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則「5齡童玩了3年手機,一覺醒來黑眼球幾乎沒了」的報導引起廣泛關注。」 因此,一旦覺得孩子有斜視「對眼」,應及時去醫院就醫,先判斷是真性還是假性,從而進行治療改善。
法制晚報訊(記者 陳斯)近日,一則「5齡童玩了3年手機,一覺醒來黑眼球幾乎沒了」的報導引起廣泛關注。長時間玩手機、PAD等電子產品到底會對眼睛造成怎樣的傷害成為熱議話題。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醫學專家。專家表示,斜視的發生與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斜視也分真性、假性,家長需注意早預防、早治療,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進行視力篩查。
電子產品不會直接引起斜視
據報導,4月5日,家住漢川的5歲男孩小鵬一覺醒來,發現家裡的門窗桌椅統統變成了雙份,不由得被嚇哭。應聲趕來的奶奶更是被眼前的一幕嚇壞,只見孫子的「黑眼珠」完全偏到了一邊,眼睛裡幾乎只剩下了眼白。經醫生檢查發現,小鵬是發生了斜視。
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東區兒童醫院眼科特級專家李莉表示,斜視的發生與使用手機、PAD等電子產品並沒有直接關係。斜視發生原因比較複雜,如果是突然發生的,可能是外傷等造成的麻痺性斜視。一般常見的斜視是共同性斜視,與肌肉運動不協調有關,和用眼沒有直接關係。
李莉介紹,斜視大體分共同性斜視和麻痺性斜視。麻痺性斜視是肌肉運動不好,眼球不能轉,誘因往往是外傷、病毒感染、顱內腫瘤等神經科的疾病。
我們平時常常見到的是共同性斜視,這種斜視是雙眼都斜,角度也是對稱的,眼球轉動沒有問題。共同性斜視的分內斜、外斜,例如「對眼」就是內斜,陽光下愛閉一隻眼往往是間歇性外斜視。李莉表示,間歇性外斜視很難自行恢復,需要手術恢復。
斜視越早治療越好。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眼睛「斜了」,覺得年齡大一點就好了。李莉表示,斜視發病跟年齡沒關係。「有一些假性內斜視是因為眼睛內呲贅皮,眼球中間露白少了,提起鼻梁看,眼睛就不斜了,這往往是假性內斜、假性外觀,隨著年齡增加、鼻梁骨的發育,外觀就會有改善。家長所謂的『年齡增加有好轉』,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斜視。」
因此,一旦覺得孩子有斜視「對眼」,應及時去醫院就醫,先判斷是真性還是假性,從而進行治療改善。
玩電子產品最直接影響是近視
電子產品對眼睛最直接的影響還是近視的發生。「去年體檢還很好,今年就開始眯著眼睛看東西。」許多帶孩子來眼科看病的家長都有同樣的問題。李莉說,還有一些孩子假期玩遊戲玩得多,視力下降比較明顯。
目前本市一些兒童或婦幼類醫院均可進行嬰幼兒視力篩查。記者看到,篩查用的機器外形像個照相機,醫生和孩子相距半米,家長抱著孩子像做遊戲一樣拍照,2分鐘就可大概看出來屈光度數,檢查是否斜視等。
文/記者 陳斯
責編: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