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有的枯死有的遭牛羊啃食……河北沽源多處林帶為何「種樹不見...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河北省沽源縣244省道南側樹林裡枯死的樟子松樹苗(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新華社石家莊6月29日電 題:苗木有的枯死有的遭牛羊啃食……河北沽源多處林帶為何「種樹不見樹」?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曹國廠、高博、杜一方

  張家口壩上地區距北京200多公裡,承擔著為京津涵養水源、構築綠色生態屏障的重任。「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該地區沽源縣採訪發現,當地自2014年實施造林工程——楊樹林退化林分改造工程,目前有多個楊樹林帶下的苗木已乾枯。當地政府表示對相關問題高度重視,正在積極核查與整改。

  河北省沽源縣244省道南側樹林裡栽植的「無根」苗(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輕輕一揪枯死的樹苗就被拔起

  因楊樹林自然老化,張家口壩上地區從2014年實施楊樹林退化林分改造工程。沽源縣2014年至2016年共改造28.05萬畝。為確保造林成活率,造林單位一般是三年工期,即一年施工、兩年管護。

  記者沿244省道在沽源縣閃電河鄉走訪發現,省道南側多個楊樹林帶裡,退化林分改造栽植的樟子松已經乾枯。輕輕一揪,發現這些死掉的樟子松苗樹根稀疏,有的甚至沒有主根。

  「栽植樟子松養護非常重要,即便是帶有營養杯的苗子也得澆水才行。」當地一名百姓說。

  河北省沽源縣長梁鄉地局子村林地裡被啃食過的樹苗(4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記者來到另一片約15米寬、500米長的楊樹林帶,這裡種植的4行樟子松苗絕大部分已經乾枯。

  記者隨後又沿著244省道先後探訪了5條退化楊樹林帶,偶爾能發現一棵活樹苗。

  當地政府回應,存在苗木枯死現象。由於後期管護、澆水、補植補造未能及時跟進,部分標段苗木成活率低。

  交了「保證金」就沒人管了,放牧晝伏夜出躲避監管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當地造林不見林的另一個原因是「禁牧令」未嚴格落實。在實施退化林改造的林帶,偶爾能看到的一兩棵存活的樹苗也遭到牲畜啃食。當地百姓說:「這些樹苗應該是前兩年栽植倖存的,被啃掉頭也支撐不了多久。」

  河北省沽源縣一處公路旁的樹林裡被牛群啃食過的樟子松樹苗(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早在2003年,河北省就下發了《河北省關於家畜禁止放牧實行圈養的暫行規定》,在全國率先實行禁牧,但這道「禁牧令」在有些地方落實不力。

  在沽源縣長梁鄉地局子村東南的大片林地裡,約半米高的油松苗幾乎都被啃掉了頭,不少成了「光杆司令」。這裡一堆堆牛馬糞便隨處可見,距林地不足20米的地方則是一個簡易牲口圈。

  在黃蓋淖鎮黃蓋淖村公路旁的樹林裡,幾十匹馬自由覓食,沒有村民看管。在平定堡鎮小南營村等地方的林帶裡,也可看到幾十頭牛「漫步」其中,樹苗輕則被啃禿,重則被折斷或連根拔起。

  河北省沽源縣長梁鄉地局子村被啃食過的樹苗(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當地一些基層幹部介紹,畜牧業是沽源傳統產業。為落實「禁牧令」,縣裡曾探索過「舍飼圈養」「招標禁牧」「鄉鎮綜合執法隊」等多項舉措,但不少舉措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記者走訪多個村莊,一些村民反映,有的綜合執法隊收取禁牧「保證金」,只要交了「保證金」,再放牧就沒人管了。韭菜溝村一名正在放牛的村民說,養一頭牛交100元,一隻羊50元,他一共交了1600元。

  基層幹部表示,沽源縣2014年至2016年退化林分改造的28.05萬畝涉及全縣14個鄉鎮、140個行政村,面廣、點多、林帶分散,管護難度大。有的村民放牧晝伏夜出,增加了監管難度。

  一名參與沽源縣退化林分改造的造林公司負責人說,工程項目有多個標段,造林公司即便僱人也管不過來,往往「前邊栽、後邊啃,年年種樹不見樹」。

  牛群在河北省沽源縣一處公路旁的樹林裡覓食(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當地採取措施核查整改

  記者採訪了解到,2014年以來,沽源縣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退化林分改造、國家儲備林等工程項目,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13.35萬畝。

  沽源縣一些幹部介紹,植樹造林「三分栽、七分管」,應減少新造林任務,重點放在營林管護、提升改造上,把小樹培養成大樹,讓其儘快成林。

  針對苗木成活率低問題,沽源縣委、縣政府表示,已明確由主管副縣長牽頭,責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立即對全縣2014年至2016年三年的退化林分改造工程,進行全面核查,對於工程質量低、遭到破壞的片區立行立改,利用即將開展的雨季造林儘快完成補植補造。

  河北省沽源縣長梁鄉地局子村林地旁的牲口圈(4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據了解,沽源縣組建了由縣公安局牽頭,以檢察院、法院、森林公安、綜合執法、林業和草原以及各鄉鎮為成員的禁牧專班,嚴格督促各鄉鎮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用好綜合執法隊、村「兩委」和公益崗等管護力量,對屢禁不止、情節嚴重的偷牧放牧行為,堅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劃定管護區域,對縣域內所有退化林分改造、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等所有林業工程實施常年禁牧,面積100多萬畝。其他已成林和植被較好的草地在春季實行季節性禁牧,實現禁牧不禁養。

  村民在河北省沽源縣黃蓋淖鎮一處公路旁的樹林裡放牧(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牛群在河北省沽源縣黃蓋淖鎮田野裡覓食(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在河北省沽源縣長梁鄉,羊群在山坡上覓食(4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在河北省沽源縣長梁鄉,牛群在山坡上覓食(4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相關焦點

  • ...有的枯死有的遭牛羊啃食……河北沽源多處林帶為何「種樹不見樹...
    新華社石家莊6月29日電  題:苗木有的枯死有的遭牛羊啃食……河北沽源多處林帶為何「種樹不見樹」?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曹國廠、高博、杜一方   張家口壩上地區距北京200多公裡,承擔著為京津涵養水源、構築綠色生態屏障的重任。
  • 溫州兔唇新生兒被棄荒山 渾身多處遭螞蟻啃食
    「小孩還活著,但嘴唇裂了,臉上還爬著螞蟻,有的皮膚都被咬破了。」劉女士連忙把螞蟻捉掉,把男嬰帶回村裡並報了警。昨天下午,男嬰被民警送往平陽有關醫院治療。「顎裂情況較為嚴重,皮膚上還有大量的細微破損,遍及面部和身體。」主治醫生介紹,孩子的生命體徵基本穩定,醫護人員已給他餵奶。孩子被發現時,除隨身的毛巾、衣物外,還有一條粉紅色的塑料腳環。
  • 遼陽東路變身景觀大道 完成160畝林帶綠化
    三個月前記者從青銀高速遼陽東路入口經過的時候,這裡有一個十幾米高的高炮廣告,轉彎處的綠地像被羊啃過一樣,斑斑駁駁,幾棵樹也瀕臨枯死。6月30日記者再次到達這裡時,看到昔日的斑駁草地變成了一個立體小花園。草地上種著白色、紫色和黃色的小花 ,擺放成海浪形狀,很有海濱城市特色。小山坡上疊起了立體的花盆,裡面的植物嫩綠喜人。
  • 安忠:兩年為沽源馬鬃山植綠萬餘畝 實現多重收益
    原標題:安忠:兩年為沽源馬鬃山植綠萬餘畝 實現多重收益  長城網張家口8月13日訊(記者 鄭世繁 通訊員 梁志剛 閆利霞)8月12日,沽源九連城鎮馬鬃山村村民像過年一樣,歡快地跳起了秧歌,放起了鞭炮,個個喜笑顏開,歡慶由沽源察北中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忠投資建設的桃園山莊生態園開業,該生態旅遊項目佔地6萬畝,可解決村民就業500餘人。
  • 這裡的南瓜又甜又面 河北沽源喜迎豐收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 王穎)收穫的季節如期而至,河北沽源的田間地頭一派農民忙碌的景象。9月10日,在沽源縣庫倫淖村,臨近天鵝湖度假村的農田,有20多位農民正在忙著採摘南瓜,路旁停靠的卡車整齊碼放著裝滿南瓜的麻袋,準備開往石家莊的農貿市場。
  • 20多棵行道樹部分樹根遭切 市民擔心樹會枯死
    行道樹根部被切除東南網7月29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吳臻 毛朝青 實習生 鍾真真 李居 文/圖)昨日,因道路改造工程,福州倉山上渡路上不少行道樹的部分樹根遭切除這讓不少途經此處的市民擔心,被破壞根部的行道樹會枯死。昨日下午5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這段長約50米的路上,路沿石全被挖出,靠近車道一側的行道樹部分樹根被切除,切下的樹根被堆放在樹下。路面上有幾名工人正在作業,一名穿著格子T恤的男子,正拿著斧頭,不停地砍著裸露出來的樹根。還有一名穿著藍色格子襯衣的女子,正蹲在樹旁,將切除的樹根撥到路邊。
  • 河北沽源舉辦「沽水福源」採風活動
    採風網趙志忠(趙剛)報導:2019年6月29日,由河北省張家口市詩詞協會沽源分會主辦、沽源縣沽水福源度假村承辦的「沽水福源」採風活動,在沽源詩詞協會詩教基地「沽水福源」度假村舉行。採風活動由沽源詩詞協會常務副會長郝豔芳主持,參加採風活動的有:河北省沽源縣歷史文化協會會長盧元貴,縣老年書畫研究會協會長陳建國,縣作家協會主席張沫末,沽源縣沽水福源度假村董事長賈樹軍,沽源詩詞協會常務副會長郝豔芳,沽源縣詩詞協會會長溫秀榮 , 副會長徐靜媛 、趙明遠、崔振兵、 趙學燕、 於春淋及沽源詩詞協會會員近五十人參加。
  • 河北沽源這幾處美景,每一處都驚豔了旅行的時光,一定不要錯過哦
    1、閃電湖壩上草原閃電湖地處河北沽源,是灤河上遊最大的湖,因入湖前的河流為閃電河而得名。在高處俯視,湖的形狀也極像一道閃電。3、沽源壩上草原沽源草原位於張家口東北180公裡的沽源縣境內,北接內蒙古草原。主要景點有距沽源縣城50公裡、距張家口230公裡的金蓮山莊。海拔1800米,山莊總面積6萬畝,是塞外天然野生植物園。夏季的金蓮山莊蜂飛蝶舞、泉水奔湧、風光無限。沽水福源度假村位於沽源縣城東5公裡處,佔地約3萬餘畝,其中水面面積1.2萬餘畝。
  • 世界環境日 河北沽源志願者義務清潔「京津水塔」
    在清潔現場,志願者們一手持鐵鉗、一手拿袋子,將水源地附近的垃圾撿入袋中;有的拿著耙子,在水面打撈漂浮物;有的攀上大樹,清理纏繞在樹上的雜物。當地老鄉也被志願者的熱情所感染,主動投身到了撿拾垃圾的隊伍中。隨後,志願者隊伍又來到閃電河畔,沿閃電河道徒步5公裡清理周邊垃圾、廢棄地膜。經過近5個小時的努力,水源地周邊的垃圾被撿拾乾淨,裝成十幾大包隨車帶回掩埋。
  • 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啃指甲?醫生:除了缺營養,還跟父母有關
    有的習慣作用積極,而有的習慣卻讓父母擔憂萬分,比如&34;,是許多家長的苦惱所在。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孩子為什麼喜歡啃指甲吧。小雪是一個漂亮可愛的4歲女孩,皮膚白嫩,頭髮烏黑,一雙大眼睛黝黑深邃,仿佛童話裡走出的&34;。
  • 「跨國使者」白枕鶴現身河北沽源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
    「跨國使者」白枕鶴現身河北沽源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 2020-03-11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棄嬰遭巨蜥啃食慘死,網友怒斥:父母不是人!
    棄嬰遭巨蜥啃食慘死,網友怒斥:父母不是人! 據外媒報導,近日,泰國洛坤府發生一起悲劇。一名新生兒疑似遭父母拋棄後,又遭巨蜥啃食。孩子被發現時全身都是傷口,已經被巨蜥分屍。這起悲劇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網友紛紛怒斥孩子父母,不配為人!
  • 張北——沽源——康保自駕遊
    草原布達拉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沒有金碧輝煌和流光溢彩,有的卻是淳樸和自然的美。站在觀景臺上向下俯瞰,遠處群山環抱的一個山坳裡,錯落有致的民居和層層遞進的梯田,配上一抹夕陽的餘暉,共同組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藝術品,讓人對「布達拉」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 為何有的人容易暈車,有的就沒事,可能與它有關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暈車暈船的情況,對於這類人來說,每次出門坐車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為何有的人容易暈車,有的就沒事兒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可能與它有關。耳石是耳朵中非常小的一個器官,它對於維持身體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兩個耳朵裡面的耳食數量不一樣的話,在坐車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眩暈的情況,因此就出現了暈車,會讓人渾身感覺到不舒服。
  • 苗木傷口的護理
    中國園林網10月18日消息:因冬春修剪、機械損傷、人畜損傷、凍害、風害等造成的苗木傷口,必須及時護理,以減少樹體水分損失並防止受凍,避免病菌侵染,促進傷口癒合,恢復樹勢,可採取以下方法進行護理:一、切除 對已枯死枝條,可從傷折處附近鋸平或剪去。
  • 農村門前種樹,有的樹旺宅有的樹大忌,必須要知道
    在農村有許多俗語都有它特定的含義,小編認為有的俗語是有意義的,比如一些象徵著農時的諺語,這是許多代農民用自己的智慧所總結的東西。而有的俗語卻只是依據風水所起的,比如這句門前不栽桑門後不插柳。小編認為如今這句話沒有多大的現實含義,不過我們還是來分析一下這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農村的很多俗語和老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也是由於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被叫做十句俗語九句真。
  • 有的像開了掛,有的則大呼上了當,贏家是它!
    這種驚天大反轉也是讓小龍蝦們受寵若驚,還以為來到這裡能夠逍遙自在,所向披靡,沒想到碰上了一群吃貨對手,才有如此多舛命運。不過也只有在中國的小龍蝦是如此命運,在國外,它們還是很瀟灑的,據說歐洲人都不識貨,根本不吃,真的是可惜了。
  • 揭秘張家口沽源天鵝湖
    在看完沽源湖邊朝陽後,可以跟著湖邊走進林蔭小道,緩緩而行,感受草原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在路邊隨處可見的牛羊,讓你卸下在大城市中的疲憊,在這裡仿佛只有天地、牛羊、草地讓你遐想不已。到了下午,遊牧人揮著手鞭,趕著自己的牛羊到了晚上,湖邊的星光,讓人仿佛置身於浩瀚無邊的宇宙,讓人留戀忘返,不想走出這副畫面。只想在這夢境般的地方永久的待下去。
  • 河北沽源發現金元時期密集陶窯遺址
    原標題:河北沽源發現金元時期密集陶窯遺址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考古隊在張家口市沽源縣九連城城址考古勘探過程中,在城址南側發現一處古代窯址。經考古人員初步判斷分析,認為該窯址為半地六式窯爐,歷史年代為金元時期,是一處新發現未登記在冊的古代文物遺址,也是該縣首次發現的古代窯址,填補了不可移動文物的空白。 九連城遺址位於河北省沽源縣九連城鎮政府所在地北行一公裡處,建於金代,初稱昌州,曾經是集政治、軍事、貿易、手工業、農牧於一體的金代塞外三重鎮之一。考古人員對該窯址發掘清理後發現,這是一處並排兩座燒制陶器的古代窯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