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不知道,這三個「遊戲」,孩子玩了,越玩越聰明。
遊戲,是寶爸寶媽與寶寶親密互動的一種重要方式。自從有了寶寶之後,「如何陪寶寶玩」就成了一門必修課。
雖然大部分家長從不吝嗇給寶寶買各種各樣的玩具,但事實是,很多新買的玩具寶寶玩一會就會厭倦了,然後被遺棄在角落裡,所以很多家長會覺得花這麼多錢買這麼多玩具太浪費了。
可是你知道嗎?在陪寶寶玩遊戲、玩具這件事上,其實也大有講究哦~買對玩具+家長適度的引導才會激發寶寶對事物探索的興趣,而且也會讓寶寶越玩越聰明!
其實每個寶寶在思考和動手的時候,都是一種新的認識和挑戰。
高質量的遊戲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與情感、維護寶寶的好奇心與解決問題的意願,提高寶寶的想像力和多種思維能力,並且可以很好的培養寶寶的意志力和社會能力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但是究竟該玩哪些遊戲?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該注意些什麼?科大大今天就要來好好說道說道了。
遊戲前的準備工作要做好!
1. 合理安排遊戲時間
寶爸寶媽們在和寶寶玩遊戲時,建議在寶寶就餐、洗澡或睡覺前30~60分鐘,結束遊戲。因為寶寶的情緒會隨著遊戲的進行,從平靜逐漸興奮起來,接著到達最高點後才會慢慢冷卻下來。
如果寶寶情緒正處於興奮狀態,可能影響寶寶就餐、洗澡或是睡覺,就會打亂日常作息。
2.確認環境安全
寶爸寶媽也要排除遊戲區域的危險因素,比如是否存在尖銳的物品、容易讓人滑倒的墊子以及易碎品等。
同時,也要將身上的飾品、手錶等其他易傷人的物件拿掉,以免在遊戲中誤傷,選擇合適的地點一起做遊戲哦~
玩什麼?怎麼玩?很重要!
寶寶在最初認識世界時,感官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通過玩各種各樣的遊戲,讓寶寶感知環境的刺激,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和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
1.搭建、拼裝類
搭建、拼裝類的小遊戲可以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看似是小手的活動,可卻促進著大腦的發育呢。
這種結構類遊戲可以讓寶寶用模仿和想像去對玩具進行重建、改造、變化和新的創造,通過搭建玩具,也可以提高寶寶視覺空間能力,學習數量概念,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與概念。
所以搭建、拼裝類的小遊戲非常有益於寶寶的空間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的發展。寶爸寶媽們可以先和寶寶一起玩一些簡單類的拼接遊戲,比如拼接一個適合寶寶的可愛行李箱...
當然,寶寶也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玩出各不相同的花樣,加入不同的規則,創造發明新遊戲。如用同樣的材料,可不可以拼接出更多的形狀,像是每個寶寶都逃不過的恐龍,也是可以拼出來的。
步驟一:將恐龍頭套卡片拆下來
步驟二:將恐龍頭套卡片依次組合起來
2.塗鴉類
2歲之前的寶寶只能畫出一些沒有形狀和次序的塗鴉,僅僅只是享受肌肉運動的滿足感和筆塗在紙上的快感,沒有實際繪畫意圖。
但經過塗鴉階段後,寶寶注意力持續時間越來越長,且肌肉控制力在發展,塗鴉慢慢有了形狀,就變成了繪畫。
而繪畫對於寶寶成長的好處多得說不完!
繪畫是一項需要技巧和專注力的藝術,寶爸寶媽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正在畫畫的寶寶,神情都是嚴肅又認真,全神貫注的。繪畫還可以促進寶寶運動技能、認知能力、創造力、自信心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3.角色扮演類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玩過「過家家」,不是一把抱住照顧生病的寶寶(玩具娃娃)給它擦眼淚,就是突然神秘兮兮的告訴爸爸媽媽:「我其實是一隻恐龍/小兔子變的!」,總之誰還不是個「小戲精」呢!
其實玩角色扮演的小遊戲,正是寶寶的想像力在發展。在扮演遊戲中,寶寶會學習控制自己,與不同的「角色」不斷用語言和動作進行溝通、協商、合作。
而當寶寶化身成「小恐龍」時,寶爸寶媽們還可以在適合的情況下加入一些科普小教學。比如告訴寶寶:「你知道小恐龍的家在哪裡嗎?恐龍一般生活在....」等等,讓寶寶通過角色扮演獲取知識。
要知道,寶寶愛玩具、玩遊戲絕不是一件壞事,在家長和寶寶的共同活動中,兩代人可以形成平等交談、相互溝通的習慣,障礙自會排除,隔膜自能打破,最容易建立友好親密的感情。
寶寶需要高互動性的遊戲,給予寶寶配合與支持,父母的陪伴是遊戲成功的關鍵。當然選擇合適的玩具對有益的遊戲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不少寶爸寶媽聽過了上面的科大大列出的小遊戲會有些發愁:遊戲的要義我學會了但道具從哪來啊,能不能一物多用啊?
別急,此次科大大舉例的小遊戲道具都來自美贊臣鉑睿推出的驚喜百變箱哦!百變箱可並非浪得虛名,它可以變身拉杆箱,在家也能度假。
更厲害的是,百變箱還能組裝成恐龍頭套,拼裝、塗鴉、角色扮演...一個箱子就可以滿足多種花樣玩法,不僅讓寶爸寶媽陪著寶寶遊戲互動,而且箱裡的美贊臣鉑睿更是有滿滿的營養,助力每個寶寶都成為「聰明娃」哦!
轉發給你身邊的寶媽寶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