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 11月5日消息,臺塑創始人、一代「經營之神」王永慶與世長辭,他92年的傳奇一生給海岸兩地留下了大批的企業、大量的慈善事業和寶貴的經營智慧。從90年代至今,王永在在大陸投資超過數百億美金,投資領域涉及電力、石化、教育以及醫療領域。
王永慶子女中被公認為「最像父親的孩子」、威盛集團董事長王雪紅,近日向網易科技回憶父親的生平點滴。讓我們從一個子女的口中,緬懷一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傳奇人生。
一、
父親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受父親的影響,我們全家都信奉基督教。在很小的時候,我便隨著家人早晚參加禱告,父親總是很嚴肅,將心中的快樂和不解認真的說給神聽。
二、
生為臺塑的老總,父親似乎永遠都有打理不完的事情。只是偶爾,他也會陪媽媽到郊區走走,這個時候的父親不再是嚴肅的,而是慈祥的,他和母親有說有笑,暖風輕輕的吹過他們的髮絲,我追逐著草叢中的蝴蝶。父親祥和的笑容,成為那個時候最溫馨的記憶。
三、
小時候,每個月,父親還會帶我到長庚醫院,陪著他在那邊忙碌。醫院很多大事都要父親來決定,經常一整天父親也跟我說不上幾句話。但只要有空,父親總是跟我強調一句話:所有的錢都是社會的,最終還是要回報給社會的。
四、
十幾歲時,我在父親的安排下離開臺灣,前往美國求學。那時候的日子是艱苦的,父親給的錢只有精打細算才能用到月末。而且,父親也不允許總打電話,因為當時長途電話費很貴。我跟父親的交流主要靠書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收到父親的長信。信中父親總會給我講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企業的經營管理知識,父親的字很潦草,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很難看懂。但這些信我都認真的保存了下來,時時拿出來讀讀,信中的內容也成為指導我如何管理公司的「管理聖經」。
五、
離開大學以後,我先後在二姐和父親的公司做事。88年的時候,我把母親給我的房子拿去作抵押借款建立了威盛。當時,父親沒有給我一毛錢。這是父親的慣常做法,二姐創立大眾的時候,父親也沒有給錢。但是,在威盛發展的過程中,父親還是幫了大忙。創業初期,我去請人,一說我是王永慶的女兒,別人的信任一下子就會提高几分。
六、
父親很節儉,最忌諱浪費。他喝咖啡的時候有一個習慣,把奶精倒入咖啡後,一定會再倒入些許咖啡到奶球,將殘留奶精涮出來再倒入咖啡,確信沒有浪費後才慢慢地享受。
七、
在父親看來,蔬菜只有生吃,其營養素和礦物質才不會流失,而吃有機蔬菜更有抗氧化的功用。正因為如此,父親無論吃什麼蔬菜,都會把它做成色拉。
八、
父親生活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普遍很貧苦,在爺爺生病的時候,入住長庚醫院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這讓父親一直耿耿於懷。1976年,他特別捐出新臺幣20億元,成立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如今,長庚醫院早已成為島內知名的醫院,更是一般民眾求診時的首選之一。
九、
父親對我的態度沒有因為我創業而有所改變。每次去見父親,他都會就一些問題追根究底。儘管在之前都會做精心的準備,但是一見到父親,我就會惴惴不安,害怕被父親問住。但也就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刻的理解了父親的管理理念。父親倡導的「永續經營」仍是威盛的基本理念,父親提出的「持續合理化」也是威盛不斷往前走的動力。
十、
父親一生對己克勤克儉,但對他人、對社會,他從不吝惜。就在去世前不久,90多歲他還在為在大陸開設長庚醫院而奔波。父親的去世驚動了很多人,幾天來,父親的靈前總是有很多人前來弔唁。這其中,有他的朋友、他的下屬、他的員工,還有他的學生,他幫助過的人……我知道:他們也像我一樣為父親的離去悲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