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們是中國戰略威懾的重要武器 可打擊美國任意一個城市
091型核潛艇在上世紀70年代,美、蘇兩個核大國不僅裝備了數量眾多的核飛彈和戰略轟炸機,還在水下開展了競爭,其中核潛艇建造就是雙方水下競爭的縮影,由於核潛艇具備著二次核反擊的能力,所以中國領導人意識到這一點之後
-
蓬佩奧:殺死伊朗將軍是為了重建威懾,願他們和我們一樣渴望和平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和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周一給出了一個一致的答案,「這是一個更大的威懾戰略的一部分」,巴爾還更一步點明「迫在眉睫的概念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東西」。川普周一也表示,蘇萊曼尼是否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這真的不重要了」。
-
相比數量技術才是王道:理解中國核思維對戰略穩定的追求
中國的核武器數量能保持戰略穩定嗎?中國對自己選擇少量核武器的表述兩種:(1)精幹有效;(2)中國絕不與任何國家進行軍備競賽。精幹有效的含義是,中國選擇恰當的核武器技術和部署方式,使得中國的核武器足以懾止核進攻,除此之外,中國的核武器沒有其他目的。
-
美軍啟動太平洋威懾計劃,轉戰海洋劍指亞太,宣稱目標就是中國
此外還特別強調該法案包括大量條款「來阻止中國的惡意行為,並使美國處於戰略競爭的地位,保護美國的資產免於滲透」。 「太平洋威懾計劃」將要求新任政府就該計劃所需資金和部隊派遣提交一份計劃,並要求國防部長每年向國會報告。而負責印太地區的司令部,就如何實現國防戰略,並保持對中國的優勢也要提出報告。
-
港媒:「解放軍擬演練奪東沙」震動臺島,顯示大陸戰略威懾實力與決心
因為演習時間長、戰區跨度大,520又臨近,外界分析這次演習的目的包括威懾「臺獨」,為必要時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做準備。渤海灣演習的消息是中國大陸主動發布的。除此之外,日本共同社報導,解放軍計劃8月在南海進行奪島、登陸演習,假想目標是臺灣駐防控制的東沙島。這是外媒首次報導大陸可能借演習奪取東沙島。
-
印度陸軍尋求戰略攻擊轉型 守勢防禦到攻勢防禦
除此之外,印度近年來也派遣軍隊參與聯合國的維和事務,黎巴嫩、剛果、安哥拉、納米比亞、薩爾瓦多、賴比瑞亞、莫三比克和索馬利亞等地的維和部隊裡也能看到印度陸軍的身影。 在立足南亞、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軍事思想指導下,印度推行「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
-
美退役上將狂叫囂,集結亞洲盟友威懾中國
這一段時間,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勢力加大了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不僅頻繁打出「臺灣牌」,接連派遣高官「訪臺」,還為了滿足本國軍工企業的利益,持續促進對臺軍售。在此情況下,兩岸已被「反中親美日」的臺灣民進黨當局逐步推向兵兇戰危的境地。
-
參考快評|美軍這項「威懾計劃」,中國有必要高度警惕
按照美軍的設想,美國將在2026財年結束之前,共斥資200億美元來遏制中國。毫無疑問,一些美國政客正企圖通過渲染中國威脅,從而為美國維持巨額軍費開支尋找「正當性」。這本是美國政客的一貫手法,但隨著美軍「威懾中國」新計劃的出籠,我們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有觀點認為,這項所謂的「威懾計劃」可能是近年來美國有關亞洲最重要的一項立法,表明美國戰略重心真正開始轉向。
-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空軍:首要提升空天戰略打擊能力
回溯中國軍事航空演變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軍事航空的發展,雖然規模和影響力遠不及同時代的西方國家,但它始終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的社會進步、民族解放緊密關聯。 三大變局提出三個戰略需求 當下的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局。 中國在變。
-
中國軍隊已初步形成現代化武器裝備基本體系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有關負責人在建軍八十周年之際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作為軍事鬥爭和國防現代化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解放軍武器裝備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主要體現為已初步形成威懾與實戰能力相結合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基本體系等三個方面。
-
美國新版「國防授權法案」以臺灣為工具威懾中國
票的差距,壓倒性通過多達4500頁、總金額價值7,405億美元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其中涉及臺灣地區的項目列在第1260條與第9724條,除了支持臺灣提升防衛能力外,也將臺灣列為威懾中國大陸的新手段。
-
殲20首秀髮出驚嘆號 中國軍力若趕上美世界更和平
殲-20是中國現代空中力量的代表作,也進入了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戰機行列,它是中國國防能力高速發展的一個象徵。中國大型運輸機運-20同在珠海航展上展示,它將成為中國戰略空軍的主力機型之一。此外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武裝直升機、無人機系列也成為這次航展的亮點,不難看出,我國空軍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力量支點。作為一個綜合力量非常全面的大國,中國在穩步前進。
-
涉華條款近40項,白宮通過重要法案,威懾中國增加美國競爭優勢
文唏兮自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競爭日漸升級,從開始的貿易競爭,到如今涉及到各方各面的競爭,美國政府現今對於中國的刻意針對可以說是非常明顯了。日前,美國參議院以及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中與中國有關或者說涉及到中國的達到了40項,其威懾中國,增加美國在亞洲地區防禦姿態的意圖昭然若揭。
-
宿命之戰,撒旦VS和平保衛者,到底誰才是最強洲際飛彈
從「撒旦」的名稱上可以看出,西方對該款武器的恐怖之心。發展背景上世紀60年代中期,正是美蘇爭霸的白熱化階段,在「相互確保摧毀」戰略思想指導下,雙方都明白若要避免戰爭,就必須製造出能有效摧毀對方的強大武器,從而具備完全的核威懾力。於是全面的核武器軍備競賽就此展開。若要達到威懾效果,就要全面考慮到核飛彈的安全性與攻擊性,同時射程方面還要更遠,爆炸當量更大。
-
美戰略轟炸機現身中國東海,專家:戰略藐視,戰術重視
【軍武次位面】:風滿樓近日,據臺長期追蹤飛機動態的推特帳號"飛機守望"(Aircraft Spots)信息顯示,5月4日2架美軍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1架編號為LIVID11的KC-135R空中加油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出發,掠過中國臺灣東北方海域
-
全球禁止使用的武器,不僅還有人使用,而且大言不慚
一直以來,我們雖然處於和平時代,但是國家之間的摩擦也是時常發生的。每個國家都會想盡辦法提升自己的國防實力,這樣可以對其他國家造成一種威懾,但是在武器的使用方面,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國際社會會對一些武器禁止使用,比如核武器等等。一旦使用了這些武器,就會對平民造成巨大的不必要傷亡。
-
「星球大戰」利器——國外智庫稱中國太空作戰武器發展迅速
雖然中國官方對太空作戰武器披露較少,但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和安全世界基金會等美國智庫近日刊文稱,作為崛起中的太空大國,中國太空作戰武器發展迅速,正在穩步推進共軌式和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的研發試驗工作,並且已經擁有先進的非動能、電子和網絡攻擊能力,能夠威脅美國的各種太空系統。
-
中國承諾不率先使用核武,但有3條底線不可逾越,膽敢觸及必反擊
文\世界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依舊是核武器,以聯合國五常為代表的世界頂尖軍力國家手中,都掌握有非常強大的核武庫和戰略投送武器。在這其中尤以中美俄三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最強,英法兩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次之。而在中美俄三國中,又要以美俄兩國的戰略核武庫儲量最高,打擊手段最多樣化,有完備可靠的三位一體核戰略投送打擊能力,核打擊能力非常強大,並且這兩個國家都是奉行在戰爭中率先使用核武器打擊敵人的。與之相比,我們中國則是奉行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策略,這聽上去可能令人感到有些費解,但實際上我們中國承諾的不率先使用核武也是有先決條件的,總共有3條底線。這第一條底線,便是領土遭遇到外來的核打擊。
-
飛翔在巴爾幹的天空:從無人機看塞爾維亞與中國的武器交易
中國向塞爾維亞出口無人機是其首次向歐洲國家出口此類軍用航空設備。目前,中國的武器級無人機已經出口多個國家,並已經參與到中東與北非地區的武裝衝突中。與歐洲建立國防工業領域的合作,多年以來一直吸引著中國,但是由於80年代末的武器禁運,這一設想多年以來一直沒能實施。塞爾維亞一直正在尋求加入歐盟,並且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與歐盟外交政策的相對一致性。
-
地空飛彈輝煌戰史:消滅U2保尖端武器研發地
美國U-2高空戰略偵察機被擊落的u2偵察機自打1959年10月7日臺灣國民黨空軍的1架RB-57D被人民空軍的地空飛彈二營擊落後,美蔣集團對中國大陸縱深的高空偵察暫停了2年又3個月。U2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空戰略偵察機,它起初是為美國偵察蘇聯戰略情報而設計的,因此只有飛到2萬1千米以上的高空才能避開不斷改進的米格戰機的攻擊,洛克希德公司的王牌飛機設計師凱利·強森的作品U2可以輕鬆地飛到2萬2千米以上,遠遠超出那時所有戰鬥機的作戰高度,其升限竟然可以高達25900米,最大航程超過11000公裡,裝有可以多角度轉動拍攝的長焦航空相機和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在蘇聯上空可以飛八九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