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大陸「跑」展會覓商機:這裡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2020-12-16 讀創

「大陸的市場特別廣闊,這些展會可以給我提供商機。」連日來,來自臺灣省新北市鶯歌區的劉政揚帶著自己的臺灣金鶯瓷在國內各大展會亮相。

8月初從臺灣出發,進行了21天的隔離後,劉政揚開始了「掘金」之旅。從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到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再到江西上饒文化產業博覽會,劉政揚一路馬不停蹄。

▲從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到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再到江西上饒文化產業博覽會,來自臺灣省新北市鶯歌區的劉政揚一路馬不停蹄。劉力鑫 攝

4日,為期4天的江西上饒文博會開幕,吸引了國內外共56個城市的600餘家企業參展,共展示了來自俄羅斯、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餘種文創產品。

「僅通過線上的方式沒辦法完全展示產品的獨特之美,只有拿在手中才能體會到產品的精緻,這些展會就是產品的舞臺。」上饒文博會劉政揚的展臺前客商絡繹不絕,許多人駐足拿起產品仔細端詳。

「臺灣的鶯歌就等於內地的景德鎮,每個地域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據劉政揚介紹,臺灣金鶯瓷是一種手繪的黃金瓷器,用瓷泥勾勒圖案,燒成後摸上去凹凸不平,使之有立體感。勾勒完圖案後上釉,最後進行描金。

▲劉政揚正在展示自己的臺灣金鶯瓷。劉力鑫 攝

「在文化類的展會上大多數消費者都會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劉政揚稱,大多數國人都喜愛喝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茶具的精美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交流也是劉政揚此行目的之一。在他看來,內地的制瓷技藝有非常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尤其是江西景德鎮。「就手法而言,還是佩服景德鎮,他們的工藝已經爐火純青。」

同樣來上饒文博會「掘金」的還有臺商賴天青,他的展位就在劉政揚旁邊,賴天青的產品主打棉麻服飾以及一些配飾,這也是他第四年來參加文博會。

「內地越來越多人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越來越講究自然與舒適,這就為我的產品提供了市場。」在賴天青看來,原來大家只講究吃飽穿暖,而現在更加追求服飾的精美與舒適。

「每年展會帶過來的產品都是不夠賣的。」談及產品的銷售情況時,賴天青難掩笑意。

賴天青的產品還銷往美國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賴天青表示,中國傳統的技藝與服飾走出去,可以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李韻涵、劉力鑫)

審讀:孫世建

相關焦點

  • 長三角臺商放眼更廣闊大陸市場
    新華社上海12月12日電(記者潘清孫麗萍)作為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匯聚了眾多臺商臺企。在深耕長三角的基礎上,他們也開始放眼更廣闊的大陸市場,尋找新一輪布局機會。「當前,四川正推動『26條措施』的落實落細,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辦法落實好惠臺利民的各項政策。」羅治平說,由衷希望臺商朋友到四川投資興業,四川擁有的人口、經濟、資源和教育等優勢,穩步發展的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以及加快推進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都讓長三角臺商怦然心動。
  • 臺商在大陸創業:在這裡成為了身價億萬的商人
    打帶跑,原本是棒球運動中的一項專業術語,意思就是打擊球的同時,運動員還要跑壘。而這樣的專業術語卻成為了一些臺商早期投資大陸的經營理念。意思變成了嘗試到大陸投資的同時,也做好立即抽身離開的準備。元祖企業的創始人張秀琬女士直言不諱的說,早期她的經營理念就是打帶跑。   採訪:不瞞你說,早期的臺商,包括我個人在內,都有一點打帶跑。
  • 東莞臺博會開幕 臺企聚力灣區拓商機
    大陸經濟潛力足、發展韌勁強、迴旋餘地大、政策工具多的特點充分彰顯。黨中央作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將為臺資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張志軍表示,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面對深刻變化的形勢和種種風險挑戰,兩岸同胞應守望相助,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共謀發展。
  • 臺商為何看好大陸市場
    深圳臺商企業協會 名譽會長 林清輝:尤其你可以看深圳的腳步比大陸各地節奏快了很多,它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就是說以出口為主,有一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跟國際的運輸海跟空,就是飛機還有船運,好比說深圳的企業製造好的成品要運到美國洛杉磯去,從這裡出廠到洛杉磯可能13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了,如果在內地的話,可能沒有超過一個月很難做得到。
  • 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成海博會亮點 臺商期盼迎來新商機
    國家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成為今年展會的一大亮點,吸引了不少海峽對岸的臺灣企業前來尋覓商機。「希望通過海博會,能把臺灣的防曬面料、防曬成品帶到大陸,銷往全世界。」在位於石獅服裝城的臺灣展館內,來自臺中的易美行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易充邦正在接待兩位希臘客人,在與她們的交談中,易充邦感受到了石獅這片熱土萌發出的新生機。
  • 大陸城鎮化為臺商帶來有哪些商機?
    大陸城鎮化為臺商帶來有哪些商機?2013-08-06 13:00     來源:臺商雜誌     編輯:王思羽  香港、北京及臺灣三地的《經濟日報》在香港舉辦財經高峰論壇,重點討論大陸城鎮化進程對兩岸三地經濟的影響,如果臺灣業界能夠積極應對,將是難得的歷史機遇。
  • 2016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 參展臺商看中大陸商機
    參展臺商看中大陸商機  「2016天津名品展開展後,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家以上的經銷代理商與臺中的參展業者進行洽談。」  熱情的「啡堡創飲」負責人、邱家淼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第一次來天津參展,但也特別了解到天津是個穩定高速成長且值得長久開發的市場,這裡也是臺灣商品連續多年來銷售成績格外亮眼的地方。談及未來三天的展會,他對於天津民眾的消費購買力相當樂觀,也期望有更多的經銷代理商進行洽談,「作為後續拓展大陸通路市場最大的助力,這,也是我們此行參加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的最大目的!」
  • 面對疫情大陸商機一枝獨秀,臺商臺企看好大陸發展
    面對疫情大陸商機一枝獨秀,臺商臺企看好大陸發展 2020年03月27日 14:2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些大陸助力助推臺企復工復產的舉措措施只是縮影,使得廣大臺企深耕大陸市場的信心更強,把握利用大陸商機的動力更足,暖心的溫度、善意的力度、誠心的速度,讓臺企在大陸安心打拼、放心創業、順心發展。萬千事實也充分證明,大陸依舊是臺企最好的築夢家園,依然是臺企最好的圓夢港灣。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疫」籌莫展的臺灣經濟。發展增速「不看好」。
  • 看好大陸市場 臺商信心滿滿
    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對臺服務,讓許多臺企對大陸市場繼續投下「信任票」。3月,臺企國喬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泉港石化項目落戶福建;5月,福州臺資項目「雲洽談」籤約會在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舉行,4個項目正式籤約,擬投資總額22.3億元人民幣……臺商臺企勇於增資擴產的不只是在福建。在四川,今年1—5月,四川新增臺資企業61家,有7家臺資企業增資。
  • 「大陸是臺商投資最佳選擇」
    江蘇是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而位於蘇北的淮安,人文底蘊深厚,經濟發展快速,區位優勢顯著,營商環境優良,在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方面有很大優勢。果不其然,經過十幾年發展,淮安交出了「千家臺企落戶、千億產值貢獻、千名臺商匯聚」的亮眼成績單,落戶淮安的臺資企業超過千家,總投資超200億美元。
  • 臺商:臺灣食品品牌進軍大陸有優勢
    臺商:臺灣食品品牌進軍大陸有優勢 2013年02月17日 19:3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一輩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大陸臺商的改革開放記憶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一輩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大陸臺商的改革開放記憶新華社記者「沒有來大陸,就不能真正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企業帶來的加乘效應。一輩子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幸運的是我們臺商把握住了,實實在在受益了。」回望在大陸的創業歷程,北京捷安特商貿公司董事長林清發感慨萬千。
  • 廈門喜糖市場大 臺商專攻「甜蜜商機」(圖)
    從臺中起家的牛軋糖名店———糖村,看準大陸婚慶需求,進軍大陸轉攻喜糖市場,加上知名藝人高圓圓等名人效應加持,成為大陸新人的婚禮新寵。在廈門,也有不少臺商看好婚慶市場,相關臺商業者直言,閩南地區十分注重婚禮婚俗,遵循的禮數較多,喜糖方面的需求量大。臺商在喜糖產品設計上也別有一番巧思,特別是網購的興起,線上購糖也成為拓展大陸市場的重要渠道。
  •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數字會說話,大陸有商機
    你好臺灣網8月6日消息(記者 蘇伯皓 陳鷺宏)「從第一二季出口到大陸的這個成績單看出來,成長到42.3%,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成長。數字會講話嘛!這最清楚地表明臺資企業、臺商也認為在大陸的投資還是有很大的商機。」
  • 大陸市場到底有何優點,吸引一批又一批臺商來打拼?
    其中,臺灣自大陸進口274.24億美元,增長7.9%;臺灣對大陸出口852.49億美元,成長7.7%。對大陸的出口佔臺灣總出口比重上升至42.3%,創近十年新高。臺北101 (新華社)由此再次證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市場。而這並不以意識形態、人為因素而改變。
  • 臺灣電電公會報告:在陸臺商轉型把握六大商機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臺灣電電公會」)30日在臺北發布關於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產業發展調查的相關報告,該報告建議在陸臺商轉型應把握六大商機。報告建議,首先應掌握大陸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商機。大陸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是要從傳統的要素投入變為效能提升,並帶動技術革命、消費升級和綠色經濟發展。臺商應搭上大陸經濟轉型的快車,積極搶佔大陸新內需市場。其次,應掌握「中國智造」的升級商機。
  • 六大臺商大陸開醫院 臺胞看病不用再往臺灣跑
    業界人士解讀說,繼今年兩岸經貿論壇釋放四項有關對臺醫療善舉後,兩岸醫療合作將迎來新一輪有利局面,最令人矚目的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臺資醫療產業在大陸的發展。  解決臺胞「看病難」  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在大陸投資並居住的臺商及其家屬人數不斷增加,估計在大陸常住的達150萬人左右,僅上海就有50萬人左右。
  • 臺商在大陸
    連續多年,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增長了60多倍。根據臺灣媒體的調查,每3個臺灣人中就有一位家屬在大陸經商、工作。從食品到汽車,從洗髮水、香皂再到電腦……臺商早已經滲透到大陸經濟的方方面面。  大陸經濟成長速度是臺灣的兩倍多、人口是臺灣的五十多倍,現在更是吸引外部投資的熱土……種種因素,讓臺商前赴後繼投身於此,並逐漸形成群聚效應。
  • 根植大陸 臺商冀「深耕再深耕」|大陸|臺商|黃健堂|廣達集團|張...
    彼時正是雨季,位於松江區的那片荒地泥濘不堪,有幾處甚至成了沼澤。「得益於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我們僅花3個月就蓋起兩萬平方米廠房,開啟了廣達集團在大陸的投資布局。」黃健堂說。時隔20年,昔日的荒地「變身」松江綜合保稅區。當年的工廠不斷「長大」,成為筆記本電腦、雲端伺服器等領域的頂尖製造商。
  • 特別策劃:人民幣在臺業務滿一年 臺商激烈搶商機
    特別策劃:人民幣在臺業務滿一年 臺商激烈搶商機2014-02-24 08:49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郭慶娜  編者按:臺灣開辦人民幣業務滿一年市場對人民幣的強烈需求、迅速積累的人民幣存款資金,讓金融業者看到了巨大商機。在臺北的銀行裡,各種攬儲人民幣廣告應接不暇,銀行還紛紛推出短天期、低門檻、高利率等多重優惠。專家和業內人士人為,銀行、郵局等業者紛紛推出服務搶食人民幣商機「大餅」,正是看中了人民幣的廣闊「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