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疾病確診法寶——關節外科專家王德利教授科普系列

2020-12-22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你是否曾因長期、過度運動如爬山勞累而感到大腿根部、臀部的腫脹、疼痛?或是因意外損傷、扭傷而同樣感到大腿、胯部的疼痛;或是在一次普通的發熱後感到此處的疼痛酸脹。如果說這種疼痛在你反覆深蹲、久坐站起、長久行走時明顯加重,甚至影響到你的日常活動,那麼這就要引起你的注意了,因為你有可能患上了髖關節疾病。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慌張,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那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了解髖關節疾病的相關檢查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你來醫院就診時,你可能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檢查:X光、超聲、CT、磁共振等等,那麼應該如何選擇恰當的檢查項目並能藉以準確診斷髖關節疾病呢?

1.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就是X線平片

首先,診斷髖關節疾病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就是X線平片。X光是骨骼系統影像學檢查必不可少的第一步,顯示骨結構最為清晰,空間解析度高,而且操作方便、價格便宜。不同的髖關節疾病具有不同的X線特徵,因此可以確定一個初步的診斷範圍。

X線平片可以看出許多正常或異常表現:如發生髖關節骨折時可以明顯看到骨折斷端,與周圍組織部位的解剖關係;發生髖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時,可以見到關節間隙變窄甚至消失,關節邊緣骨刺形成也就是變得毛毛糙糙,局部軟骨下骨質密度增加早期增生硬化、晚期會囊變可見類圓形單一或多發透亮區。另外,像股骨頭壞死、髖關節變形、骨質疏鬆這些病變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可直接通過平片上的骨密度來確定是否存在骨質疏鬆。X線平片在某些疾病中還可以用於判斷疾病的發展階段。比如說化膿性髖關節炎,發病早期X線片示髖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軟組織密度增加,關節間隙增寬;中期則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繼而關節面骨質糜爛破壞,兩者均以關節負重區軟骨破壞嚴重處最明顯;晚期會出現關節面以外的骨邊緣性侵蝕和破壞。

2.CT解析度高於普通X線平片檢查

當X線平片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但是患者又存在相關病史如受傷史、疼痛症狀明顯時,可能就需要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了,比如CT、磁共振(MRI)。

CT解析度高於普通X線平片檢查,也就是說它可把複雜的解剖結構顯示得更清楚,因此CT可廣泛應用於髖關節疾病特別是微小腫瘤的診斷。由於CT值的不同,骨周圍的肌肉、筋膜和脂肪組織清楚地顯示不同密度,並與骨組織清晰地區別開來。CT還可以從不同平面觀察病變,提高診斷率。

3.3D CT已開始應用於髖關節疾病診斷

3D CT圖像清晰、立體、直觀,而且在360°空間通過旋轉任意角度觀察,更直觀地觀察股骨頭與髖臼的形態以及股骨頭的位置、覆蓋等。3DCT不僅能夠觀察髖臼形態、髖臼缺損、股骨頭等變化,而且通過定量測量可以反映股骨頭的位置及形態改變、頭臼相稱性、髖臼形態及方向的三維改變、股骨近端的改變等,為術前制定計劃和術後療效評價提供更為具體的依據。

磁共振成像MRI也可用於X片未能確診的疾病。MRI能顯示骨、軟骨、軟組織、血管、骨髓等組織結構,具有顯示解剖結構清晰而逼真、定位更準確等特點。而且與CT相比,MRI不含射線。但MRI檢查時間長、費用昂貴。因此MRI主要用以發現有無異常、觀察病變侵犯程度,作出可能的鑑別診斷和療效觀察。另外,MRI適於觀察小兒化膿性髖關節炎的股骨頭受累情況,因為MRI可清楚地分辨軟骨與周圍軟組織,清楚顯示嬰幼兒髖關節或軟骨的病變,這是X片與CT不具有的特點。

另外,對於髖關節疾病還有放射性核素掃描骨顯像、超聲、關節鏡等檢查,但是這些檢查沒有X線、CT、MRI更為常用。當懷疑有髖關節疾病時,優先做上文所述三個檢查進行確診更為合適。

【活動來啦】

「護理創新我有一套」第二輪活動來了!鑑於第一輪活動仍有不少護士申請參加,但由於時間問題而遺憾錯過,現健康界搭建平臺啟動第二輪,徵集全國護士臨床創新技能。情系患者,心靈手巧的你,快向健康界全平臺240萬用戶秀出你的創新發明吧~戳此即刻參加活動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先天性髖關節疾病?怎麼預防?
    孕婦懷孕期間不要彎腰曲身幹活,儘量讓丈夫幹活,以避免出生後的孩子得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懷孕期間的10個月裡,孕婦要仰坐,孕婦不要彎腰曲身幹活。此病為新生兒期的常見畸形疾病,做好早期發現,診斷,及時處理,大多可獲得良好療效。
  • 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
    人民網哈爾濱12月18日電 日前,中華醫學會第八屆全國髖關節外科學術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由呂松岑主任帶領的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被授予「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單位」稱號,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組長王坤正教授為其授牌。
  • 關節長石頭 小夥髖痛7年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遊華玲)28歲的小夥子小徐從高中開始自覺左髖不舒服,七年裡輾轉多家醫院都未能確診,最終檢查發現,原來是滑膜軟骨瘤病。日前,醫生從他的髖關節內取出了整整405顆「珍珠」般大小的石頭,這才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 ——劉萬軍骨關節科普系列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劉萬軍專家簡介:劉萬軍,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關節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擅長: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髖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後假體感染及術後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
  • 髖關節常見疾病有哪些?
    髖關節周圍包括腹股溝區和臀區的疼痛與不適,往往提示髖關節存在著某種病症。那麼涉及髖關節問題的疾病常見的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帶各位了解一下。1、股骨頭壞死首先就是股骨頭壞死,這也是老百姓對於髖關節疾患中認知最高的一類疾病,該病往往有某種誘發因素,包括長期過量飲酒、服用激素、髖部創傷等,早期通過髖關節的核磁共振檢查即可確診。
  • 兒外科常見疾病概述(下)—通俗版
    今天為大家帶來兒外科常見疾病概述的下半部分,之後會展開來詳細科普,敬請關注。1.鰓裂囊腫及瘻管:手術切除2.肌性斜頸:康復 手術(越早治療越好,很多可以避免手術通過康復治療後治癒)3.鎖骨骨折:保守三、臍部:臍部包塊1.臍茸:臍部滲出最常見疾病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怎麼辦?需要換關節嗎?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怎麼辦?需要換關節嗎?髖關節炎通常是指由於髖關節面長期負重不均衡所致的關節軟骨變性或骨質結構改變的一類關節疾病,許多成年人髖關節功能障礙、走路困難、髖關節周圍疼痛都是由髖關節炎造成的。​成人髖關節炎的病因據統計很大一部分(20%-40%)患者的病因是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
  • Fighting,關節外科英語文化四年啦!
    關節外科王志強副主任被聘為國際運動醫學頂級雜誌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JSM)中文版青年編委,負責翻譯了多篇經典運動醫學領域的文獻並與同行分享,得到運動醫學裡領域專家的高度肯定。中國研究型醫院骨科創新與轉化專委會骨關節炎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醫師協會骨科專委會常委、四川省手顯微外科專委會常委,四川省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專委會常委,遂寧市骨科專委會主任委員。    從事臨床骨科工作20餘年,曾在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修,2013年赴德國 Endo-clinic進修關節外科技術,2015年到臺灣榮總醫院學習。擅長關節外科、運動醫學。
  • 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
    關注新華網  日前,中華醫學會第八屆全國髖關節外科學術大會召開。會上,哈醫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被授予「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單位」稱號,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組長王坤正教授為其授牌。
  • 哈醫大一院骨科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
    東北網健康頻道訊(通訊員 徐佳元)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第八屆全國髖關節外科學術大會在廣州市召開,公布首批促進關節外科加速康復病房規範建設項目全國示範中心,哈醫大一院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單位。
  • 髖關節疼痛 小心滑膜炎
    A+ | A-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關節骨病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林荔軍6歲小朋友小濤(化名)平時去遊樂園最愛玩蹦蹦床,在家也經常在彈簧床上跳來跳去,家長覺得蹦跳有助於小孩長高,自然不會阻止。
  • 老年人髖關節疼痛、走路跛行,警惕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專家簡介:解笑宸,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擅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頸骨折、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疼痛、髖關節炎手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退行性變、膝內翻畸形(O型腿)、膝關節外翻畸形(X型腿)、膝關節屈曲畸形手術治療。
  • 12月18日、19日王正義教授將來渭南手足外科醫院坐診
    渭南手足外科醫院特邀北京足踝外科專家王正義教授12月18日下午手術,19日上午門診,門診工作結束後,他將在醫院的三樓會議室抽出自己寶貴的一個小時進行足踝方面知識講座。我院本著專家共享、知識共享的原則,歡迎對足踝外科有興趣的同仁一起聆聽受益。
  • 要警惕髖部疼痛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易延誤治療
    發育性髖關節不良多見中青年期此次論壇執行主席、新華醫院骨科主任陳曉東教授分析說,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發育性的髖關節畸形,其發病率在不同種族和地區相差較大,歐美國家為4‰至50‰不等,我國平均發病率大約3.9‰左右。患者女性與男性的發病率比例約為6∶1至8∶1,患者大多在20歲至40歲左右產生症狀。
  • 名醫訪談 | 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在本期『名醫訪談』中,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的劉萬軍教授,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髖關節置換這一話題。1、什麼是髖關節置換?髖關節置換是個大手術嗎?專家解惑: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是通過開放手術的方式,使用人工的髖關節材料替換不堪使用的人體髖關節。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對於人的站立、行走、蹲坐等日常活動都很重要,因而髖關節疾病常常明顯影響日常生活。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利用人工髖關節替代病變的髖關節,幫助病人解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極大改善和提高了生活質量。
  • 權威:2017中國人工關節大數據發布!
    本文是由北京協和醫院翁習生教授在2018香山關節成形外科會議上針對過去一年國內關節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的總結和臨床大數據分析整理而成,希望能讓大家對目前我國骨科發展的情況有詳盡的了解!所以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國產的髖關節209488例,國產的膝關節64721例,所以國產的髖膝關節加在一起為274209例。
  • 體重快200斤,杭州大伯髖關節不堪重負,浙江首臺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他...
    最近,王大伯髖部的疼痛加劇,腫脹感明顯,稍微走幾步就疼得受不了,只好來到浙大二院骨科就診,最後被確診為:雙側股骨頭壞死。其中,左髖關節磨損更嚴重,需要手術置換。正好,浙大二院骨科剛入職了一位特殊的「外籍員工」,它叫做「邁克」——Mako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嚴世貴教授決定和邁克一起,聯手為王大伯置換髖關節。今天(7月28日)早上,王大伯被推進了手術室。手術前,嚴世貴教授團隊先設定好各項數據,包括關節安裝的長度、角度、深度等等,隨後,他再「指揮」邁克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精細化的操作。
  • 兒童髖關節疾病的十大成人表現
    小兒髖關節先天性、發育性和後天性疾病在成年人中經常會出現後遺症。這些病理狀況的最終結果存在明顯重疊,包括骨骼結構變化、軟骨/盂唇損傷和過早的骨關節炎。這篇綜述討論了小兒髖關節的十大常見病因,並在一個說明性、多模式、基於病例模式基礎上介紹成年人的相關畸形。定量成像指標和先進的成像技術作用也進行了評價。最終目標是增強普通放射科醫師對兒童髖關節病理狀況及其相關併發症預期發展的理解。
  • 黑龍江省「集善扶貧健康行」骨關節項目落戶哈醫大二院
    會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骨關節健康康復公益項目集善扶貧健康行」項目——黑龍江行正式啟動,哈醫大二院作為集善扶貧關節康復公益項目醫院」 承辦此次活動,將深入黑龍江省貧困地區助力精準扶貧,為黑龍江省患有嚴重骨病的建檔立卡殘疾患者恢復關節功能,解放勞動力,進而通過勞動致富脫貧;同時,中國關節外科多中心研究工程正式啟動,哈醫大二院為參加單位之一,將為我國關節疾病的規範化診療發展貢獻力量。
  • 2020日照保髖保膝學術研討會召開,醫學專家「華山論劍」共話骨關節...
    、髖膝關節翻修術等關節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展開討論。,濰坊市人民醫院姜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魏秋實、陳雷雷、袁穎嘉、左國璟教授,河南省骨科醫院張穎教授,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〇醫院附屬骨科醫院李川教授,廣西桂林中醫院龍勝分院歐志學教授,圍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保膝治療的焦點問題,通過現場授課,技術交流,病例討論的形式進行研討,展示HTO、UKA 等保膝技術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保膝治療應用的最新進展,微創保髖技術及髖關節外科脫位技術在保髖術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