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壓力」準確來說是壓強,應作為「規模、程度、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的字義,在日常生產工作常稱為「壓力」,而並非物理學中嚴格定義的壓力,特此聲明。
壓力單位的前世今生
壓力是指作用在與物體表面垂直方向上的每單位面積的力的大小,即是分布在特定作用面上之力與該面積的比值。
壓力的發掘源自於人類對於自然規律不斷地探索和求解:1594年,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發明灌溉機專利的時候發現其吸水泵的極限距離為10米;1643年,埃萬傑利斯塔·託裡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選用水銀作為真空實驗材料,成功獲得了「真空」,並以此創造了第一個氣壓計,真空測量的單位Torr「託」即是以託裡拆利命名;1648年,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在驗證上述兩者的「新真空實驗」中,論證了產生真空的原因,並稱之為「壓力」,是均勻作用於任何方向的。在現代國際單位制中,標準壓力單位是帕斯卡,在不混淆的情況下可簡稱為「帕」,便是以布萊茲·帕斯卡之名而命名。壓力的計量單位制
目前世界上主要廣泛使用兩種計量單位制,國際單位制和英制單位制。
國際單位制,亦稱為SI單位制(SI是法語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的縮寫),其源於基於十進位計數的公制單位制(亦稱為米制單位制),是科學、技術、工業和貿易的通用單位制。國際單位制起源於十八世紀末的法國,並於1960年的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通過並推薦使用,並隨著科技進步和精確度的提高而補充修訂,如2018年第二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新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定義的提案,於2019年5月20日生效,其中就包括停止使用「國際千克原器」來定義一千克而改為基於「普朗克常數」更為精確的計量方法。英制單位制是源自於羅馬的度量衡單位,是以農業生產為基準的單位制,是無法精確定義計量的,因此是一種必須與國際單位制相掛鈎的單位制。英國於1995年完成了從英制單位到國際單位制的轉換,但直至今天,依然有部分國家和專業領域仍然沿用英制單位,如常用英寸來描述手機屏幕大小。我國制定了有關量和單位的一系列國家標準,等效採用了國際標準ISO 31(ISO/IEC 80000),如現行的強制性標準GB 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推薦性標準GB/T 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和GB/T 3102.3-1993《力學的量和單位》等。常用壓力單位的名稱與符號
單位名稱單位符號英文名稱標準大氣壓atmStandard atmosphere毫米汞柱mmHgMillimetre of mercuryPound-force per square foot壓力單位換算表
1 bar = 100 000 Pa = 0.1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