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 通訊員肖芳 視頻剪輯趙鵬
武漢市民要寄包裹、買藥品、買農副產品,或辦理車管、住房、社保、公積金等各種政務業務,將可以在家門口的郵政網點一站搞定。12月22日,由武漢市扶貧辦、江漢區政府、武漢郵政公司聯合建設的「武漢消費扶貧專館·江漢館」,在紅旗渠路郵政網點開館,成為武漢市第一家集納多項政務、金融、醫藥和消費扶貧業務的大型複合型社區「便民航母」。
一座網點覆蓋近200項民生服務
上午10點,記者剛進入紅旗渠路的郵政網點,就看到分為了幾個不同的服務專區。「剛剛辦了銀行業務,馬上就可以在政務服務的自助終端辦住房業務。」家住附近的居民劉女士說,沒想到郵政網點已經可以兼容這麼多便民服務,以後辦各種事情都會很方便了。
在這家郵政網點裡,除了可以辦理銀行業務、郵政綜合業務以外,還可以在24小時政務服務的自主終端上辦理關於住房、公安、社保、公共信用、公積金、民政、稅務和其他各種政務業務;在網點櫃檯上,有駕照的居民隨時辦理駕駛員體檢換證的「警醫郵」業務,以及機動車、駕駛證類20餘項交管業務及解抵押業務、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新辦及延續等13項便民政務業務,以及為小規模納稅人辦理代開普通發票及代徵稅款業務等。
網點工作人員介紹,江漢區行政審批局布放在網點內的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機,可以為居民提供房管、醫療、人社、公安、稅務等21個政府單位的180項查詢服務,網點政務臺席+政務自助機具共計能夠辦理193項便民服務,佔市民之家各單位線下辦理業務事項的62%。
家門口一站搞定生活所需
在郵政與政務服務之外,複合型的便民網點通過打造消費扶貧館、引入超市、藥店和自主寄遞站等業務,讓居民可以一站搞定社區日常生活所需。
記者了解到,目前紅旗渠路網點的線下消費扶貧館已引進、銷售來自38家本地農村合作企業的200餘款質優價廉的農特產品。同時,積極打造線上「武郵購扶貧專區」,讓消費者既能在郵政線上電商平臺下單精選的農產品,到館內進行線下自提,也可以享受由郵政配送到家的服務。
在網點裡,記者看到消費扶貧館內雲集了省內各地的主打農副產品,其中包括菠蘿油、房縣黑木耳、鍾祥葛根粉、五紅堅果羮等特色農副產品。此外還引入了中商超市,為周圍居民提供生鮮、日用等各類日需商品。
在網點的另一端,武漢天濟大藥房提供各類常用藥和處方藥,不定期聯合開展惠民購藥活動,目前正在嘗試利用郵政寄遞渠道優勢,與藥店共同推出「線上購藥,郵政配送到家」的服務。
在快遞自助區則設有4組智能包裹櫃,共144個包裹格口和一臺「自助寄遞機」,24小時為周邊居民提供包裹暫存和退換貨寄遞服務。工作人員介紹,今年雙11期間,這4組包裹櫃成為投遞員的好幫手,每天大約能代投包裹190餘件。
武漢將有更多複合型便民郵政網點
據了解,紅旗渠路上的郵政網點周邊共有12個居民小區,服務覆蓋人口約20萬人,全面改善民生需求,接下來武漢郵政還將根據實際條件,在全市各地進行考察,以便民服務為核心,打造更多複合型「航母」網點,一方面帶動產品扶貧和消費扶貧,另一方面更給武漢市民的社區生活帶來便利。
武漢郵政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正在著力增強社區網點的民生服務項目,疊加共享寄遞、便民政務服務、文化生活和智能家居體驗等,把郵政網點打造成為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據了解,目前郵政網點不斷通過資源整合,疊加政務服務項目,以「郵政便民服務+政府公共服務+社會民生服務」模式,全面升級網點服務功能:「與武漢市扶貧辦共同建設江漢區建設扶貧館,就是通過提供集農產品展示、銷售、直播、交流等為一體的固定運營平臺,推動消費扶貧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