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近日,媒體關於「劉強東妹妹劉強茹生產時因羊水栓塞離世」的報導,將高齡、多胎等與羊水栓塞的關係推至熱議高峰。健康界就此聯繫宿遷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稱「此事具體不好說,請關注媒體報導」,宿遷當地多家醫療機構也均表示「並不知情」及「不方便透露」。
羊水栓塞發病十分兇險,這導致婦產科時常成為醫患糾紛「重災區」。「目前,國際上並沒有證據證明高齡、多胎與羊水栓塞的發生有直接關係。」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婦產部副主任、產科主任藺莉指出,羊水栓塞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且尚無國際統一的診斷標準和有效的實驗室診斷依據。
被稱為「惡魔抽籤」的羊水栓塞,其發病率低,約為(1.9-7.7)/10萬,通常被類比為飛機失事。但正如飛機失事那般,儘管發生率低,但一旦發生,極可能遭受「滅頂之災」。羊水栓塞死亡率高,約為19%-86%。
一方面,羊水栓塞對醫院綜合搶救能力的要求較高,醫生早期預判、及時幹預的能力與搶救成功率密切相關。與此同時,各方合力與死神賽跑的速度也尤為重要。正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產科主任隋珍所言,能夠將羊水栓塞產婦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還要感謝產婦給我們留出搶救時間。」
10月23日,一名32歲二胎產婦在產房內發生羊水栓塞,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及時啟動由重症監護室、新生兒科、麻醉科、手術室、藥學部、檢驗科、輸血科等多科室組成的搶救小組。搶救數小時後,產婦與嬰兒轉危為安。
藺莉與隋珍一致認為,羊水栓塞發生不可預測,醫生在「盡人事」的同時,還要「聽天命」。提高羊水栓塞患者存活率,醫院要加強多學科聯合協作的能力,科室一方面要加強對羊水栓塞的早期診斷救治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平時開展綜合應急演練。
什麼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分娩期特有的罕見併發症,可能導致母兒殘疾、死亡等嚴重的不良結局。從流行病學和病理生理角度講,羊水栓塞是由於羊水成分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肺動脈高壓、低氧血症、循環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過程。
羊水進入母體,一定會發生羊水栓塞?
通常認為,羊水成分通過母胎界面進入母體循環,一方面引起機械性的阻塞,另一方面是母體對胎兒抗原和羊水成分的過敏樣反應。據隋珍介紹,羊水栓塞其實是母體對羊水的過敏反應,與母體是否是超敏體制有關,但事前無法檢測出來。
羊水栓塞通常何時發生?
據藺莉介紹,羊水栓塞有70%發生在分娩時,11%發生在陰道分娩後,19%發生在剖宮產時。羊水栓塞通常在分娩過程中或產後立即發生,大多發生在胎兒娩出前兩小時以及產後30min內。有極少部分發生在中孕引產、羊膜腔穿刺術中和外傷時。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婦產部副主任、產科主任藺莉
臨床表現有哪些?
羊水栓塞的典型表現是產時、產後突然出現低氧血症和低血壓,嚴重的產後出血。前驅症狀主要表現為憋氣、嗆咳、呼吸急促等,還可能發生心肺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急性腎功能衰竭等過器官功能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