國買書。所以我就接下了這個任務。

  羊城晚報:以您在中國的蘇州、長沙和廣州多所高校任教的經驗,覺得中國學生表現如何?

  蒲齡恩:我所待過的中國校園,都很有學習氛圍。街上隨處可見抱著書本和講義的年輕人,他們都忙於學習。我對這種學習氛圍感到非常舒心。但是我也注意到,中國學生缺少批判性思維,不會表達和捍衛自己的觀點,這是需要加強的。

  羊城晚報:您對廣東印象如何?

  蒲齡恩:廣州很繁華,我在中國別處都能騎自行車,到這裡可不行了。而廣州人相對於別處而言,很活潑,很獨立。而如今廣東面臨的問題,其實很大一部分正是它之前成功的原因。比如很多人從全國各地湧到廣東來工作,為經濟發展做著貢獻。但現在,讓人口合理流動、提高外來人的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卻更值得引起重視。

  鄧瓊、宋金峪、馬漢青

相關焦點

  • 【今日積累】山水田園詩派及主要代表人物!
    >一、詩派簡介唐代詩歌流派,是繼承東晉陶淵明的山水田園派,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 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三)、王維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精通繪畫、書法、音樂。王維早年立志於功名進取,寫了許多風格雄渾、境界開闊,充滿豪情逸氣的詩作,其中以邊塞和遊俠題材的詩歌居多,如《少年行》、《從軍行》、《老將行》、《隴頭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詩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標誌其詩歌藝術成就的,還是山水田園詩。
  • 為什麼古詩的第三句一定不押韻?
    有朋友問:為什麼古詩裡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韻(但必須是仄聲),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韻反而像打油詩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首句不押韻,第三句也是不押韻的,而且是仄聲。偶數句「流」、「樓」押平水韻「十一尤」部,是平聲。 我們再看一首平起平收的律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 既不是平仄押韻,也非意境靈感,你知道寫古詩詞的最重要條件嗎?
    作古詩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 是詩心?是平仄?是文採?是意境?是押韻?是浪漫? 我可以告訴你,這些都不算寫古詩的最重要條件。 最重要的條件是對古詩的鑑賞能力,也就是對已經存在的古代經典詩詞的賞析。
  • 要寫好中國古詩詞,如何押韻?
    所以,押韻是寫詩的基本條件。這一點無論對古詩還是現代詩都是一樣的,但是現代詩由於各種新興文化的衝擊,有很多認識和看法與古詩不同。我們講押韻還是以古詩為主。而中國古詩詞又分為古體詩、近體詩、詞牌、散曲等等。押韻這個大的概念針對每一種小的分類又有區別。包括使用的韻書也有不同。
  • 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
    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首先捋清楚幾個概念。從大的方面來講,詩歌包含了所有詩詞文體,不論是現代詩、古代詩、還是古代詩中的近體詩、古體詩,甚至國外的「poem」,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詩歌。這個大概念的詩歌都必須要押韻,中國古代詩歌這個小分支一定要押韻嗎?那是必然的,不押韻的作品,我們是把它剔除在詩的概念之外的。不押韻的作品就不是詩。
  • 詩歌的韻律和意境哪個更重要,為什麼有那麼多不押韻的古詩?
    有哪些不押韻的古詩名篇?首先,這不是哪個更重要的問題。如果把韻律(平仄關係)拿來和意境相比較,還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是題主接著問有哪些不押韻的古詩名篇,很顯然就是將押韻和意境對立起來提問。這是完全錯誤的。
  • 穆旦:「九葉詩派」代表人物
    穆旦這麼寫,或與其家道中落、飽受親戚白眼有關。     11歲時,穆旦考入南開中學,在校刊上發文時,始以「穆旦」(有時也寫成慕旦)為筆名,即將「查」拆成「木」和「旦」兩部分,並易「木」為穆。     從「野人山」死裡逃生     在西南聯大,穆旦所代表的「九葉詩派」轟動文壇,因他們大膽引入艾略特等西方大家的寫作手法,拓展了白話詩的格局。詩人鄭敏曾說:「上世紀40年代學習西方現代化詩歌的,穆旦做得最好。
  • 王曉詩寫好古詩重在立意(組圖)
    曾入選甘肅省紀念西部大開發十周年重點圖書《十年》人物。現為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北大復旦甘肅校友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他的父親王培桐曾任蘭州教育學院院長,在甘肅文化界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因此王曉詩從小就耳濡目染地隨著父親學習了不少國學經典,並且對古詩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當時父親並不希望他走上文學之路,而是讓他學好理工科,將來可以更好的安身立命。於是考大學時,王曉詩報考了蘭州理工大學,學習建築專業。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在大學期間參加詩社,一直嘗試古體詩創作。
  • 為何很多古詩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古人用粵語作詩?看完漲知識了
    古詩詞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許多人在上學時候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多多少少都會接觸一兩句古詩。我們也知道大部分古詩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讀起來要押韻,不過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很多古詩其實普通話讀起來並不押韻。
  • 寫古體詩應該如何押韻?
    現代詩不要求押韻,但如果要寫古典詩詞,押韻是最基本的條件,許多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什麼是押韻為了讓詩讀起來有循環往復的和諧感,我們在特定的句子最後一個字會使用讀音相近的字,這就是押韻。寫詩是如何押韻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不同體裁押韻的規則也有所不同。一.古體詩古體詩的韻腳可以押平聲,也可以押仄聲。除了漢代流行的柏梁體句句押韻之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單數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偶數句則必須押韻。
  • 中唐時期出現的韓孟詩派,在詩歌創作中有什麼樣的藝術特點?
    「韓孟」即是韓愈與孟郊,「韓孟」詩派在中唐貞元、元和、長慶時期大約四、五十年間出現了一個詩歌流派,這個流派除韓孟兩位領頭羊,主要代表人物有盧仝、李賀、賈島,此外還有劉言史、張碧、劉叉、馬異、歐陽詹、皇甫湜等人。
  • 中國詩歌詩體簡明史,學詩歌不得不了解的基本發展脈絡
    如果你了解大曆詩派的產生背景,了解安史之亂文人們的四散逃離戰亂就會明白張繼的情緒,至於有些網友分析說什麼思戀人,思什麼那就是純粹胡說八道了。記得有個女作者寫了分析李商隱的詩,從字面意思上給李商隱製造出至少三個緋聞女友出來。
  • 新月詩派(考研筆記129)
    新月詩派(考研筆記129)學生李清文 編輯新月詩派又稱新格律詩派。聞一多、徐志摩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提倡規範化,標誌著新詩的藝術探求進入了更為自覺的階段。文史知識浩瀚如煙,難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錯,請來函指正,願與同道中人共同進步。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
  • 學詩筆記-格律詩如何押韻?
    在詩歌的源頭,詩和歌是一體的,詩是要用來唱的,押韻是為了唱起來更好聽。到後來,詩不再用來歌唱了,但還可以用來吟詠,押韻的詩吟詠起來更有韻味。中國古詩都是押韻,那麼,作為詩歌形式的經典代表,格律詩是如何押韻的呢?王維一、什麼是韻詩詞中所謂韻,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
  • 馮唐譯《飛鳥集》:押韻最困難
    據出版方介紹,此次馮唐翻譯《飛鳥集》最大的突破在於,馮唐的譯本會盡全力押韻,改變以往《飛鳥集》略顯寡淡的散文體。他認為詩歌應該押韻,不押韻的一流詩歌即使勉強算作詩,也不如押韻的二流詩歌。而在尋找押韻的過程中,馮唐越來越堅信,押韻是詩人最厲害的武器。
  • 古詩的特點是什麼?怎麼寫出一篇古詩?
    我們在欣賞古詩,詠誦古詩的同時,有一個問題擺在了眼前,今天的我們還能寫出來古詩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麼我們該怎們樣寫出一篇古詩(近體詩)呢?換句話說,我們在創作一首近體詩(格律詩)的時候該注意哪幾個方面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換句話說,也就是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 現代人寫不出古詩?究其根本原因,與語言環境根本無關
    現代人寫古詩的話,總感覺似乎缺少了很多的韻味,很多學者或者是專家都研究過這個問題,很多學者認為這是因為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發聲和現在大家使用的普通話不是一種,導致在押韻和詞語的選擇上不能實現古詩的韻味。而且用普通話朗讀古詩的時候,很多的字的發音和中古漢語是不一樣的。
  • 【大班寒課早知道】《恬淡美好的山水田園詩派》:流連於山水之間的美好.
    就好像武俠小說裡不同武功來自於不同的門派一樣,因為詩歌內容和風格的不一樣,它們也有自己的派別,善於寫某一類作品的詩人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詩派,例如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派,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派。 而山水田園詩派也是其中之一。
  • 最奇怪的寫雨古詩,全文無一「雨」字,前兩句還在極言天氣晴好
    山水詩以謝靈運為鼻祖,到了盛唐王維孟浩然的筆下,更是進一步確立了山水詩派的歷史地位。他們筆下對山水有非常精妙的描寫,字裡行間當中充盈著對大自然的謳歌,而且所運用的語言,都有清麗的美感。王維孟浩然之後,山水詩派雖然逐漸沉寂,但偶爾也會有經典之作。即便是在宋詞佔主導地位的宋朝,也有很多詩人自覺寫出山水詩派的詩歌,並在其中展現出獨特的意境之美。一夜滿林星月白,且無雲氣亦無雷。
  • 陳師道的一首五律,精於鍊字,不愧為江西詩派的卓越人物
    陳師道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窮困潦倒,卻始終愛好作詩,幾乎將一生的精力都傾注於詩歌創作上。當時有人問黃山谷,當今詩人誰屬第一?山谷十分乾脆地回答說,沒有人超過陳師道!可見陳師道在北宋詩壇上,享有何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