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寶玩「石頭剪刀布」,談幼兒園對培養孩子規則秩序感的重要性

2020-08-22 中教投研

人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所謂的社會化,就是人在社會中生活,作為社會的一員,他需要遵守為社會成員所認可並遵守的規則。

孩子在沒有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他的規則感很難建立起來。通過觀察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我發現孩子上不上幼兒園其實差距很大。

這個周末,我就經歷了一件這樣的事情。

星期天,我帶兩個寶寶去荔枝公園抓魚。妹妹坐在車上,由媽媽推著,她到9月份才滿3歲;我牽著哥哥的左手步行,他右手拿著媽媽給他新買的帶有放大鏡的罐子,這個罐子可以裝一些水生小動物,比如魚兒、蝦米、螺等,上面有一個放大鏡,通過放大鏡,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罐子中的動物。

去抓魚,就需要有一個網兜。之前家裡的網兜已被他們搞壞了,走到公園門口,我看見有個報刊亭有賣網兜,就帶著哥哥以10塊錢買了一個黃色的、可以伸縮的網兜。

掃碼支付,付完錢,哥哥拿上網兜,很是興奮。這時候,妹妹坐在車裡遠遠的喊:「我要那個(黃色的網兜),我要那個!」

我帶著哥哥走到妹妹的推車前,對哥哥說,你手裡已有一個罐子了,兩個人合作抓魚,你把網兜給妹妹,一人一個!

聽完我的話,哥哥就把網兜給了妹妹,他自己仍然提著罐子。

哥哥九月份將讀幼兒園大班,這段時間他的學習能力旺盛,周六的時候,我上午帶他讀了5本藍火箭,又帶著他讀了幾本字比較多的繪本——主要是他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我再告訴他;下午的時候,我們又在少兒圖書館呆了一下午,跟他一起看了《龍月》、《精衛填海》。晚上,他又帶著我讀《龍月》——算一下,這本書他一天讀了四遍。

我們來到荔枝公園,從入口一直玩到公園南邊的「天涯海角」,那裡有很多小朋友戲水,還有的小朋友在用網兜撈魚,每逢周末都有很多父母、爺爺奶奶帶小朋友來玩水。

看到小朋友們都在抓魚,哥哥就想要妹妹的網兜,自己去水邊撈魚。他拿著罐子去跟妹妹交換,妹妹不換,開始跑,他就開始追。

由於地面不平,到處又是凸起的石頭,媳婦就阻止了他們,跟他們說你們玩「石頭剪刀布」,誰贏了,網兜就歸誰!

兩個寶寶齊聲表示贊同。

於是,妹妹就對哥哥說:我們玩石頭剪刀布,我出石頭,你出剪刀,我贏了!


一說完,妹妹轉身就開始跑!哥哥還沒有反應過來,等他反應過來時,他說,我出的是布!可是,妹妹已經跑開了!

這個古靈精怪的妹妹把我和媳婦都逗樂了。

再過一個月,妹妹就三歲了。今年深圳的幼兒園學位緊張,加上她又是8月31日後出生的,我們就沒有給她報幼兒園。

但不上幼兒園,似乎很難給她建立規則和秩序感。由於沒有規則秩序感,很多學習就沒法繼續。

我們人類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有秩序的模仿。比如認一個漢字,孩子們必須在聽覺上知道這個漢字的發音,在視覺上,記得這個漢字的形狀,然後,又將這個漢字的形狀、讀音,對應於它所指代的事物上,這個學習過程需要秩序,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學習以及後續使用漢字進行無意識閱讀的失敗。

五歲多的哥哥從今年4月份就在學習《一畝寶盒》,至今已學到第三卷,認識700多字,雖然他的閱讀像機器一樣生硬——字是一個個蹦出來的,但已讓我看到可喜的變化,至少他可以將不同的字遷移到新的場景中,並且也知道它的意義。

本來,我也想用這套課程給快3歲的妹妹進行閱讀啟蒙,但完全不上路,因為她沒有秩序感。對著書,一打開手機,她的手就不停地往屏幕上亂戳,沒法一步步來按照順序進行有效的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規則秩序感的孩子,你沒法跟她協商。比如她想要A事物——零食,我通常是在她吃零食之前,讓她先吃飽飯,但是不行,她必須要吃零食,她必須立刻、馬上得到滿足,中間不能疊加任何條件,否則就會嚎啕大哭。

一般來說,孩子上過幼兒園以後,秩序和規則感就會好很多。

以前哥哥沒上幼兒園時,也是這個樣子,現在就好多了,你可以跟他談各種條件達成後才能做某某事,可以談ABAB模式,也可以談AABB模式,前提是定好規則,然後大家一起遵守。

他現在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也是這樣,看之前,我總是跟他約法三章。比如他要看《哪吒》,你跟他講,只能看40分鐘,然後給他看一下時間,或者設置個鬧鐘,到點以後,你告訴他一下時間或他聽到鬧鐘,確認一下,他自己就會把電視關掉。

通過觀察有沒有上幼兒園孩子所表現的差異性,我們可以有效地回應一下那種認為「孩子上不上幼兒園都沒有關係」的觀點,這個觀念在我的父輩一代可謂根深蒂固,在我而言,由於沒有上過幼兒園,我也一度認為「幼兒園就是玩的,可有可無」,現在看來,都大大地錯了。

當然,我所說的僅是一些個案上的觀察,這不是嚴格的科學研究,因此結論不具有普遍上的意義。

意猶未盡?想閱讀更多教育好文,加入「教育名人談」,您將獲取更多名家關於教育的獨特看法,以及最新的教育熱點行業研究報告,提升自己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遊戲推薦|學齡期兒童在家常玩這2個遊戲,輕鬆建立規則秩序
    其實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有規則意識,能夠按要求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則,那麼進入幼兒園或者小學之後往往能夠遵守校規,更好的適應校園的學習和生活。規則秩序對幼兒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培養,有些幼兒4、5歲上中班、大班,甚至到了小學,都有哭鬧,不合群,脾氣暴躁,擾亂集體活動的行為,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規則秩序感的原因。
  • 《石頭剪刀布傳奇》:給孩子正向競爭觀
    出版方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每個孩子都玩過「石頭、剪刀、布」的遊戲,現在,來讀 一讀關於這個傳奇遊戲的故事《石頭剪刀布傳奇》,看看「石頭、剪刀、布」在輸掉 遊戲和贏得遊戲時的表現吧。這是一個讓孩子們著迷的故事,藉由孩子每天都在玩的遊戲,幫助爸爸媽媽完成 孩子的正向競爭觀啟蒙——「石頭、剪刀、布」在打敗別人時,不趾高氣昂,在被別 人打敗時,也沒有沮喪和自我否定。跟著三位小夥伴一起,孩子們會發現,與自己的小夥伴共同享受旗鼓相當的歡樂,才是競爭和比賽的意義所在。隨著社會發展,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競爭壓力都越來越大,沒有人能脫離競爭環境 。
  • 文藝評論丨《石頭剪刀布》:遊戲規則與問題意識
    《石頭剪刀布》:遊戲規則與問題意識 張璐丹 陶少鴻的中篇小說新作《石頭剪刀布》在《當代》雜誌2015年第5期發表,並被《小說月報》2015年第10期轉載。這是一篇針對官場現象和現實問題進行尖銳批判的作品。
  • 蒙特梭利教育 | 秩序感的培養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of order)對兒童的重要性。「秩序感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當他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了真正的快樂。」從出生到6歲是孩子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孩子在6歲以前形成的良好的秩序感將會非常有利於她以後在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學習。這種良好的品質將會讓他們終生收益。
  • 「石頭剪刀布」用英語怎麼說?
    石頭剪刀布遊戲源於中國,然後傳到日本、韓國等地,隨著亞歐貿易的不斷發展,後來又傳到了歐洲。因此,石頭剪刀布是中國的東西,但英語中不說stone-scissors-cloth而是rock-paper-scissors
  • 「石頭剪刀布」或能揭示生物演化?
    「石頭剪刀布」是遊戲中解決爭端的常用方式,每人各出剪刀、石頭、布中的一種,通過石頭砸剪刀、剪刀剪布、布包住石頭的規則,可以在兩人甚至多人中決出勝負。不過,科學家發現,大自然也用自己的方式玩著類似「石頭剪刀布」這樣的遊戲,數學家和生物學家利用這種方式研究了從人類社會到培養皿中的細菌的各種現象。如今,研究者又發現,當玩家不斷改變策略時,三種武器的使用頻率會輪流上升與下降,呈現出一種固定的模式。這一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在生存之爭中是如何維持競爭策略的。
  • 石頭剪刀布英文怎麼說?一首好聽的兒歌告訴你!
    大家是不是已經回到幼兒園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了呢?What games do you like?你和小夥伴們通常喜歡玩什麼遊戲呢?有一個遊戲大家肯定都玩過:石頭剪刀布! Rock Paper Scissors !
  • 孩子總纏著你陪她玩?推薦你2個日常小遊戲,簡單又好玩
    昨天,我和我家甜心還有爸爸一起陪孩子玩123木頭人的遊戲,孩子非常喜歡,親子遊戲的氛圍特別濃,我突然發現其實這類型的遊戲蠻多的,而且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能夠很好的建立規則秩序。推薦你2個日常小遊戲,簡單又好玩其實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有規則意識,能夠按要求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則,那麼進入幼兒園或者小學之後往往能夠遵守校規,更好的適應校園的學習和生活。
  • 論秩序感*對孩子安全感、道德感以及智力構建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將順著秩序敏感期這個話題,與大家分享秩序感對孩子成長的深層次重要性001 秩序感與安全感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的秩序感在心理體驗上逐漸深化為安全感>002 秩序感與道德發展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在有序的環境中,能夠體會並理解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規則而這種規則與道德之間是密切相關的,孩子根據對這種規則的理解,來面對和適應外部世界就像孩子們在一起過家家的時候,能夠毫不費力制定,要在哪兒吃飯大的碗要給「爸爸」「媽媽」,小的碗要給「寶寶
  • 從簡單剪刀石頭布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規則意識
    石頭剪刀布是中國孩子最喜歡玩也是最簡單的一組遊戲,可能這裡很大一部分家長都很少去關注,但是,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忽略的小東西往往是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家長們真的不用不屑這些小遊戲,我記得我們小學學過一篇課文叫做《小馬過河》。
  • C/C++編程:「石頭剪刀布」小遊戲,並不複雜(附代碼)
    不定期更新實戰示例來豐富大家的學習鍛鍊:示例難度大——會以視頻方式呈現;示例容易——會以文章方式呈現讀者有想重點學習的內容可以評論區留言,在下會收集並以文章形式解答今天將給大家介紹用C/C++語言編寫的小遊戲「石頭剪刀布
  • 「石頭剪刀布」警惕新型詐騙方式
    「剪刀石頭布」的遊戲我們都玩過,玩法簡單明了,不存在什麼規則漏洞。玩一次,憑運氣;玩多了,比心理。最近,遼寧警方破獲了一起新型詐騙案,據說,受害人超過5000人,涉案金額超過500萬多元,而嫌疑人的「作案工具」,正是「石頭剪刀布」。電影《動物世界》裡,犯罪集團利用一場「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操控著賭徒們的命運。
  • 科學育兒|如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做事有板有眼,有始有終,把自己照顧得妥妥噹噹;而有的孩子卻丟三落四,總要老師、父母跟在後面操心。這便是常見的「秩序感強」和「秩序感弱」的表現。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 聽兒歌學日語:石頭剪刀布
    小朋友們對中文的「石頭剪刀布」兒歌已經耳熟能詳啦!日語兒歌中也有同樣的歌曲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學習兒歌的同時一起學習幾個單詞吧。グー チョキ パーグー チョキ パーでいろんなものをつくってみよう。グー チョキ パーで なにつくろう なにつくろうみぎてがチョキで、ひだりてもチョキで かにさん かにさんグー チョキ パーでグー チョキ パーで なにつくろう なにつくろう みぎてがグーで ひだりてがパーで めだまやき めだまやき日語單詞:石頭
  • 物種間的競爭,其實也是在進行「石頭剪刀布」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數學生物學家巴裡·西納沃(Barry Sinervo)說,答案就是「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的特點在於,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有優勢,無論參與者如何選擇,獲勝的機會都是相等的。而且當兩個人玩的時候,總有一個明確的勝利者。當有更多玩家加入時,遊戲會變得更加複雜,不同策略的成功率往往會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
  • 王學兵「勇敢愛」朱丹 微電影《石頭剪刀布》上線
    王學兵「勇敢愛」朱丹 微電影《石頭剪刀布》上線   中新網4月2日電 由劉奮鬥執導,實力派演員王學兵、美女主播朱丹主演的懸疑愛情微電影《石頭剪刀布》將於4月4日正式登陸優酷土豆,並已於3月21日在付費頻道搶先點映。
  • 大轉盤、抱一抱、石頭剪刀布…錦繡幼兒園的開學日開啟幸運挑戰任務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朱盈盈開學日,杭州市錦繡幼兒園迎接著一群嶄新的面孔,以及復學歸來的中大班孩子們,開啟了第一天的入園生活。孩子們入園第一天會是什麼樣子呢?一起來看看吧!早上7:50分,幼兒園門前陸續出現孩子們熟悉的身影,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入園流程:測額溫、消毒、晨檢,最後到老師身旁排隊。
  • 如何在「石頭剪刀布」遊戲中獲勝?
    玩 「石頭剪刀布」就像數數那麼簡單,但要獲勝卻沒那麼容易。贏得遊戲的機率是多少?這簡單——三分之一。至少概率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但人們並不是隨機地玩這個遊戲——研究表明,人們會按照一種隱藏的模式來玩,根據這種模式,勝利的概率可以高於三分之一。
  • 微電影"石頭剪刀布"探班 王學兵朱丹陷生死遊戲
    《石頭剪刀布》開放探班,主創合影   由優酷出品、天娛傳媒聯手打造的「勇敢愛」系列微電影收官之作《石頭剪刀布》正在北京緊鑼密鼓拍攝中。微電影《石頭剪刀布》則是根據該熱傳微小說改編而成,並在原小說基礎上加入更多懸疑與愛情的元素。  探班當天劇組正在北京一家咖啡館拍攝,主演王學兵、朱丹、海一天、史力嘉、李純悉數亮相。當天拍攝的是《石頭剪刀布》最後一場戲,5人相聚在一家餐廳裡探討:當愛情面對生死的博弈,究竟是要背叛愛情還是為愛犧牲?朱丹也表示:「我當時也轉了那個微博,因為我本來就是特別相信愛情的人。」
  • 井然有序的生活需要孩子創造,培養孩子遵守秩序的五點建議
    不但社會生活需要秩序,個人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不遵守個人生活中的秩序,就會出現如下後果:家裡亂糟糟,做事情慌亂不堪,工作時丟三落四,由於飲食無規律導致健康出現問題,等等。一個人在這樣的生活中怎麼可能會快樂?所以,父母培養孩子遵守秩序的品德,不但能讓孩子在生活中和別人和諧共處,而且也能讓他的生活井井有條,辦事有條不紊。內在的秩序感一旦形成,就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