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從古至今,良好的人居環境就是人們不變的追求。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廁所革命更是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被擺在突出位置。近年來,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始終把廁所革命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不斷探索,立足機制、文化、亮點三大建設,實現了96.85%衛生廁所高普及率和99.8%的群眾高滿意率,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改廁之路。
「上下」同步,以機制建設提高改廁行動力
上至戰略精心謀劃。雨湖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廁所革命對農村人居環境面貌改善、農民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意義,深刻認識到改廁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於改變農民的衛生習慣和生活觀念,是一項艱巨性與複雜性並存的政治任務。為此,一是加強組織建設。成立了「廁所革命」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區長任組長,區農業農村局長任副組長,區財政局、區衛健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相關鄉鎮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高位推進。今年,進一步成立區鎮村三級改廁辦,共設置工作人員44名,配齊人員隊伍力量,為縱深推進廁所革命搭建了管理框架。二是加強制度建設。注重建章立制,印發《雨湖區2020年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方案》,對全年農村改廁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對年度任務分解、各階段性目標、實施步驟、資金管理、驗收辦法、工作紀律等相關要求進行了明確。把廁所革命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考核體系,實施一季度一評比,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鈎,形成正反雙向激勵機制。三是加強部署調度。從今年6月到10月,分別召開農村改廁調查摸底部署會、全區農村重點工作會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全區上下形成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是上級黨委政府的重要決策、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的廣泛共識。
下至一線落地生根。一方面,良好的機制建設需打通「上下動脈」,確保上級部署指示得到嚴格落實。在強有力的組織架構下,各級管理協作力量得到充分發揮。區級改廁辦負責督查指導,定期赴鎮村開展質量進度督查,在改廁攻堅期,更是採取「日調度+周通報」制,倒逼任務鎮村迎難而上、嚴格落實任務。鎮級改廁辦為責任主體,管理全鎮各村改廁工作。村級改廁辦為實施主體,督促施工隊伍一線作業。另一方面,完善的資金保障機制也是落實改廁任務的重要一環。今年,改廁出臺了新國家標準,建設標準和改廁成本均提高,雨湖區改廁模式由現澆式化糞池改為玻璃鋼式化糞池,成本同比提高108%,改廁壓力進一步加大。為此,區級確立了「財政兜底+引導自籌」的資金保障機制,整合中央省市級改廁獎補資金140萬元,配套區級財政資金510萬元,四級財政投入共750萬元。同時,積極引導群眾投工投勞,配合施工,使今年改廁工作穩步推進。
「內外」兼修,以文化建設提高改廁凝聚力
雨湖區通過廣泛開展交流及積極自身實踐得出:改廁工作的明顯成效離不開群眾由衷支持,政府守正創新,強有力改廁共識的凝聚,離不開良好長效的改廁生態和文化氛圍的形成。對此,雨湖區高度注重改廁文化建設,力求「內外兼修」,不斷推陳出新,營造良好改廁生態。
內化於「心」,加大宣傳教育。一是區級用心。改廁初期,一些群眾由於習慣使用旱廁而對該項工作不理解不認可,改廁意願不強導致改廁工作遇阻。為了讓群眾認識到改廁的好處,改變舊有衛生習慣,區級廣泛宣傳發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新聞、「村村響」及出動宣傳車、懸掛宣傳橫幅等方式大力宣傳普及改廁科學原理和衛生健康知識,引導和幫助農民群眾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二是村級齊心。在有力的宣傳教育氛圍下,改廁工作逐漸取得了群眾支持認可,群眾由「要我改」轉變為了「我要改」,改廁任務分解得到迅速落實。如聯映村七衝組袁志明等人明確表示:「別說不要我們出錢,就算要求我們適當投工投錢也可以。」9月1日的湘潭日報對此亦發表了《農村人居環境丨啥情況?雨湖區聯映村300個改廁名額不夠強?》的報導。三是鄉鎮盡心。為進一步鞏固宣傳效果,在區級指導下,各任務鄉鎮製作了改廁「政策明白卡」3500份,切實發放到各任務村、宣教到各改廁戶。同時,自主評選「改廁先進戶」,鄉鎮予以表彰獎勵,引導先進積極分子當好宣傳員,反饋使用效果,調動整體改廁積極性,進一步助力農村改廁工作深入民心。
外化於「行」,堅持守正創新。改廁文化建設不僅要取得群眾的廣泛支持認可,更要落實到有效的舉措和創新的方法上來。具體來說,一是精心組織培訓。區級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各任務村施工隊伍開展全面培訓,並嚴格落實首廁過關制,於6月30日在姜畲、鶴嶺兩鄉鎮率先建成6座首廁,首廁推進進度領先全市。二是嚴格實用導向。改廁不是形式化任務,而要真正便利群眾生活。全區注重長效管護,落實「回頭看」機制,確保改廁實效。分別於今年4月和8月對改建的無害化廁所開展了兩次集中排查整改行動,組織施工力量,對發現的178個問題迅速整改,獲得群眾高度評價。三是加強內部學習。區級定期組織任務鎮村召開廁所革命經驗交流會,為各村改廁工作經驗交流搭建平臺,對改廁任務落實又好又快的鎮村提出表揚,作為典型推介。四是加強對外交流。在今年新國標出臺、廁具市場尚未成熟的改廁形勢下,雨湖區摸著石頭過河,一方面加強與上級對接,了解最新改廁動向,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縣市區交流,共同探討各地經驗。同時,認真開展市場調研,6月17日,組織農業、衛健、市場監管、鄉鎮等部門單位赴韶山市和湘潭縣廁具生產企業考察玻璃鋼化糞池生產情況,對玻璃鋼化糞池市場行情、價格、質量參數等有了深入了解,為後續工作的推進打下基礎。
「點面」結合,以亮點建設提高改廁競爭力
著眼於點,示範引領。雨湖區高度注重改廁亮點建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基礎,全力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樣板。以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易建河等5村為試點,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工程。各村無害化率均達到86%以上。各改廁亮點村村容整潔,群眾衛生習慣、生活觀念健康,幸福感、獲得感較高,為帶動周邊村落實施改廁、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湘潭日報對此發表了《雨湖區龍安村:濃墨重彩繪新村》《白鷺湖畔村莊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丨雨湖區笙肖塘「身價」陡增10倍,有啥「秘密」?》等系列報導。
立足於面,深化拓展。要切實提高改廁水平,煥新農村廁所面貌,就要把亮點建設深化拓展到面。雨湖區充分發揮亮點村示範帶動效應,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市區領導辦點制度優勢,於2018年率先打造了「一江兩水」流域改廁片區,後又對姜畲鎮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核心村及國省道沿線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打造新的改廁亮點片區。目前,重點改廁片區已有7個村無害化率達70%以上,各村打造50戶以上集中連片示範點共20處。農村廁所革命示範成面趨勢逐步形成。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小小的廁所擦亮的是生態振興的底色,承載的是農民群眾對鄉村振興的殷切期望,考驗的是施政者的治理遠見和智慧。雨湖區改廁經驗取得的背後是「上接天線」的深刻領會和「下接地氣」的貫徹實踐。「十四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質工作即將來臨,農村廁所革命還需賡續發力,不斷探索,如同步糞汙資源化利用工程、改外(化糞池)改內(廁屋內件)相結合的建設機制等,真正把民生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
(作者:湘潭市雨湖區農業農村局 李姿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